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家有一个概念,叫“业力”,意思是:你的思想、言行都会带来不可抗拒的善恶果报。

换句话说,人一辈子的命运其实早有轨迹。

你这一生,享的福,吃的苦,都是注定。

1

穷通夭寿,皆有宿因

古语云:“祸福穷通,皆有定数。”

一个人的贫穷与富贵、长寿与夭折,都是有其因果的。

袁了凡先生曾经偶遇相术奇人,此人断言了凡一生的功名富贵及儿女缘分,竟与了凡后来的经历分毫不差。

可见,人的命运,不论好坏都是老天的安排。

有些人天生条件优越,家境富裕,顺风顺水;有些人却命运多舛,经历种种磨难。

这就叫:“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所以,真正的智者往往都懂得惜福。

弘一大师曾将一把伞用破后,请人缝补。

这把破伞缝缝补补多次,跟着弘一大师数年。

就连衣物,也是五六年都不曾更换。

有人不解,他却解释说,自己福薄,好东西没有胆量受用。

人这一辈子,人人都在享福烦苦,殊不知每个人命里福祸都是有定数的。

《了凡四训》说道:“百金财富必是百金人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想得享百金的命,就要修得百金的命;想要受无尽的福,就要在知福中惜福。

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家庭,无法预知未来的遭遇,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命运的态度。

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不怨不恼,在心态的改变和德行的积累下,走出自己的命运轨迹。

要知道,每一个看似不幸的遭遇,其实,都是未来幸福的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享福是了福,吃苦在消苦

中国有句古话:“享福是了福,吃苦在消苦。”

意思是说,享受福报是在消耗福分,而承受苦难则是在消除不幸。

《三国演义》里,袁术和曹操是相反的两个人。

袁术称帝后,肆意挥霍,建宫殿、选嫔妃。

锦衣玉食,享之不尽;日日笙歌,从未间断。

很快,钱财亏空,属地被榨干,而他本人也很快就迎来了败亡。

而曹操呢,身居丞相,力行节俭。

穿的衣服、盖的被子浆洗多年都失了颜色,仍然在用。

装东西的箱子,也都是用的旧的。

就这样,在点滴言行的影响,成就了曹操的一番伟业。

年轻时,总以为享福才是福。人到中年才发现,一个人真正的福气,其实是愿意主动吃苦。

曾国藩说:“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益。”

享受让人在安乐中颓靡;磨难却能让人在吃苦中向上。

这世上,谁人不愿寿比南山?可到头来又何尝不是:福尽灾自来,阴阳恒参半?

享福,并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每一个幸福的时刻,都是前世积累的福德所致。因此,常怀感恩心,行善积德,以延续福报。

同样,所有的苦也不是无缘无故。不抱怨,不消极,努力汲取经验,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把苦难,当作修行的机会,自能修得圆满,后福不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你现在受的苦,都将成就你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成功的人生,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

正是这些无法避免的苦难,让我们不断反思、不断努力,最终走向成功。

你现在所受的苦,都是在为未来的成就积累经验和智慧。

莫言在五年级时就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辍学归家。

当时年幼的他,需要去几十里外的原野上放牛。

没有朋友,也没有人能跟他说话,这份难熬的寂寥与孤独正在一点点侵蚀着莫言的身心。

于是,莫言选择了读书。

他将借来的书一本本翻阅熟读,甚至在无书可读时翻来覆去地读《新华字典》。

这段经历,是苦的,却也是难得的。

这使得莫言在后来的创作中,奠定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让他的笔下诞生出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人物。

许多人在经历苦难时,往往感到迷茫和无助。

然而,苦难是一种试炼,通过苦难的洗礼,才能过上与众不同的人生。

《活法》中说:“人真正的能力,应该包括抑制欲望、全力投入工作的克己心在内。”

所有向上的生活,都在克服向下的惰性。

吃苦很难,却是在驾驭生活。咬牙坚持,就能抵达巅峰。

人生的每一段经历,都是命运的安排。

无论是苦是乐,都是我们成长和成就的一部分。

当我们回首往事,会发现那些曾经让我们痛苦不堪的经历,正是我们今天刀枪不入的铠甲。

不要害怕苦难,因为,它终将成就你。

《西方的没落》中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命运这条道路,无论顺境逆境,真正能左右的,其实都是自己的心。

转变心态,就是在寻找幸福。

当你做好准备,命运也会大方馈赠。

点亮在看,让我们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在积极的心态下,做自己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