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杆言杆摄

临沂兰山原来是也在罗庄褚墩

吃完了粽子,

看看屈原在临沂干过那些事

HAPPY

FATHER'S DAY

那一年 屈原来到了临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临沂,有个地方叫兰山,但此兰山并非指临沂城所在的兰山区。兰山区虽有金雀山、银雀山、茶芽山、艾山……,却的确不存在一座叫兰山的山。然而,在距离兰山区向南 50 公里之处,却真真切切有一座兰山,此山有三个山头,分别名为小陈山、大北山以及杨老山。在兰山脚下,还有一个兰山村,传闻曾经的兰山县县衙就建立于兰山村,后来才迁至临沂市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这座兰山,那可是蕴含着诸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珍贵财富。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兰山原本叫做“拦山”。这是因为二郎神担山路过此地时,村民堆砌几个墩头拦住了他的去路,故而此地得名“拦山”。

那一年,天空中出现了 10 个太阳,炽热的阳光烤炙着大地,致使大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草木枯萎,河水干涸,百姓生活陷入极度艰难的境地。百姓们在酷热中苦苦挣扎,渴望着能有英雄出现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杨二郎得知了人间的苦难,心生怜悯,决心要为百姓们除去这可怕的灾难。他肩挑文曲山与文昌山去抓太阳,抓到便用山压住,他的力量强大无比,一路势如破竹,一连抓了九个太阳,剩下的那一个太阳惊恐万分,拼命逃窜,最后逃到了沂河岸边的黄山,躲在了马齿菜底下。当地百姓担心杨二郎将所有太阳都抓走后天地会变得一片黑暗,于是纷纷涌出来用土石堆成一些墩子拦住杨二郎。杨二郎停下脚步,仔细思索,觉得百姓们说得也有道理,于是便让太阳早出晚归,照亮人间,给予万物温暖。杨二郎捉太阳的任务完成后,就将文昌山和文曲山放置在了长有马齿菜的黄山,而这个长满马齿菜的地方被称为“菜村”,后来慢慢变成了蔡村。那挡住杨二郎去路的山便被称作“拦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光流转,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烽烟四起、群雄争霸,诸侯林立。公元前601年,鲁国的季孙行父(也就是季文子)担任鲁国的正卿大夫,掌控着鲁国的经济大权。在这个时期,南方的淮夷人趁机向北进发,抢占黄淮地区的滩涂。鄫国比较弱小,没有能力阻止淮夷人的向北侵犯,于是就依附于鲁国。为了维护鲁国的利益以及季孙氏在费邑的封地不被侵犯,季文子派遣鲁国的军队和奴隶向南行进,占领了“拦山”地界建立了次室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公元前 382 年的时候呀,那齐楚两国争强斗胜,而鲁国呢逐渐衰败弱小,这时候的次室就被楚国给占领控制啦。公元前 319 年,屈原担任楚怀王时候的左徒,他深受怀王的信任,权势那可谓权倾朝野。后来被人陷害而不得志。公元前 312 年,为了缓和楚国和齐国因为争霸而产生的对立,楚怀王启用屈原再次出使齐国,屈原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地来到齐国,要联合齐国对抗秦国,他拜访齐国的君臣,还去稷下学宫调研学习,到儒学大师孟子家里去请教探讨,寻求治国的办法策略。

屈原通过在齐国都城的这一趟行程,对于孟子的“王道”治国理论,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决心建设楚国的王道乐土。下榻次室时,他看到“拦山”上长满了兰草,那兰草在风中摇曳,散发着阵阵清幽的香气。屈原被这美景所打动,他灵机一动,决定将次室命名为兰陵县,“拦山”也由此变为了“兰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兰”有着“王道”的寓意,“陵”原本的意思是高地,引申一下就是“乐土”。屈原用“兰陵”来命名,就是要在齐鲁楚交界处建设一片属于楚国的“王道乐土”。从那以后,兰山这个名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成为了这片土地的象征。

唐武德四年(621年)在兰山脚下设置兰山县,治所就设在“故儿窑”。归属沂州。那时的兰山热闹非凡,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县衙的存在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一定的秩序和安宁。唐武德六年扯掉兰山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沂州改称府,此地重置兰山县。这仿佛是历史的一次轮回,也许兰山县的历史并没有被遗忘,它依然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再次设立了兰山县,兰山地区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兰山地区地处洼地,每到雨季,这里便常常遭受水灾的困扰。民间一直流传着“水漫江风口,水从兰山走”这样的说法。一旦遇到阴雨天气,兰山就容易被淹没,水位不断上涨,淹没了村庄和田野。在这样的情况下,临郯苍交汇处周围时常会出现一些灾民抢劫的事件,从那时起,当地就有流传一句谚语:神山、磨山,麻子万千,如若不够,郯城来凑。给当地的治安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这里的人们并没有被困难所打倒,他们依然顽强地生活着,努力与自然抗争,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当时县衙里也没几个人,在当时也是常被麻子抢劫,于是县衙公务人员就想方设法离开此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3年废府留县时。兰山县衙搬到现在的临沂市,工作人员和“兰山”地名也从此在临沂城生根发芽。1914年因与甘肃省兰山道重名,改名临沂县。

兰山的故事还在继续,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见证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山,将永远屹立在这片土地上,为人们讲述着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进兰山,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去探寻那些被岁月掩埋的秘密。

在未来,兰山将继续书写它的传奇故事。它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向他们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而我们,也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兰山的历史文化,让这座古老的山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我们共同期待兰山更加美好的明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临职摄影多媒体工作室

航拍|郑权 李嘉怡

指导老师|翟小锋

文稿|翟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