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救了一个女人后,竟加冕当了国王,而且还统治了当地三年,入宗庙成了当地人的精神图腾,这样魔幻的一幕,你敢信?

但在100多年前,海地这个神奇的地界还真就来了这么一出狗血剧情。

一位美帝海军队大哥,靠英雄救美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斯汀·维尔库斯

1915年,18岁的福斯汀·维尔库斯走进征兵办公室时,表情忐忑。

福斯汀出生在一个煤矿社区的穷人家庭中,挖了一辈子煤的老爹,从来不信知识改变命运,那一套资本主义理论。

他经常在日常教育上鞭策儿子,长大后一定要接自己的班,继续挖煤事业。

为了培养小福的动手能力,他老爹充分发挥煤矿社区的区位优势,在小福11岁时,就开始让他分捡煤炭。

自小在挖煤堆里长大的小福,对于挖煤这件事可谓是相当抵触,总想着找机会摆脱挖煤的命运。

当他长到18岁时,果断离开煤矿,走进了美利坚征兵办公室。

巧的是,同样在那一年,7月28日,美国向海地派遣了300名海军陆战队官兵,展开了长达19年的军事占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军占领海地

当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授权33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在海地太子港登陆,旨在控制海地的政治和金融利益。

征兵官告诉福斯汀“海地的百姓,思想落后,日日夜夜都盼着美帝军队驾到,当地人把我们当家人,当上帝,当伟大的拯救者,所以,你是否愿意去往海地,成为海地人民的拯救者?”

福斯汀几乎没有丝毫犹豫,脱口而出“愿意,我愿意去海地,用我们美国人的智慧拯救海地人民的落后和愚昧。”

此刻,福斯汀根本不在意海地的地理位置和恶劣条件。

虽然相比美国,海地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无法和他们国内媲美。

但是,福斯汀出身煤矿世家,与其一辈子当一个挖煤工,不如去海地搏一搏,说不定能够单车变摩托。

在征兵官一通忽悠下,1915年,18岁的福斯汀顺利加入美国海军队,在集训后开往海地的第一先遣基地里服役。

1804年,海地脱离法国的殖民统治后,由于需要向法国偿还大量债务,独立的海地在此后几十年间依然受制于法国。

在独立初期,海地对于美国来说战略地位还没有那么重要。

考虑到海地独立历经了底层革命和废奴起义,许多美国南方种植园主都担心自己手下的奴隶会仿照海地的做法,从而动摇自己的根本利益。

也因此,美国在海地独立初期一直没有承认这个国家,但却又开展了与海地的贸易往来。

实际上,美国与海地的贸易自一开始就难称公平,大量的农产品从美国倾销到海地,一直到19世纪中期,美国出口到拉丁美洲的货物之中,海地是最大的进口国,远超其他任何拉美国家。

1823年,随着“门罗主义”的提出,美国开始在拉丁美洲各国布局,海地也逐渐从法国的阴影中解脱,最终在19世纪末成为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个军事据点。

1915年,海地总统萨姆遇刺身亡,时任美国总统威尔逊顺势下令出兵占领海地。

彼时的海地政治不稳,还有自然灾害。

早在殖民时期,法国人就已经留意到了海地频发的地震灾害。

在这里驻扎,基本上只能顶着日头,看大黑鼠和大蟒蛇呲牙,一般人真有点受不了这种环境。

可福斯汀他不是一般人,他在服役期间多次受命登上海地的拉贡纳夫岛执勤,并深深的爱上了这里。

1925年的一天,已经被提拔为海军卫队准尉的福斯汀看到海地的一名官吏拦下了一名妇女,并以“巫毒罪”将她逮捕。

“巫毒教”又名“伏都教”,由拉丁文Voodoo音译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地巫毒教

源于非洲西部,是糅合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论、通灵术的原始宗教,有些像萨满教。

伏都教也是贝宁的国教,有60%的国民,约450万人信奉。

流行于西起加纳东迄尼日利亚的西非诸国,信仰的民族有芳族、约努巴族等,也盛行于海地与加勒比海,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及南美洲。

“伏都”在芳语中是灵魂的意思。

“伏都”在芳语中是灵魂的意思。

巫毒教最著名与最恐怖的特色是丧尸,叫还魂尸。

如果有人开罪别人,那人会找巫师对付仇人,巫师会让他吃下河豚毒素,他会进入奇怪的假死的状态,成为奴隶,在庄园干苦工。

巫毒教也信仰精灵,有降神仪式。

巫毒教相信只有一位主神(大主子),诸神是主神化身。

要用猪为牲礼。

当时“巫毒教”在海地的影响力让美军颇为头疼,美军控制的海地政府,也一直想清除他们。

所以当这位妇女被抓后,依然态度十分嚣张。

她指着官吏的鼻子骂道“老娘是拉贡纳夫的蒂·梅梅娜女王,是皇室血统,你敢逮我,老娘让你吃不了兜着走,就从开除你们全家海地国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