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25日,因为不甘心前三次战役的失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再次发起第四次战役。在第三次战役中,“联合国军”不光丢了汉城,还一路败退到了“三七线”附近,这让美国国内万分震怒,他们为了挽回颜面,开始从美国本土以及其他地方抽调兵力前往朝鲜,希望能获取一场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担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也急于获取一场胜利,他是在前任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身亡后前往朝鲜任职的。没想到的是,他刚刚上任不久,不光没有取得胜利,反而连汉城都丢了,气得韩国总统李承晚大骂李奇微是在向后撤退。不过因为前三次战役的连续进行,志愿军一直未能得到休整,再加上补给线太长,前方补给困难,所以未能继续追击,转而向北撤退,准备休整一段时间,等待来年开春再发起新的进攻。

志愿军的北撤给了敌人可乘之机,李奇微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反击的时候到了,于是集中16个师、3个旅总计23万多人的军队,从东西两线发起了全面反击。为了鼓舞士气,李奇微也喊出了口号,声称“三天之内必定收复汉城”。与敌人相比,志愿军的情况就艰难很多了。此时志愿军各部大多在休整阶段,很多师、团级指挥员也已经前往沈阳参加集训。为了争取时间,必须要有部队能够阻止敌人继续前进。

当时志愿军还在汉江南岸的部队只有38军和60军,阻挡敌人的重任就落在了他们身上。38军当时面临的情况是极为不利的,经过前三次战役后,兵员未能得到补充,各部队缺少粮食、弹药、御寒物资等,3个师长、9个团长也跟随副军长江拥辉去了沈阳。然而哪怕是面临这种艰难的局面,38军全体指战员还是毅然投入了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8军的3个师里面,当时只有112师还在汉江南岸,很多人建议将113师或者114师也调往南岸,但军长梁兴初经过分析后,拒绝了这一提议,他认为要阻挡敌人进攻,兵力必须要前轻后重,一旦第一线兵力太过集中,反而容易被敌人的火力造成巨大伤亡,所以最好的办法是112师先在前面顶几天,其余两个师根据情况逐渐投入战斗。

112师需要守卫从庆安以东一直到南汉江之间的大片区域,他们在堂谷里、太华山、天德山一线构筑起了第一道防线,在明谷、新岱里一线构筑了第二道防线。112师所要面对的敌人,包括了美骑1师、美第24师、美第25师、南朝鲜第6师、英军第27旅、英军第29旅和1个希腊营,总共4个师、2个旅和1个营,兵力是112师的五六倍,他们首先发动进攻的地区是太华山一线阵地。

太华山是112师防线最西面的前沿阵地,主阵地是草下里南山,也即是311.6高地。草下里南山一带草木丛生,是太华山的重要屏障,也是扼守金良场里通往汉城、京安里公路的战略要地,当时负责守卫的部队是336团5连。敌人想要收复汉城,就必须要从这里进攻,所以他们将进攻的目标也放在了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28日清晨,当时的朝鲜还处于冬季,上午太阳还没有出来,到处都是弥漫的大雾。5连连长徐恒禄按照往常一样,指挥部队挖掘冻土,修筑防御工事,他只将4班留在了最前面,其余部队都放在了后面,以防止被敌人炮火造成大量伤亡。安排完部队以后,徐恒禄独自走到前面,拿着望远镜四处观察情况。

看着看着,徐恒禄忽然发觉有些不对了:“那里什么时候多了一些树出来?我记得之前好像没有啊。”他想了一下,生怕是自己眼花了,又或者是前几天没有看清楚,赶紧将通信员苗景春叫了过来:“小苗,你看看哪里,那是些什么?我看着好像是一些树,可我记得昨天那里没有树啊。”

苗景春赶紧接过望远镜,朝徐恒禄所说的方向看去。他盯着看了一会之后,立刻叫了起来:“连长,那些不是树,是敌人伪装的,他们还在不停地向前移动,朝着我们这边来了。”徐恒禄一听之下,立刻明白了,这是敌人要搞突袭了,他立刻让观察组长文凯带人前去侦察一下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多时,文凯回来了,根据他们的观察,敌人总共有两个营,一个营顺着山谷朝着太华山方向来了,另一个营则坐着汽车、坦克,顺着公路开过来了。徐恒禄一听就放下心了,敌人终于来了,他一面叫苗景春前往营部报告情况,一面则让文凯通知其他部队准备战斗。当时4班位于阵地前方400米处的一个灌木丛里,徐恒禄又让2排排长李振宝带着机枪埋伏到左前方300米处的一个灌木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