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乏有各种“拼爹”的人,他们往往有些桀骜不驯,难以管教,容易对社会造成危害,可是作为开国大将粟裕的儿子,粟戎生却是根正苗红,为国家、为人民,一辈子供职在军界,身为将门之后,他子承父业,相当的优秀。

可是就是这样的粟戎生,你能想象在他还不满三岁的时候,竟然就曾被他父亲粟裕毫不留情地扔到水里吗?本来正常人家的孩子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可是粟裕将军为何就如此的狠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人之子,不可娇气

1942年,粟裕正率领新四军第一师进行频繁的反“扫荡”和艰苦卓绝的反“清乡”斗争,南昌起义后的十五年战斗岁月,使他变成了一名高级指挥员,并以协助陈毅同志组织指挥了著名的黄桥决战而威震敌胆。

在枪林弹雨之中,他并没有奢望能见到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他把自己的一切交给党,同时也寄希望于后代。

同年,他的长子出生在江苏扬州的外公家,因为钦佩粟裕的战斗生涯,他外公为这孩子起名叫戎生,后来因为有被敌人侦知的迹象,就把不到两岁的粟戎生送到了粟裕身边,从此他一直随军行动到全国胜利,而粟裕也一步步的引导他的儿子走上了和他相同的道路。

由于粟戎生幼年是由外婆哺育的,因此略显娇气,当他到了粟裕身边后,粟裕就开始注意培养他吃苦耐劳、勇敢顽强和勇于牺牲等军人气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他要求很严格,吃饭不可以挑食,夜行军不可以啼哭,饥寒不可以叫喊,否则就会遭到他的呵斥。

1945年,当行军到浙西天目山地区时,粟裕就开始训练不满三岁的粟戎生学游泳,他把儿子带到一条小溪边,让他抱着一段竹筒,就叫他直接跳进水里,可是由于粟戎生年纪小,不敢下水。

粟裕看着自己儿子那胆小、扭扭捏捏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作为军人的儿子,没有一点军人的胆量和血性,于是直接一把将粟戎生抱起,“啪”地一下扔进了水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粟戎生怀里抱着一节竹筒,虽然扔下去了,但是一下子就浮了起来,作为铁血战士粟裕,是绝对容忍不了自己的儿子如此胆怯,在那之后便开始着重训练他的胆量。

在粟戎生五六岁时,粟裕将一支从地主家缴来的礼品小手枪送给了他,射程很近,没有实战作用,但是通过这把枪,他就开始逐渐给粟戎生灌输爱护枪支,长大当兵的思想。

而粟裕将军的这番做法,是源于他在少年时,曾亲眼见到旧军队欺压百姓的事实,而且上学时还直接同旧军队发生过冲突,因此他痛恨黑暗的反动统治,痛恨旧军队,立志长大要带出一支为老百姓做事的好军队。

面对自己的儿子,粟裕将军也希望他从小立下和他一样的志向,并走到他所在的为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战斗行列中来。

小孩子对枪总归是喜爱的,在一路随军行动的环境和条件中,粟戎生很快就掌握了瞄准、击发的要领,也学会了怎么进行擦拭保养,在粟裕的指点下,年纪轻轻的粟戎生,枪法也算不错了。

后来,粟戎生上了学,搬进了住宿学校,可是粟裕对他依旧非常严格,以至于他的班主任都有些不敢相信,那种苛刻程度在老师的眼中,以为粟戎生是被“后娘”在照顾,压根就不像是亲人能做出来的,用“后娘”才能解释得通。

在粟裕的培养下,粟戎生逐渐有了军人的样子,每到星期天,回家遇上空闲时,粟裕总要带着他去进行实弹射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回,粟裕嫌胸环靶太大,就用一节树枝插在地上,上面顶着半个乒乓球,然后让粟戎生先打。

距离几十米,粟戎生没有打中,而此时的粟裕则笑着接过枪,压上子弹,持枪瞄准,第一枪就把目标打碎了,一举一动在粟戎生的心里都让他十分敬佩,从而也埋下了一颗要朝着父亲而努力的种子。

粟裕喜爱学各种枪,步枪、冲锋枪、机枪,他都打过,而且熟悉性能,他熟悉枪也爱惜枪,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教导着孩子。

有一次粟戎生去擦拭他保存的几支枪,将狙击步枪的瞄准镜取下来了,粟裕看到了就很生气,把他训了一顿,之后又向他耐心解释,说:“随便拆卸瞄准镜会影响射击精度”,在他们要进行下一次射击的时候,父子二人一起对枪作了重新校正。

在父亲的教导下,粟戎生从一个不敢下水的“娇气”小孩,变成了一个敢闯敢拼,立志当兵,爱枪惜枪,极具军人风骨的兵二代,而这也是粟裕这位父亲所希望为国家培养的下一代。

可是仅仅如此,还是没有达到粟裕眼中对一个合格的军人的标准,因此他还在各方面的为他制造障碍,让他加以磨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