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就连一向友好苏联老大哥也变得不是那么友好,国家为了保障国防、经济的安全,不得已把靠近沿海和东北等地区的高精尖企业和国防企业内迁。国家根据各地区的战略位置不同分为一二三线,其中西南、西北和湖南、湖北以西等区域为三线区域,这些地方接纳的工矿企业就是三线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线建设是顶层设计,按照规划在湘南要建设一个迫击炮生产基地,其中迫击炮和炮弹放置道县,而湘南器材厂主要生产弹药。位置不好找,位于东安县唐复乡五里长冲的大山深处,地处安东县西侧城郊位置,距离县城或火车东站不远,只有不到30公里,40分钟左右的车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多数三线军工厂一样,湘南器材厂对外有一个普通的名字,解密以前对还外称主要生产化肥,其真实产品是湖南迫击炮基地的配套产品黑火药和爆破器材等,出于保密的需要,有自己的军工代号,国营9644厂,于1965年末开始筹备,1966年初破土动工,耗时4年于1970年建成投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湘南器材厂虽是9开头的小三线企业,但配套设施齐全,招待所大礼堂都不说了,学校医院、甚至商场邮局都有。再加上其产品易燃易爆的特殊性,出于安全考虑,厂区、生活区距离较远,分散得开,尤其是生活区,遍布在六条山沟里面,分别取名为1-6沟,可以说是规模超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殊时期的三线厂担当特殊使命,湘南器材厂又是军工厂,招工的条件也相当的严格,除了常规政治审查外还要追查家庭成员上三代,但凡有一点不合格都会被拒绝,或许正是如此缘故,建厂后的10年,工厂相当辉煌,发酒发肉都不说了,每逢过年过节,还用黑火药去浏阳兑换烟花回来放,用老职工的话说,喜庆喜庆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遗憾的是,进入八十年代初期,随着三线建设的结束,湘南器材厂也褪去昔日的辉煌,开始军转民,生产导火索、塑料导管索等民用产品,到了90年代中后期,企业为了生存,不得已搬迁到永州冷水滩城区,员工家属搬走了,剩下厂房宿舍成为了旧址,几十年过去了,虽然保存完好,却很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湘南器材厂旧址,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洗礼,早已物是人非,到处是一片萧条,学校没有学生,招待所没有客人,最凄凉的还是那些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筒子楼,主人不在,人去楼空,不但门窗缺失,室内还长满青苔,远远望去,颇为荒凉,此情此景,感慨之情令人油然而生,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