中国有一位女作家叫残雪,她不混文学圈子,也不爱跟文坛体制内的人互相吹彩虹屁,一直潜心写着不太讨巧的意识流后现代风格小说。

但她在国际上声誉反而非常高,屡次斩获大奖,并且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因为她写的作品都是直面人的灵魂和内心,是具有突破性的写作,这在中国作家里面是罕见的。

残雪作品的评价在此不谈,但她有一句话一直令我印象深刻:“中国的作家如果不能战胜自己的民族自恋情结,就无法继续追求文学的理想。”

这句话对我来说,是一种启蒙。因为正是看到她这么说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也曾有过民族自恋情绪。

这种情绪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成了我们的民族潜意识或者本能,身在这种文化当中,其实很难察觉其对我们的影响。

举个例子,我们一直认为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其实在全世界看来,中国只是一个偏居东方的独立文化,它不是中心、更不是世界的主流。

这可能已经触及到了很多人的“逆鳞”,这就对了。如果觉得这句话冒犯了自己,恭喜你,你拥有民族自恋情绪。

这个看法与西方中心主义无关——因为中国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也不代表西方就是。事实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只存在西方文明的相对强势,但绝对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地区敢说自己就是唯一的中心。

多元化——这才是二战以来逐渐形成的世界秩序结构、文化结构。尽管美国是军事政治经济的巨无霸,美国的文化也谈不上是世界中心,因为欧洲人其实对美国文化就不怎么感冒。

欧洲自己的文化非常强大,但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骄傲,而欧洲当下也不再以世界文化中心自居。

我去过俄罗斯,俄罗斯又是中亚这块地区的文化中心,它们内部是聚合性非常强的,有自己的一套东西,但它们也只是世界文化拼图的一块罢了。

非洲就更是了,非洲内部从北非到非洲中部、南部,区别是非常大的,也有着非常异质的文化。

拉美主要是西班牙语文化圈,再加上葡萄牙语文化圈,虽然语言的统一带来的文化的同质性,但还是有很多本土的特征与殖民主义结合的痕迹。拉美的文化很强势,无论音乐还是文学、体育,都存在感极强。

要说这种存在感,当代中国文化比拉美文化的影响力其实差远了。

据我接触过的所有外国人、以及在网上的观察看来,没有任何一个人认为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正如我前面所说,他们有少部分人也会向往中国,但仅仅是因为中国文化对他们来说太神秘了、太不一样了,而绝对不是抱着崇拜的心态。

不过,这些都是我后来的认知了,在一些年以前,我其实也有民族自恋情绪。那时候我认为中文是最优美的语言,也隐隐觉得中国这个世界文明中心只是暂时落后了,等中国强大起来,就又成为中心了。

直到我自己走向世界、眼界逐渐开拓,才意识到那是夜郎自大。因为中国即便强大了,中文依然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象形+形声文字,在全世界都是拼音文字的情况下,中文成为统治性语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反而是中文阻碍了我认识世界——这么说当然没有贬义,只是说中文太特殊了。因为中文与其他语言拥有着完全不同的逻辑,想学好外语就必须先换一种思维逻辑,这真的很不容易。所以雅思考试中国学生的平均分数最低,真的没办法。

另外我也意识到,我曾以为的唐诗宋词最美,放眼世界其实只是因为中文善于修辞,而诗歌的美其实有很多种,并非只有漂亮的字句,或者感慨一下仕途艰难、家国情怀就是最好的。

所以唐诗宋词固然很美,但也只是世界文化璀璨花朵中的一种。而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也只是当时那个时代之一种,并非就是最好的,更不是古代世界的中心。当我们正视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罗马文明等等,就会发现这一点。

古代的中国文化还能与世界并立,当代的就弱势了许多。无论在文学、电影还是文化的各个方面,在全世界来说都存在感极低。

残雪为什么说中国作家有自恋情绪?因为中国作家通常都沉浸于一种本土文化内的狭隘视角,同时也多多少少带有“民族的就是最好的”这种写作动机在里面。

比如说,只要谈到中国文化,就必是“博大精深”——我曾经也笃信这个词,但现在厌恶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显得只有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本质上是对世界其他文化的一种鄙夷。

这并不符合现实。欧洲的文化难道不博大精深?我甚至认为非洲的文化其实也很博大精深。美国历史短,但美国创造出的现代文化可以说极其博大精深。

但没有谁比谁更精深。

沉浸于民族自恋情绪,往往就是沉浸于这种“文化精深论”、“历史悠久论”、“祖上多牛论”。

但带来的问题就是,缺乏深刻的自省和批判,从而导致中国文化变成一种含糊其辞的“捣糨糊”。

而这种对批判的止步,也正是中国在现代文化中弱势的原因。因为过于沉浸在历史的幻梦之中,但其实内心里并不愿意真正地现代化。

论历史,我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看到,早在距今七八千年之前,伊拉克两河流域的文明就已经建造了无数精美的雕塑和器物,建立了国家和法律。这比夏商其实还要早两三千年。

就更不要说更早的苏美尔文明。在那个博物馆里,到处都是距今七八千年甚至一万年之前的雕塑和文字遗迹。

不过,历史长不长其实并不重要。历史再长,也只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任何理由就要为此骄傲或者迷恋其中。

毕竟,我们需要活在当下。

当我们破除了这些所有的文化或者历史自恋情绪,其实反而会感到空前的轻松——中国人也可以放下沉重的历史包袱,拥抱全世界的现代文化,并在这个大家庭中,与其他文化一起去创造未来。

这时候,反而会有一种真正自信的感觉。

这也是标题之意义:真正的爱国主义是什么?它不是自我迷恋、自大自负,而是站在全球视野之中,在各个文明平等的前提下,去珍视自己的过去、去创造自己的当下和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