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两千多年来,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激励着无数的中国人,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粽味飘香的端午节。然而,全面抗战时期的端午节,无不是伴随着隆隆的炮声,伴随着战火,中国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战火中的端午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端午节:《论持久战》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日本制造了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由此爆发。数月之间,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继沦陷......此时的中国怎样做才能避免灭亡?中国要取得胜利,应采取什么战略?

1938年6月2日,中国迎来了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首个端午节。毛泽东主席在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演讲,不仅指明了必须持久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前景,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动员人民群众,在持久战争中不断削弱敌人的优势、壮大自己的力量,以夺取最后胜利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大大坚定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第一,中国是能够战胜日本的;第二,中国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一场人民战争,这是战胜敌人的唯一法宝;第三,抗日战争要打一场持久战,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抗日战争的事实,最终也证明了毛主席的战略远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端午节:汕头沦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6月21日,正值端午节,日军用炮火打开了汕头的大门。是日凌晨,日军共出动飞机44架次,对汕头市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当时驻守汕头的中国军队独立第九旅旅长兼潮汕警备司令华振中下令守军死守抗战,中日两方军队就此展开激战,中国军队终因寡不敌众,节节败退,日本又以海陆部队从海上大举进攻汕头,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汕头沦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端午节:枣宜会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端午节,正值枣宜会战。这是武汉会战后,日军对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攻势作战。战前,张自忠亲笔写信告谕官兵:“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5月16日,张自忠和官兵被日军包围。尽管部下多次劝张自忠撤退,但都被他拒绝。从中午激战至下午,部队伤亡殆尽,张自忠多处受伤,仍在顽强指挥战斗。下午4时,一代抗日名将壮烈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1942端午节:诗人节缘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5月30日端午节,《新华日报》刊登了老舍等人撰写,郭沫若修订的《诗人节缘起》,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我们决定诗人节,是要效法屈原精神,是要使诗歌成为民族的呼声……是要向全世界高举起独立自由的诗艺术的旗帜,诅咒侵略,讴歌创造,赞扬真理。”接下来的两年,重庆的诗人们在端午节汇聚一堂,通过诗歌创作和朗诵的形式庆祝诗人节。他们以文字为“刀”,以诗歌为“剑”,针砭时弊,抒发心中情感。郭沫若在此期间创作的《屈原》,成为抗日烽火年代绽放的“利刃之花”。

1942年5月临近端午之际,话剧《屈原》在重庆公演。郭沫若亲自饰演主角屈原,参演人员有老舍、曹禺、夏衍等文艺界知名人士,演员阵容可谓空前绝后,5月7日的《解放日报》专门作了评论和宣传。这次特殊的公演,郭沫若将自己“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的情感和屈原“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的信念融为一体,让历史与现实高度契合,达到了“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的崇高境界,是他终生难忘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端午节:鄂西会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端午节前后,鄂西地区正爆发着激烈战斗。是年初夏,侵华日军约10万人,战机100余架,发动了“江南作战”即鄂西会战。鄂西会战从5月4日开始,6月14日结束,历时一个多月。战线东起湘北滨湖之华容,西止长江西陵峡口之石牌,绵亘千里。1943年6月7日端午节,中日鄂西会战激烈进行中,中国军队暂编第六师袭击了日军第十三师团战斗司令部,师团长赤鹿理寅夜出逃,9日窜回沙市老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4年端午节:衡阳保卫战

1944年6月25日端午节,衡阳保卫战开始第三天。中国军队在衡阳部署了一个军防守,而在东西两翼投入了13个军以上的兵力。日军最初部署两个师团进攻衡阳,妄想三天攻克。而中国第10 军孤军血战,顽强抵抗达48天之久,这是抗日战争史上城市保卫战中坚持时间仅次于淞沪会战的战役,而敌我损失比例要远远胜于淞沪会战,第10军以阵亡约5000 人、伤病9000余人的代价,给日军以重创,迟滞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计划的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端午前夕:中共“七大”全体会议

1945年6月11日端午节前夕,中共“七大”举行全体会议,最后一次会议,毛主席致闭幕词。他指出:“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今后的任务就是领导全党实现党的路线。”毛主席还以“愚公移山”的寓言,鼓励全党坚持奋斗,带领中国人民挖山不止,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网站及文献:共产党员网;政协文史;抗日战争纪念网;中国档案资讯网;张小锋 《论持久战》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再认识;秦弓 《抗战文学与衡阳保卫战》

·编 辑:赵美娜

·校 审:李 凌 赵伊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