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片土壤砂性较强,保水性能不足,要加强水分管理。这些大球盖菇采摘后要及时填补孔洞才利于后续出菇。”近日,步路乡双狮村的毛竹林下忙碌着一个娇小的身影,时而记录样地情况,时而拍摄大球盖菇照片,时而跟合作社负责人交代出菇管理的技术要点……她是大家口中的“小丁”,也是县林业学会会员丁巧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巧林自参加工作以来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具有强烈责任感及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在推进林业科技发展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从事全县林业科技推广、木本油料产业提升、林下经济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工作,获得浙江省林业科技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等荣誉。

步路乡九山半水半分田,林地面积占全乡面积的86%,耕地只占5%,如何化特色山林资源为村民增收共富路?向森林要食物,向林下要空间,是步路乡党委政府找到的新发展路径。

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在步路乡属于“新鲜事”,技术支持是群众积极参与的关键。为此,丁巧林就成了该乡的“常客”。

步路乡双狮村的王均林是最早参与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的群众之一,并成立了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丁巧林对该基地也格外上心,从项目选址落地、林地清理、整地、种植、管理采摘全过程跟踪。天气过于寒冷干燥,她提醒王均林就地取材,在种植带上覆盖树叶等材料促进大球盖菇菌丝发育;天气升温较快,她多次到基地里实地查看菌丝生长发育情况;雨后初晴,她提醒王均林把握采摘时机,及时收菇提高产品质量。在丁巧林的指导下,基地效益逐步显现,示范经验在省市县各媒体平台上广泛推广。

王均林说:“我家基地有120亩,一开始也是‘摸着石头过流河’,全靠小丁的技术指导,现在大球盖菇长势比较好,亩产在500斤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丁巧林参与实施中央及省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4个、省级林下经济发展项目2个、市县级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项目7个,建成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示范、油茶林下复合经营、油茶生态种养结合、毛竹林套种多花黄精、毛竹林下药菌复合经营、香榧套种食用玫瑰、毛竹林下套种黑皮鸡枞、薄壳山核桃良种栽培等示范基地8处。其中《浙中森林质量提升(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及森林抚育)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第5完成人)获梁希林业三等奖、省科技兴林一等奖,《油茶复合经营推广》获省科技兴林三等奖,《薄壳山核桃引进试验示范》获台州市农技推广基金会优秀实施项目,《铁皮石斛林下近野生栽培试验示范》《油茶软腐病防治试验》获县农技推广基金会优秀实施项目。

同时,丁巧林依托“四联”帮扶机制,组织县级林业首席专家、乡镇林技员、乡土专家服务基层,主动联系“一村”“一户”“一企(合作社)”和“一基地”,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为林农送政策、破难题。参与省级地方标准制定1项、县级2项,参与编制油茶实用技术和科普宣传手册;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组织拍摄铁皮石斛林下近野生栽培技术、油茶抚育修剪技术、油茶产业宣传视频,技术推广效果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有“状元故里,岩画之乡”之称的上张乡大张村四面环山、风景秀丽。近年来,大张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建有香榧基地1处、油茶基地1处。为进一步提高产业效益,丁巧林经常到村里指导生产管理,组织开展薄壳山核桃栽培引进、油茶软腐病防治等试验性工作。碰到个人难以解决的生产难题,丁巧林巧用智囊团,积极向县首席林技推广专家请教学习,群策群力解决生产难题。县级层面难以解决的还邀请了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专家为村里“诊脉开方”。如今,千亩油茶山有风景也有“钱景”,百亩香榧苗绿意盎然、待价而沽,全村林业产业发展较快,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成效明显。

丁巧林还积极参与“康养·仙居”多跨场景应用建设项目,建设客户端、企业端和管理端三大应用服务端。通过三端联动能构建森林康养服务产业推广信息服务网,平台建成后上架浙里办,预期能实现服务联合共享、管理简单便捷、服务智能推送、康养多端展示等功能。为进一步推动康养与旅游、文化、农业、体育、研学、养生等多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声明:转载稿件,请注明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丁巧林:林下“掘金”让村民致富有路

仙居县传媒中心

融媒体记者:张光剑

编辑:徐丽亚

责编:尹宇华

审核:吴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