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AD钙

编辑|t

引言

1935年6月的一天,毛泽东、周恩来、张国焘等红军领导人汇聚一堂。会议室里气氛有些紧张,今天,他们在这里讨论的,是红军接下来的前进方向问题。

与会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而每一条路背后都充满了未知的风险。摆在面前的三条路,究竟该怎么选择?怎样才能给被国民党围剿的红军战士们找出一条生路呢?又为什么最后选择了过草地呢?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英雄的年代,一起去探寻这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过草地)

一、长征路线之争

1934年6月,毛泽东等人率领红军战士翻越了夹金山,与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师。暂时摆脱国民党围剿的红军需要尽快确定下一步的前进方向。

摆在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面前的,有三条路:一,进攻大西北;二,南下成都,三,就是周恩来在两河口会议上提出的——北上陕甘宁。

此时,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方面对新疆的侵略和控制在不断加强,新疆俨然是各个势力眼中的肥肉,并不适合此时急需休养生息的红军。另一方面,趁各方势力的目光放在大西北地区,中央红军正好趁虚而入,寻找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路线图)

而川西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民族关系极为复杂。因此尽管张国焘极力主张南下程都,但综合考虑之后,毛泽东等人最终决定前往陕甘宁。

在确定前进方向之后,毛泽东立刻意识到,如果能够趁胡宗南部队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迅速夺取松潘,夺取甘南地区,就能开拓出一条相对好走的长征道路来。

二、避不开的草地

尽管前往甘南需要经过草原,但只要能够拿下松潘,就能够从东面、东北面等相对好走的地方穿过草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河口会议会址)

为此,毛泽东同张国焘说,要他和主张去川康地区的其他同志好好解释。并决定,抓紧时间,趁胡宗南部队在松潘地区的部署尚未布置完毕,集结红一、红四方面军的力量出其不意,尽快夺取甘南地区。

就在此时,变故突生。

同年7月,张国焘煽动党内其他同志,对毛泽东等人施压,希望其改变北上的战略。并以统一红军指挥权的借口,拖延红四方面军的行军速度。恰在此时,国民党胡宗南、薛岳等人集结大批部队,对红军战士进行围剿。

松潘战役,就此夭折,红军减员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宗南)

毛泽东当机立断,指挥红军发起毛儿盖战役。经历了一番激烈战斗之后,红军方面已经基本了解了胡宗南部队的实力,也彻底意识到,松潘战役的时机已失。

改道北上,过草地,成了红军打通甘南地区通道的唯一选择。

二、奔赴草地险重重

过草地,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旧址)

8月17日,毛泽东要求红一军先遣队,要在草原上走出一趟北上的路来。一天后,背负中红军无数希望的红一先遣队开始向草原进发。

广袤的草原美丽而危险。临行前,当地藏民告诉红军战士要准备一些羊皮袄之类的御寒衣物,不然很可能会冻死在草原里。

但当时的红军,并没有那样的条件。他们穿着单衣,踏上北上的征程。据红军战士后来回忆说,过草地,有三怕,沼泽,下雨和过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草地图片)

首先是沼泽,先遣队政委杨成武临行前,毛泽东曾特意警告他,在丰茂的水草之下,掩藏着的是大片的沼泽,只要一个不小心没踩到草甸,就很可能被污泥吞没。

碧绿的草地开满细碎的花朵,单从外表上很难判断出到底哪里是沼泽。红军战士在藏族向导的带领下艰难摸索着。

尽管如此,还是有战士陷入沼泽,其他战士赶去救援,却同样陷入沼泽当中。周围的战士们只能用腰带等绑成绳子,试图将沼泽中的同志拉上来。

但,很多时候,战士们还来不及反应,人就已经完全被吞没,只剩下一串气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沼泽)

其次是下雨,草地气候变化无常,刚才还晴空万里,一眨眼就狂风大作,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雨雪交加。狂风卷集着雨雪和冰雹,人与骡马寸步难行,只能寻找背风处暂时躲避。

雨中行路,也极大的加深了战士们滑倒受伤,甚至不慎落入沼泽的危险。

大雨也对战士们的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威胁。麦粉结块之后难以下咽还是其次,更糟糕的是,雨水污染了本就不多的粮食,这样的粮食再吃下去,战士们一定会生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雨的草地)

大雨还使过河问题变得更加艰难,蜿蜒几十里的河水淹没红军战士的腰部,湍急的河流冲的人站不住脚;复杂的水下情况,就连最熟悉这里的藏民向导都难以弄清。

而这,只是草地无数困难中的一个缩影。

三、齐众志,同心协力出草地

相比所谓的“三怕”,更可怕的是无法忍受的饥饿。

进入草地之前,由于当地物产不丰,粮食短缺,红军战士没人只带了大约两天的粮食,无异于杯水车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

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红军战士们战线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乐观与团结。

红军女战士们充分利用身边一切资源,为其他同志们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慢慢的还流传出了红军女战士有“四宝”的说法。

这四宝就是脸盘、木棍、铁针和皮带。她们用脸盆挡雨、煮饭;用棍子试探草地虚实,支撑帐篷;用铁针为战士们缝补衣物;饥荒中,用皮带为战士们做饭。

草地缺乏粮食,女红军战士们就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给伤员吃,自己去挖野菜,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等老同志们带着战士们用手挖野菜。毛泽东把自己不多的粮食让给其他红军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女战士)

有同志受伤了,走不了路,其他同志就背着、扛着、抬着他们,哪怕爬也要和同志们一起爬出草地。在这片草地上,早已经没有了上下级之分,只有携手与共的同志们。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同志永远的留在了那片广袤的草原上。一位解放军将领在他的会议录中写道,远远望去,河对岸有红军战士们两两靠在一起,渡河去看,这些战士已经去世了。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他们是凭着怎样一股毅力走出了草地。只知道后来,这群同自然抗争的英雄们,带着中国无数穷苦大众,建立了一个让中国人能挺起腰杆做人的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军)

参考资料:

悲壮草地行 ———红军右路军长征过草地纪实.[J].

石仲泉.雪山下红军喜相逢 和草地行张国焘闹分裂[J].第 30 卷 第 2 期

贾章旺.红军为什么过草地[J].文史精华, 2005(5):7.DOI:CNKI:SUN:WSJF.0.2005-05-004.

澎湃新闻:红军过草地的跋涉奇迹.[OL].2019.08.23.

新华社新媒体.没过草地路,难知长征苦——记者带你重访雪山草地.[OL].201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