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笔者VX:13676349524,加军史群讨论)

以这样高超的指挥艺术,到东北去应该是大放异彩的,为什么说他命苦呢?

挺进东北的诸多将领,人人身上都带有或大或小的缺点,这是难免的,不过有人命好,缺点没有在关键性战斗中暴露出来,因而原来是多大,到东北还是多大,不显眼的、无关大局的,林总不会刻意揪住不放。

程世才不一样,初到东北,因其在红四的辉煌经历,挺受东总的重视,担任三纵司令员。但不巧的是一上来就遇上四平战役,三纵担负阻击新六军的任务。

过程简说一下,三纵和新六军遭遇,打的很难,没挡住,实力差距比较大,解放战争之初我军三个或三个以上主力纵队,大约能和国军五大主力打平。区区一个刚弄起来的三纵,挡不住新六军也属正常。

命不好就不好在这里。

一上来就遭遇重大考验,这不是手段高明不高明的问题,徐帅能在四川和山西吊打数倍速于我之敌人,乃因敌指挥上和军事思想上以及战役每一个点都比较弱的基础上,程世才之于廖耀湘,可没有这样的条件。打不过就是打不过。

程世才的缺点被这场失利急剧放大。

第一,大家都知道你能打,你却没打好,是不是你的能力体系有重大短板呢?短板是啥,坚守死守能力。

第二,关键时刻没打好,还想主动放弃阻击阵地,去打廖耀湘的侧背,你有这个能力吗?大局观确实有所缺乏。

南满保卫战,程世才又遭遇一次考验。

东总率主力退入北满后,留程世才、萧华在南满主持局面。据东总电报说,南满留下的部队占整个东北五分之二,主力纵队有三纵和四纵。

本来有如此众多之兵力,加上南满山地较多易守难攻,该当撑得住。结果各种因素阴差阳错,程世才居然罕见地越打越差。

三、一上一下两种不同命运

东北局电示西满南满及其他各地,要求各区一定要坚持守住,否则大部队无根据休整极易崩溃。这正好对上程世才不愿轻易放弃要点的作战习惯,一如徐帅在川陕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南满情况并不支持这样的打法。南满离国民党军大本营太近,可以轻易出动十几万大军来攻,程世才在指挥上坚持分兵迎击,复制出当年徐向前犄角制敌的辉煌。

东总反复告诫不能这样打,要敢于集中兵力,暂时放弃一些要点,集中三倍甚至五倍力量打敌一个团。程世才陷入矛盾,你要我保守根据地,又不要我守点,那怎么打?

与此同时,南满不像当年川陕根据地,前方有徐向前指挥作战,后方有相当政权组织力量在经营根据地,兵粮足备,革命政权相对坚强。南满缺乏有力的组织者,国民党军裹挟着地主还乡团和伪警察、流氓等各种力量,这些人熟悉本地情况,随着国军主力进入根据地,极大破坏了我党刚刚建立起来的党政组织。

多说一句,程世才是杰出的战将,而不是军政双优之人,要他在政治与军事出现牴牾的情况下处理好问题,有点超纲了。后来为什么派陈云和萧劲光一起来,形势需要这个级别的大佬。

叙述到这里,我们大致能看出万毅和程世才的不同遭遇了。

万毅当了一段时间一纵司令员后,没有太多独当一面的机会,缺点暴露的不多。林总对万毅主要是军事上不太信任,毕竟没有十分的能力担得起一纵如此重要的位置。三下江南后,我军越来越占据进攻主动权,这时需要指挥能力非常强的勇将,而非初到东北,更需要将领的号召力。

万毅得知林总要调换他到后方军区任职,当面质问,自己是不是犯错了?林听他这样问,本来还打算和他谈一谈,直接不耐烦地说不要谈了。

万毅觉得心中疙瘩顺不过来,又和林谈了一次,林不听他解释,只问他为什么发牢骚,为什么高级干部在双城开会你不参加合影,云云。话谈到这个份上,一般都是有成见了。

万毅怕真的结成疙瘩,后来请一师政委梁必业去给林总说情,说接受组织调离,但请求一定留在一线部队,哪怕降职也行。梁必业是115师的老人儿,林总便不再执着前见,向东北局建议万毅改任一纵政委,不再去后方军区了。再以后,万毅出任新组建五纵的司令员,虽说地位不如一纵,好歹也是前线部队主官,以37年入党、抗战时加入八路军的极浅资历,授衔为中将,可以说是人生大赢家了。

林总对万毅这样轻松放过,而且待遇还不错,但对程世才却是出奇地严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保临江战役前夕,程世才免去纵队司令和南满军区司令员之职,改任军分区司令,级别没降,地位却急剧下降,后来再也没回到一线。红四方面军军级干部后期基本都是上将,唯独程世才委委屈屈地授中将。

为什么两人差别这么大呢?万毅与林总之急,纯系个人意气,不涉及什么原则问题,尤其是领导权威。那时林总还是有些心胸的,不至于和区区一个纵队司令闹翻。

程世才固然没有当面和林总争吵,但二人的分歧在于军事思想不一致,令林感到了威胁。林在军事方面从来都是何妨师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何况东北军事正当艰危之际,程世才的军事才能固然极高,但如果一支军队保持两种方向不太一致作战风格,会不会对大局产生影响呢?会不会对一线指挥员造成指挥上的混乱呢?答案很清晰。

这方面的问题别的野战军实际上发生过,比如华野成立初期粟裕遭遇的各种明里暗里的质疑,陈粟二位花费极大心力才抹平。不是说林过于霸道,而是形势不允许试错,没有发育空间,所以,干脆一刀切之防止争端,历来枭雄,快刀斩乱麻是基操。

三纵司令屡易其人,程世才、曾克林,换到韩先楚才算找到最合适的人,林总的心也是操了个稀碎。

本文完。

点击链接看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