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10日,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国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每到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清扫屋院,然后再将艾条插于门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清明插柳,端午挂艾”的民俗。

其实,端午的艾草是大有讲究的,在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弄错。那端午艾草到底要怎么插?有什么讲究呢?无论多忙都建议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端午为啥要插艾?

端午插艾的习俗由来已久,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在使用艾草,这在《诗经》中有相关的记述。而在晋代的时候,人们不但会在门上挂艾,还会把艾草戴在身上,晋代《风士志》中有描述: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那端午为什么要挂艾草呢?

首先,端午节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的时候,预示着一年最热的时候已经到来,再加上雨水增多,所以气候是又热又湿的,这样就也容易滋生各种毒虫和病菌,而艾草的茎和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驱蚊蝇、虫蚁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在中医学上,艾草也是传统的中草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草医”,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因此“端午”也就是“中正”的意思。端午的时候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南的方位,青龙七宿到达南天正中,此时的天地纯阳之气达到顶点,但阳极阴生,所以端午也是阴气初生的时候。而阴气初生,也就是晦气初生。古人认为艾草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所以在端午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悬挂艾草。

二、端午插艾的讲究

1、挂早不挂晚

《论衡》中说:夫毒,太阳之热气也。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意思就是说靠太阳生长的万物都有毒素,所以太阳就是万毒之源。古人认为太阳的热气就是毒,而端午太阳到天中,火气旺极,所以毒气也就是最强的时候,因此农历五月也被为“毒月”。

天之火需要地之火对抗,而艾草生长在地上,吸收了地之阳气,端午时期的艾草也就是阳气最足的时候。阳气至极即为火,这个时候把艾草悬挂在门上就相当于把一把火挂上门上,就可以阻挡一切的晦气和毒气。

古人言:阳在天,阴在地,天之至阴为辰,地效之则有水;天之至阳为日,地效之则有火。意思就说大地之水为至阳之物,而一早的艾草也就是水分最足的时候,也就是力量最强的时候,所以要想艾草的功效达到最大,就要在太阳还未出的时候收割下艾草进行悬挂,正如在《荆楚岁时记》中所说: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艾草不离根

植物大都是通过根部吸收水分的,而在采摘艾草的时候保留根部,就可减少艾草水分的流失,也就能最大限度保持其力量。

除此,采摘回来的艾草还要用红绳或是五彩绳捆绑后才可以悬挂起来,为什么要用红绳或是五彩绳呢?因为红色为火,五彩绳则是由 “青红黄白黑”五色组成,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齐全,而且悬挂的时候要根部朝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挂单不挂双

艾草除了要在晴天早晨太阳未出之时采摘回来,再用红绳或是五彩绳绑住才能悬挂外,古人对悬挂的艾草数量也是有讲究的。

万物由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转化化生而成,所以万物都具有阴阳属性,数字也不例外。其中单数的属性为阳,双数的属性则为阴,所以在悬挂艾草的时候,要使用单数为佳,也就是三根、五根、七根等,以增强艾草的阳气力量,用来阻挡五月初生的阴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午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所以在这一天就会有很多的民俗活动,除了悬挂艾草之外,还有龙舟比赛、祭龙、悬挂艾草和菖蒲祭祀祖先、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吃粽子、放纸鸢、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饮蒲酒、雄黄酒等。大家所在的地方都有哪些端午习俗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