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有一位统兵最多的八路军将领,他所统率的兵力竟然是115师的四倍多。

要知道,八路军只有三个丙种师的编制。在这个编制下,一个师的兵力不能超过15000人。

而这个人手底下有将近七万人的兵力。

他究竟是谁?在抗战时期又有何优异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于乱世

这个人正是孟庆山!

1906年,孟庆山出生在一户农民家庭。等到了该读书的年纪,他的父母咬咬牙,把他送到了私塾。

私塾的束脩不低,但为了让儿子有个好前途,孟家的父母还是送孟庆山去读了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庆山虽然上了私塾,但是当时能上私塾的,一般都是家里富裕的孩子。每天穿着破旧衣服的孟庆山,显得和其他人格格不入。

因为家里穷,孟庆山成了私塾里孩子们排挤的对象。他在私塾里很孤独,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夫子给他安排了同桌,但同桌也嫌弃孟庆山。他觉得,孟庆山不配和他在一起坐着。学生们的小打小闹,夫子一般是不会管的。

夫子留着长胡子,在教导他们的时候也不用心。每天夫子都是带着他们念文章,却不教他们文章中的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放学后,父母都会问孟庆山学习进度。孟庆山把老师让背的课文背一遍,父亲又会问他说的什么意思。

每当父亲问到这里时,孟庆山支支吾吾的,根本回答不上来。一次两次还好,时间长了,父亲认为他在课堂上偷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庆山向父亲解释,那都是老师没有讲过的。但父亲根本不听,他只会觉得孟庆山浪费了自己的心血。

在这种情况下,孟庆山开始厌学。每次要去学堂的时候,孟庆山总是磨磨蹭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次看见儿子不想去上学,孟老爹总是会给儿子一巴掌。在孟老爹的观念里,小孩不听话了就得打,打听话了就好了。

但越是挨打,孟庆山就越不想上学。不过,这种日子没有持续多长的时间,孟老爹主动让孟庆山辍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庆山辍学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兵祸。当时张勋在北京复辟,各地纷纷讨伐他。以段祺瑞为首的讨逆军赶走了张勋,控制了北京。

但段祺瑞倒行逆施,拒绝恢复国会,并要废除临时约法。段祺瑞的行径招来了其他地方的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漫长的军阀混战中,各地民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原本就贫困的孟家,已经再无力支持孟庆山读书了。

原本尚可维持温饱的孟家,在兵祸之下摇摇欲坠。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孟庆山开始帮家里干活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家里帮父亲干农活,每天起早贪黑,之前一直读书的孟庆山很快受不了了。他没想到,父亲每天正常的工作,居然如此辛劳。

看着孟庆山每天强撑着去地里,原本小麦色的皮肤很快就黑了,孟母心疼得不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孟庆山年纪再大些,孟老爹托人把孟庆山带到了城里,让他去当个学徒工。但当学徒也不是好当的,孟庆山每天都会受到师傅的苛待。

在师傅手下,像孟庆山一样的学徒还有好几个。他们每天就是给师傅打下手,工钱都进了师傅的口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学徒工没什么前途,师傅不会把自己的手艺轻易外传。当了一段学徒工之后,孟庆山进入了天津一家纱厂。

纱厂里当工人虽然累,但每个月拿到工资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一个月的付出是值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随着帝国主义的压迫,纱厂开始拖欠工人的工资。许多人都是靠着纱厂工资生活,这件事情的出现让多少人断了活路。

偏偏这些没领到工资的工人还不能走。因为纱厂说了,走了就不给他们算工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拿到被拖欠的工资,许多工人选择了忍气吞声。在纱厂的这几年,孟庆山见识到了社会的黑暗面。

原来,有这么多人被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压迫,有这么多人在社会的黑暗中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军北伐

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这一下,让曹锟和吴佩孚元气大伤。曹锟被囚禁,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冯玉祥和他的西北军也名声大噪。

1925年,冯玉祥和西北军为“五卅惨案”发声。“五卅惨案”的发生,让孟庆山的爱国之心熊熊燃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八月,孟庆山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当时,冯玉祥极为推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西北军中也有许多我党的人。

西北军中浓厚的革命氛围,也深深感染了孟庆山。他就像一块海绵,吸收着军中的新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好景不长,冯玉祥的主张,触动了其他军阀的利益。为此,冯玉祥遭到了直、奉和直鲁联军的围攻。

在联军的逼迫下,冯玉祥被迫通电下野。之后,冯玉祥赴苏联考察,西北军由张之江领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来势汹汹的联军,西北军很快不敌。后来冯玉祥在苏联的支持下回国,在五原誓师北伐。

这期间,孟庆山一直都在西北军中。冯玉祥五原誓师的时候,许多被打散的西北军,又都回到了冯玉祥的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北伐战争的时候,孟庆山因为作战勇猛,慢慢成为了西北军中的连长。在国共合作破裂后,冯玉祥驱逐了西北军中的我党成员。

随着我党被驱逐,西北军内部的清明景象也变了。随着中原大战的爆发,孟庆山看到了在战争中挣扎的人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所见,让他对西北军和冯玉祥产生了疑惑。孟庆山不禁想到,当年自己参加西北军的初衷是什么?

是为了不让百姓受到外国人的欺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是为了推翻这个黑暗的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现在军阀混战,各路大军打个不停。老百姓的生活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困难。尤其是冯玉祥输给老蒋之后,西北军更是成了老蒋的炮灰。

而蒋介石的种种政策,也让社会各界的爱国人士不满。在蒋介石坚持执行不抵抗政策时,一部分西北军决定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1年,在我党的秘密领导下,原西北军第五路军发起了著名的“宁都起义”。起义成功后,孟庆山顺利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加入红军后,孟庆山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在土地革命中,他帮助穷人们打地主,分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兜兜转转,孟庆山终于找到了值得自己坚持的信仰。在蒋介石针对红军的“围剿”中,孟庆山因为作战英勇而多次负伤。

之后,孟庆山又跟着我军进行了艰苦的长征。他不怕苦不怕累,终于跟着大部队到达了陕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北抗战

国共合作达成后,老蒋只给了我军三个师的编制。对于抗日战争来说,这点儿人少得可怜。

为了能够更好地抗日,尽早把日军从我国驱逐出去,毛主席就把一些党内干部派出去拉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秦基伟,他就是被派到了山西拉队伍。孟庆山也是这样,他被派到了自己的老家河北,负责河北的抗日活动。

日军在占领东北之后,就对华北虎视眈眈。他们试图通过创造第二个伪满洲国,来把华北从我国脱离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老蒋一心追击我军,对日态度并不强硬。日本看出国民政府的软弱,就通过武力的方式,逐步控制华北五省。

等到老蒋同意联合抗日的时候,日军其实已经控制住了河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庆山来到河北第一件事,就是开办了游击战培训班。河北虽然沦陷,但河北的人民们绝不向日军屈服。

游击战培训班一建立,就有许多当地的青年前来报名。随着游击班创办的时间越来越长,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从游击班毕业的学生,往往都对孟庆山十分敬佩。孟庆山参军时间长,经验丰富。一些枯燥的理论,他也能讲得妙趣横生。

每次讲解战术的时候,孟庆山都会结合具体的战役来讲。这样一来,学员们可以有更清晰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这些人毕业之后,孟庆山就把他们组织起来。前来学习的青年,往往都是想要上战场杀敌的人。

随着日军的侵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加入游击队。孟庆山充分发挥游击战的特点,带领队伍接连端掉多个日伪军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游击队打的胜仗越来越多,孟庆山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连国军都奈何不了的日军,却在孟庆山手下连连吃瘪。

到后来,甚至有一些民间的抗日团体,整团都来投奔孟庆山。由此孟庆山手下的人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孟庆山手下已经有了将近七万人。要知道,老蒋给八路军的编制,也不过才四万五千人。

此时的孟庆山,成了八路军中统兵最多的人。后来,在中央的指示下,冀中军区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日军来说,冀中军区的存在,就是他们在河北的心腹大患。为了消灭冀中军区,日军经常调重兵围剿冀中军区。

但军区司令吕正操可不是吃素的,他和孟庆山相互协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抗日战争时期,孟庆山为河北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解放战争中,孟庆山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孟庆山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孟庆山戎马一生,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