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1948年5月,陈毅被派往中原军区工作。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调动,一方面是因为刘、邓两人工作压力过大,提出提出请陈毅来中原军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让粟裕放开手脚地指挥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华野的指挥权更加集中了,但华野内部却始终不够团结,纷争不断。原本陈老总坐镇的时候,纵队各司令员就算闹了别扭,也不敢当众发泄。然而,随着陈老总离开,资历尚浅的粟裕一跃成为了华野的主要指挥者,这使得很多老将都不服气。

当然,他们并不是说粟裕不会指挥打仗,只是在作战风格上多有不同。山东的老部队以强悍著称,擅长打恶仗和攻坚战。其中更是不乏猛将,如许世友、宋时轮等。而华中老部队则更加机动灵活。

军中如此多的猛将,必然需要一个镇得住的元帅坐镇。陈毅这种端得起瞪眼骂娘、拍桌子训斥的霸气自然能够镇得住。但偏偏粟裕为人和气、谦逊,加之他本身年纪小、资格也不够老,自然让一些将领不服气。

粟裕过于谦虚的这个缺点极易使得部队中滋生骄傲、盛气凌人的风气,尤其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华中老部队,更是有骄纵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48年3月,解放洛阳的战役中,华野和中野一起配合作战。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华野的炮兵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在之后的总结大会上,华野的将领却当着中野的面大讲自己的炮兵的贡献,完全没有提及中野干部在作战中提出的作战战略。

陈毅在会上听得脸越来越黑,事后,他气得致电粟裕,严厉斥责了主攻洛阳的三个纵队太过骄傲,伤了兄弟部队的和气。

同年4月开展的濮阳整训上,朱老总来到现场不久后,便发现了华野中一些纵队骄纵的缺点。

虽然陈毅离开了华野,但他时刻关注着华野内部的状况。1948年9月底,就在淮海战役即将发动时,粟裕给远在河南的陈毅发去了电报,这或许跟他在内部受到了阻力有关。为了不影响淮海战役的开展,粟裕选择了向陈毅汇报。

而陈毅在得知情况后,也破例给华野指挥部发起了电报。点名了三个纵队的名字,要求他们作检讨,做好反思,总结过去的作战经验。

尽管只有短短几句,但可以看出,陈老总的电报传递的信息只有一个:团结一致,听从粟裕的指挥。

实际上,从华野成立以来,好几个纵队的司令员先后因种种原因多次调整,而陈老总在离开华野后还不顾被人说“干预”的风险,给华野指挥部发电报支持粟裕的工作。

可见,陈老总的支持是华野内部形成团结之势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条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