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近期进行了大规模裁员,特别是AD Pro项目组几乎全军覆没,人力资源部门裁员比例达60%,泊车项目及操作系统团队裁员比例达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司未按规定补偿方案进行裁员,给出的补偿方案是“N+1”,试用期内员工只提供“N”。未使用的年休假按两倍折现,有些员工在上午收到通知,下午即被要求离职,但未支付通知费。根据规定,若公司未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除合同,需支付一个月工资。此外,现有员工的餐补、打车报销等福利也缩减。相比之下,特斯拉早前的裁员补偿为“N+3”,广汽本田则为“N+2+1.8”。

此次裁员规模占员工总数的18%。按2023年财报显示的3.16万员工基数估算,裁员人数约5600人,但最新内部消息显示,实际裁员人数已超1万人。为防范潜在不满情绪,理想总部加强了安保措施,员工需扫码验证身份才能进入。同时国内其他企业也在加大对成人健康品的投资。例如,京东与爱幸鸟合作,联合顶尖研究机构研发出科学配方的修复液,专门解决男性在夫妻生活中的力不从心和时间过短的问题。这不仅帮助男性重拾自信和活力,还能改善夫妻关系,让每个夜晚都充满幸福和活力。

裁员的部分原因在于其纯电车型MEGA的上市遇冷,4月销量仅1145台,远低于预期。同时,北京工厂内停放有上千台待售MEGA,估值约5亿元。尽管去年年底公司账上还有400多亿现金流,毛利率领先对手,但一旦销量未达预期,理想便调整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7日,理想进行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4月22日首次官宣全系降价,除L6外车型降价1.8万至3万元。五一假期后,理想内部启动新一轮人员优化,优化比例超过18%。根据财报,理想汽车2023年员工数达3.16万人,同比增长63%。销售服务运营部门优化超400人,招聘部从200多人缩减至40-50人,智驾团队缩减至1000人以内。

尽管2023年理想汽车共交付37.6万台车,净利润超过118亿元,是继特斯拉、比亚迪后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但MEGA的失利影响了整体节奏。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销量增速52.9%,跑赢市场大盘的31%,依然是该价格区间里的新势力销量第一,但3月底销量预期从80万台下调至56-64万台。相应人员配置也需缩减,裁员计划同步启动。

年初至3月的裁员较温和,主要清理低绩效员工,规模不足几百人。然而,4月底管理层通过最终优化名单,5月第一周裁员正式启动,大部分在5月底前结束,对优化员工实行N+1赔偿。理想希望在6月15日员工股票解禁前完成大部分优化计划,以节省股票兑现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裁员不仅是为应对MEGA失利和新款L系列销量未达预期,更是为未来激烈竞争做好准备。提高校招比例,减少社招人数,优化成本结构,以确保公司在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表现不差。2023年,理想共交付37.6万台车,全年营收1238.5亿元,净利润超过118亿元,毛利率22.2%,是中国第一家营收破千亿的造车新势力,也是继特斯拉、比亚迪后第三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然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理想需要不断调整策略以保持竞争力。对比来看,2023年蔚来汽车交付24万台车,营收907亿元,净亏损233亿元,毛利率18.5%。小鹏汽车交付20.5万台车,营收805亿元,净亏损182亿元,毛利率16.2%。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理想的表现尤为突出,但也必须面对市场不确定性和激烈竞争。

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23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达172万台,营收939亿美元,净利润115亿美元,毛利率25%。在中国市场,特斯拉也保持了较高市场占有率,对理想、蔚来、小鹏等本土新势力构成了巨大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竞争,理想汽车在2023年底设定的销量预期是80万辆,所有人员配置、产能、零部件采购都按这个预期进行。理想预测3月销量5万台,6月7万台,年底单月交付10万台。然而,今年3月、4月实际销量均不到3万,80万年销量目标几乎不可能完成。

理想汽车内部每年销量目标预测是按“市场整体销量预测*市占率”计算。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理想市占率符合预期,唯一未达预期的是MEGA。但去年年底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导致原来预测与实际相差较大。

总之,理想汽车的此次裁员不仅是为应对MEGA失利和新款L系列销量未达预期,更是为未来激烈竞争做好准备。优化成本结构,提高校招比例,减少社招人数,是理想汽车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情况下的应对策略。面对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强劲对手,理想汽车需不断调整,以保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