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

1985年10月26日,南京中山陵5号会议厅。

一场重要的军事会议正在召开,参会的有国家副主席王震,还有将军王平、向守志、郭林祥等在前排就座,后面还有军中的重要人员列席参加。

忽然,会议室门外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听起来力气极大。坐在门口的一人刚想起身去开门,这时候门却被人一脚踢开了。门外的人还没有进屋门,声音却已经传了进来:“不好意思,我来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再道将军,湖北麻城县乘马岗程家冲人

这一脚,这一声让屋内人的目光都吸引到屋门。只见闯进的人脸黑得像木炭,头上的白发像银丝一样。

他大大咧咧,摇摇晃晃,径直走到王震副主席旁边的座位坐下。下面有不认识此人的军官问旁边的人:“这人是谁呀?”“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陈再道将军啊!”旁边的人习以为常地回答道。

陈再道,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老家在湖北麻城县乘马岗程家冲。1926年,17岁的陈再道报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义勇军。

其实,陈再道原名是“程再道”,只是因为填表的时候,办事的人把“程”写成了“陈”,所以从那以后,一直就用上了“陈再道”的姓名。

听其叔父说,陈再道年幼的时候父母双亡,所以由叔父照顾长大。从小到大,陈再道就比较顽皮,喜欢给别人搞个恶作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再道将军一家人

有一天,有一家地主家在田里放水插秧,陈再道就假装在水田旁边捉鱼,却偷偷在田埂上挖了一个洞穴。地主那边放水,陈再道这边偷偷放水,就这样放了一天水,田地里却没有达到插秧所需要的水量,但地主却毫不知情,只是暗自纳闷。

还有一次,陈再道上山去砍柴,砍着砍着口渴难耐,于是找了块菜园偷偷地拔了几颗萝卜吃。吃完把萝卜秧又原封不多地插回了原来的萝卜坑里。几天以后,萝卜秧因为没有缺少水分就变黄干枯了。菜园的主人见了以后,还以为是地里的蚕虫给咬没了呢。

陡坡山攻坚战

1932年8月8日,红军与敌军在陡坡山阵地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由于敌军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红军的进攻一再受阻。此时,一道命令下来,要求陈再道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攻下陡坡山阵地,为我军扫清前进的道路。

接到命令的陈再道一声怒吼,率领全营战士迂回向着敌军阵地扑了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很快,红军就开始了与国民党军队的短兵相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名敌军士兵看出陈再道是个当官的,于是从左右两侧用刺刀开始攻击他。陈再道大喊一声:“来得好!”反手一个枪托将左边的士兵砸倒在地,马上一个回转身用刺刀直接将右边的士兵身体穿透,眨眼功夫,来袭的两名士兵便赶赴黄泉之路。

此时,远处偷袭的敌军将一颗子弹射进陈再道的右臂,幸运的子弹从咽喉处擦过,由后背颈出来,让陈再道捡回来一条命。

敌人哪里想到陈再道在伤口的血大量流出的时候,仍然勇猛无比,继续率领着全营向陡坡山阵地发起冲锋。很快,阵地被红军占领,陈再道的“骁勇善战”之名由此传开来。

冲锋向前的陈再道

陈再道加入红军后,大部分时间是在徐向前的部队里面,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名师长、军长。

由于是从底层战士一步一步硬生生通过一场场战斗打出来的,所以陈再道对作战特别上瘾,听到枪声就由不得自己的兴奋,最喜欢的事就是跟敌人面对面、枪对枪、刀对刀地厮杀。

即使担任师长、军长这样重要的指挥岗位后,每次遇到难啃的骨头,陈道明总是身先士卒,亲自带领攻坚部队冲在前面。每次打完仗,直呼“过瘾,过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保证后方指挥不出问题,徐向前没少拿这事批评陈再道,说:“你已经是军长了,你的主要任务是在后方做好指挥工作,而不是在前面冲锋陷阵。”可说的次数多了,陈再道也就“皮了”,依然我行我素。所以后来,每次大战前召开军事会议,徐向前在部署完作战准备,下达作战命令时,必须补充一句话:“不许陈再道打冲锋!”

有一次,红军又遇到强劲敌军,陈再道在做好部署后,单人单骑冲向敌阵迷惑敌军,为围攻的红军争取更多的机动时间。事后徐向前听说后将陈再道叫到跟前,说:“骑兵团现在缺个排长,你看谁去合适?”

陈再道一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这首长咋了,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啥意思?”此时徐向前接着说道:“我看你陈再道是再合适不过了!”

明白过来的陈再道嘿嘿一笑,故意开玩笑地向徐向前作揖,连声说:“报告首长,下次我绝对不敢了。如有下次,我自愿来当骑兵团的班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陈再道(后排左三)与宋任穷(后排左二)等人于邯郸合影

智运500块银元

别看陈再道打起仗来有些“虎里虎气”,但实际他也有细心谨慎的一面。

红军与国民党军队争战的时候,有一次陈再道所在的红军被敌军追击到木兰山一带。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红军部队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年底于甘肃合影。左起:萧克、刘伯承、陈再道、耿飙

陈再道被安排背负500块银元跟随大部队撤退,可走着走着,身上的钱袋越来越重,体力是越发跟不上。身后的敌人追击声越来越近,此时的陈再道看见前面有一个池塘,就故意跌了一跤,将钱袋毫无察觉地扔进了水塘之中,然后一跃而起,向着前方急速狂奔,幸运地脱险而去。

夜里,陈再道顺着道路又偷偷摸回白天跌倒的池塘,静悄悄地下水后将钱袋捞出。回到营地,翻开钱袋,500块银元一分没少,得到了上级的赞赏和嘉奖。

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

1937年9月,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8年1月,陈再道奉刘伯承的命令,率领500名战士南下,赶赴冀南开辟平原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寇,庇护一方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的陈再道

1月25日,陈再道率领部队到达巨鹿城西关,驻守此地的国民党保安团以城内房屋紧张为理由,拒绝开城门让新四军进城。第二天,见保安团仍然紧闭城门,陈再道于是下令骑兵拉开距离,绕着巨鹿城跑起来。

城头的保安团头目只见城外尘土飞扬,疑似又来了不少部队,心里暗暗惊颤,害怕陈再道攻打城门。一个小小的巨鹿城被攻破是早晚的事,可被攻破自己的性命是肯定保不住了。于是惧怕之下,急忙亲自开城门,迎接陈再道入城。

冀南地区没有什么高山密林,大都是一马平川。在这里建立根据地,要面对日寇的包围冲击,危险程度之大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根据地儿童团

开辟冀南根据地后不久,某日清晨,陈再道接到报告,景县分区司令葛桂斋带领部队叛变投靠了敌军。

得知消息的陈再道急忙上马,顾不上调集军队,独自一人紧追了上去。很快,单枪匹马的陈再道在河边就追上了葛桂斋的部队。

此时,叛变的300余人在葛桂斋的带领下,在河对面架起了枪,来阻挡追击的部队。现在却只看到陈再道独自一人前来,甚是疑惑,没有一个人敢放抢。

陈再道骑在马上,扯开嗓子大喊道:“要抗日的,跟我回去;要当汉奸的,今日放你走,来日战场上见。”河对岸的士兵听到喊话后,犹豫片刻后都重新返回了抗日部队中。

面对建立冀南根据地过程中遇到的苦难和危险,陈再道丝毫不惧,依靠当地的群众,在当提30多个县建立了抗日政权,一度打压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一次,陈再道在一处独立屋内设立了指挥所。战斗正进行得激烈之时,警卫报告说日军的一队骑兵冲破阻击线,向着指挥所扑了过来。

此时,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在前线与日军展开激战,指挥所负责守卫警戒的仅仅有一个警卫排。众人都劝陈再道躲避敌军的锋芒,转移指挥所,而陈再道听说敌骑兵来偷袭,竟然大喜而高喊:“来得正好,我这支二十响还没见过荤呢,今天就让它开开斋。”

说完,当即命令警卫排按照阻击阵型部署,与日军展开厮杀,结果却是取得了大捷之胜。陈再道二十发子弹,在日军骑兵的高速移动下,居然击毙了四名敌军,击伤了两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中原野战军第二、六纵部分领导:陈再道(左一)

为了反击日军的大扫荡,在陈再道的率领下,冀南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破坏道路运动。

以日军常见的大车为标准,把全部的大路挖成深三尺、宽五尺的大深沟,阻挡车辆的通行。并且用挖出来的土堆在深沟的沿上,修成一个高一尺五、宽二尺的边墙,用来作为人行小道。

就这样每隔数十丈挖一条,积累下来冀南地区总共挖了五万里这样的深沟,纵横交错,密密麻麻像蜘蛛网一样。后来有首长来考察以后,把这个称为冀南平原的“马奇诺防线”。

性情中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1982年,陈再道坚决执行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主持了铁道兵集体转业,并入铁道部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再道在铁道兵某工厂视察工作

晚年的陈再道喜欢散步,因住得地方离阜成门不远,所以常常独自一人走到阜成门的立交桥下,遛遛马路,逛逛商店,更喜欢挤到人堆中看别人下象棋,有的时候为了一子一卒的得失,与素不相识的人争得面红耳赤。

有一次,应家乡地方领导的要求,陈再道回乡参加纪念黄麻起义大会。秘书早已为他准备了发言稿。

陈再道按照发言稿读着读着,突然把稿子往旁边一扔,说道:“我回家了,还念什么稿子呀!”于是侃侃而谈,自由发挥,真情流露,精彩的即席发言赢得了满堂喝彩。

1993年4月6日,陈再道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后葬于麻城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