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欲是一匹无处不在的狼。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被文本和图像中与美食相关的元素深深吸引,从小学读《哈利·波特》时就开始好奇,浇了浓郁肉汁的烤猪排和黄油拌豌豆是什么味道,读《霍比特人》时也无法忘记比尔博烤制的茴香小蛋糕。

对于我来说,通过文字和图像想象美食远比我自己吃进嘴里要快乐的多,这种快乐不会因为胃容量逐渐被填满而消逝,而是作为一种在脑内发生的、永恒流动的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于感官世界的追求比较小众,但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 “影视文学IP食谱书” 这片新大陆。

所谓 “影视文学IP食谱书”,就是将某一部作品中出现过的美食扒成食谱书。国外版豆瓣 Goodread 上有一个书单,专门收集各式食谱书,已扩展到 246 本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冰与火之歌》就出过食谱书

从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与莎士比亚的喜剧等文学文本,到哈利·波特与星球大战这类经典影视 IP,食谱书正在成为文化工业的宠儿。粉丝们自己似乎也很钟爱食谱研发,Inns at the Crossroad (十字路口小酒馆)就是一个收录各类粉丝自制食谱的网站,包含《冰与火之歌》、《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等奇幻与科幻影视 I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粉丝似乎永不餍足,他们谈论餐桌上的风土与美食,执着于考证人物最喜欢吃的餐后甜点,食谱书唤起的是人类五感之中最私密的一种——味觉。没有什么方式,比 “吃” 这一种,更能让人成为书中的角色、或者置身于幻想中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以粉丝文化为基础的食谱书随着电视、通俗小说等流行文化的普及而进入大众视野。I love Lucy 是 50 年代美国流行的经典情景喜剧,根据该剧创作的家庭烹饪书《The I love Lucy Cookbook》就是影视文化食谱书的鼻祖之一。当观众借着罐头笑声把情感投射于虚拟的情景喜剧中时,食谱书使这个理想化的、安全无虞的世界变得格外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露西可以是你邻家的家庭主妇,而她完美的生活没有焦虑、充满欢笑。食谱书在无形之中让人们思考,通过制作同样的食物,我是否也能享受类似的人生?在这个意义上,早期的食谱书用巧妙的炼金术把现实和想象融合为一体。

嗅觉敏锐的文化工业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以《哈利·波特》、《料理鼠王》(普罗旺斯炖菜确实惹人垂涎三尺)、《汉尼拔》、《魔戒》与《神秘博士》等经典文本和影视为基础的食谱书层出不穷。但很明显,一本好的食谱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它可不能是文化工业大批量生产的快餐,而是需要精细的考证和复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想的食谱书要巧妙地把握传递知识的时机和体量,比如在给菜式命名的时候带过异世界的风土地理,或者提供 “人物前史”、重现经典情节,通过美食书写激活读者记忆中的阅读储备,提供关于声音、颜色、味道与触觉的质感。通过点到为止的巧妙暗示,食谱书完全有潜力创造一个文本、图像和现实的联动宇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我的粗浅观察,与当代粉丝文化相关的食谱书大约可以归纳入三种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常派:大隐隐于市

这类食谱书收集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食物,不需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造,把原有的经典配方盖头换面就可以立马上菜。那些日常的菜式可能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淋上一层文化资本的糖霜后就立刻显得格外诱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卫·林奇 《双峰》中的看起来热量爆表的经典美食,甜樱桃派配黑咖啡,就是绝佳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人熟知的应该是007系列中詹姆斯·邦德的经典马提尼

“日常派“这种看似无聊的类型中也暗含着变数。如果食谱作者能够把人物性格和某类日常食物紧密绑定,就能形成一种食物与人物的微妙对照。

《神秘博士》食谱书中的”鱼蛋奶沙司“就体现了第十一任博士的典型性格:一个有点幼稚,但又酷爱冒险的可爱角色,那种陪初次见面的小女孩一起吃炸鱼条沾奶油蛋羹的奇怪大人。食谱书中的”鱼蛋奶沙司“制作方法格外简单,只需要简单炸个鱼柳做个蘸酱,人们就能够在自家桌前还原场景,通过消费这道奇异的食物成为博士本人(这道鱼蛋奶沙司经常在漫展上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牌美剧《邪恶力量》的官方烹饪书也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套路。在剧中,食物隐喻着猎魔人温切斯特兄弟各自的性格特点:大大咧咧,潇洒不羁的哥哥迪恩唯爱加油站或连锁店售卖的汉堡;自律勤奋、循规蹈矩的弟弟山姆则离不开蔬菜沙拉。在官方烹饪书中,迪恩的代表食物是热量爆炸的“猫王汉堡”(Elvis Burger),一种双层甜甜圈加花生酱、培根、肉饼和香蕉的奇异混合物(只有勇敢的 reddit 网友尝试后依然对这道黑暗料理赞赏有加),而山姆则对这个热量怪物避之不及,选择回到经典的美式考伯沙拉的怀抱,鸡胸肉、牛油果和沙拉菜的组合确实看起来是有种清教徒式的禁欲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邪恶力量》官方烹饪书中Dean 最爱的Elvis Burg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Reddit 网友对 Elvis Bruger 的完美复刻

一则用心的食谱也可以带读者穿越文本和影像的时空,以一种上帝式的视角回顾人物的命运。在个人博客 All Roads Lead to the Kitchen 中,《邪恶力量》的粉丝就复原了迪恩专属的”最好值得苹果派“,食谱开头特地提到了苹果派的出处,其名字也在向人物和剧情致敬。

在剧中,迪恩误入了印第安纳州的邪教小镇,在被设计成为异教邪神祭品之前,村民按照传统给了他一只苹果派,而迪恩则大喊:”你的苹果派最好他妈的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ll Roads Lead to the Kitchen 提供的苹果派食谱

在此后的剧情中,编剧特意把派设定为一种迪恩永远渴求,却一次也没吃进过嘴里的食物。派代表着正常体面、阳光积极的美式生活,与”殉道者式“猎魔人永远奔波匆忙的生活形成对照,前者恰好是主人公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可以想象,当粉丝们依照食谱认真地制作夹心派和派皮装饰时,他们以另一种方式补全了影视剧中迪恩的遗憾,用自己的方式给了他另一种结局。因此,他们消费的不仅是苹果派酸甜的滋味,还有心照不宣的文化符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命题作文派:美丽外表,空虚内心

这类食谱书其实提供的并非是”真正的“食谱,而是把一些影视和文学中出现的道具或人物转化为可食用的东西。这类食谱中沙拉、蛋糕和冰淇淋的比例极高,主要追求形似,而不在意味觉和嗅觉的复杂性,它们更像是手工书,有时甚至有一种微妙的戏仿感。让粉丝发出“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感叹。

“命题作文派”食谱与食物的互动非常简单直白,有时并非完全遵从原始文本逻辑。

诸位可以欣赏根据英剧《神秘博士》中怪物戴立克(Dalek)创作的蔬菜沙拉,在剧中纵横四海、征服宇宙,内心翻滚着滔天恨意的大反派戴立克被还原成一盘轻盈的章鱼拉面沙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秘博士官方烹饪书》中的 Dalek 沙拉

《怪奇物语》中把我吓得半死,浑身覆盖粘液的人形怪物 Demogorgons 也被做成可爱小零食:长满獠牙的头部被甜蜜多汁的无花果替代,恐怖的肌肉被还原成酥脆海苔饼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tranger Feelings: A Parady Cookbook 中的复刻食谱

恐怖怪异的文本和影视形象被刷去粘液和血迹,塞入《查理的巧克力工厂》的世界中,在巧克力瀑布里来回浸渍五次,最终以全新的温和面貌出现在粉丝聚会或小孩的生日餐桌上。此类食谱的幼稚程度或许对粉丝而言恰到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教旨主义灵感派

这一派别的食谱把故事世界作为自己的缪斯,对食物所营造的感官体验十分执着,食谱的原料、命名的方式、风味的编排都力图延展原作的世界观,可以被视为一种“粉丝文本”。

它们丰富了原始文本和影像的血肉,即便是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食物也散发出一种“本该存在”的气质。

可以说,原教旨主义灵感派的三把利刃是性格、情节与风土。通过抓住这三个关键词,修炼得道的食谱书作者(可能是粉丝自己)能够在原则的叙述框架中寻找到罅隙,伸出触角勾连我们真实可感的物质世界,和那个存在于文本和影像宇宙中的异想世界。

鲜明的角色往往是食谱最好的佐料。在 Robert Anderson 编写的《托尔金世界的食谱》中有一道名为“醋栗树莓果冻”的甜点。这道甜点据称是《魔戒》中的角色山姆·甘姆齐的发明,作为弗罗多忠诚的朋友和护戒路上的同伴,山姆还是袋底洞的园丁,对水果和香草十分熟悉,能开发出这道甜品似乎再正常不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魔戒》中的园艺大师 Samwise Gamgee

有一些角色还会潜伏在食谱的叙述中,投射出粉丝的欲望凝视。“Dining with the Doctor” 是一个《神秘博士》粉丝创作的食谱合集,在形容黄油应该搅拌到何种程度时,作者非常幽默地写道:“在室温下大力搅拌黄油、红糖和白糖,直到他们像Captain Jack 的前胸一样丝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秘博士》中拥有完美胸膛的 Captain Jack

食谱书能够通过类似闪回与蒙太奇手段起到一种 “前情提要” 的效果,这类食谱与情节深度绑定,在游满了叙述的大海里精准捕捞那些狡猾灵活的 “食物词汇”。

哈利波特官方食谱烹饪书中就记载了 “四个极好的生日蛋糕” 的制作秘方。在原著中,当表哥一家进行葡萄柚节食疗法的那个暑假,哈利却大嚼着罗恩、赫敏和小天狼星布莱克用猫头鹰带来的生日蛋糕。食谱书的作者写道,鉴于《哈利·波特》明显的英伦背景,这些蛋糕的质地应该参考维多利亚海绵蛋糕,而哈利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莱克用热带大鸟送来的蛋糕,肯定也带点热带水果风味。因此,在制作 “布莱克版本” 的蛋糕时可以加上柑橘和芒果的夹心。这样的推理可不要太合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个极好的生日蛋糕",图源:Pottermore

《魔戒》中精灵食物 “兰巴斯面包” 的食谱也是同理。这种中土世界的“压缩饼干”非常符合人物穿越中洲大地的故事基调。兰巴斯面包是一类精灵食物,它所填饱的不仅是饥肠,还能够治愈艰难的旅途留下的创伤。在护戒小分队继续旅途之前,洛丝罗瑞恩森林的加拉德瑞尔就用瑁珑树叶包好兰巴斯面包送给他们,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comfort food。在阅读食谱时,我试图用想象中的味蕾来品尝这道旅行者必备的干粮,加了红辣椒和奶酪的饼干味道辛辣浓郁,想来能疏解旅行者的疲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魔戒》中的行路食物兰巴斯面包

另一部分食谱则从现代食谱中获取灵感,”森林水果版的Bruschetta“ (一道意大利菜,指碳烤面包片上加上番茄丁、罗勒叶)就与《指环王》中弗罗多冒险的情节相对应。弗罗多一行人在老林中遇见了住在柳条河畔的汤姆·邦巴迪尔和他的妻子金莓,老林很容易就让人想到辽阔的森林和疯长的夏日莓果,而在故事中,汤姆·邦巴迪尔夫妻也确实用芝士和熟透的莓果招待了弗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粉丝复刻的“汤姆·邦巴迪尔之宴”,图源:Middle Earth News

最高级的食谱书能够还原感官的世界与虚拟的地理风土,类似于风土志,让读者置身于其中。就像是《冰与火之歌》的官方烹饪书写的那样:“你当然能够通过文字来想象,但为什么不闻一闻、尝一尝临冬城是什么味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托尔金笔下的 “中洲世界” 为例,霍比特人所居住的 “夏尔” 的灵感来自于他童年时的英国乡村记忆,一个叫做萨尔霍的真实乡村。因此,在《非官方霍比特食谱书》开头,作者 Oseland 就声明自己的食谱大量参照了 1890 年英国乡村的烹饪风格,并且为了保证“中洲世界”这个特殊的时空场域的完整性,一些随大航海时代而到来的新世界食物,比如菠萝、香草、咖啡,甚至大米,在霍比特人的烹饪当中都不存在。烹饪技术的限制也被反复提及,由于 19 世纪末的炉灶效率较低,连中上层阶级的早餐都是由燕麦粥、简单的煎蛋培根和前一晚的剩菜组合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霍比特人的经典早餐

简而言之,所有的菜谱都充满着浓郁的英式风情,几乎是一本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式烹饪百科全书。

“旅行者的隔夜燕麦粥” 食谱对应着中洲不同族群的饮食风格和习俗,用各式各样的 topping 把一碗平平无奇的燕麦粥转变为一种仪式性的食物,用牛奶、香草和肉桂调味的粥如果加上蓝莓李子果酱和奶油就是精致的霍比特人风格;如果加上风干水果和坚果则是稳重坚韧的矮人风格。通过消费不同”风格“的燕麦粥,粉丝们能够在多元的角色中来回切换,以截然不同的视角观察同一片中州风土。

把风土地理的复原推到新高度的应属《冰与火之歌》的粉丝群体。The Inns at the Crossroad 汇集了粉丝们自发创作的食谱,每一则食谱前面都有一段原文引用,许多食谱还根据古罗马和中世纪的食谱做了改良,使其更加契合维斯特洛大陆的风土与风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 “临冬城的蜂蜜烤鸡食谱” 中,食谱开发者提及了自己的食谱灵感:提比斯烹饪大师阿皮基乌斯《论烹饪》中的那一道蜂蜜烤鸡。但由于原著中的这道菜是在书中临冬城的宴会上,寒冷的北境可不像罗马一样容易获得新鲜葡萄,所以食谱中用葡萄干替代了鲜葡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有趣的是,粉丝创作的优质食谱还具有极强场景感和实操小建议。在 “守夜人司令的热香料酒” 配方中,原文是这么写的:“熊老对他爱喝的香料热酒是很讲究的:添加的肉桂、豆蔻和蜂蜜都有特定的剂量,不多也不少,此外还要加入葡萄干、坚果和干浆果,但不放柠檬——因为那是来自遥远南方的奢侈品。” 而粉丝的改编则提供了两种配方,浓郁强劲的那个参考中世纪料理手稿中记载香料酒,去掉白胡椒,加上葡萄干和杏仁,适合 “夜晚在长城上漫步”,而更柔和的现代配方则是开派对的安全选择。

最近刚出版的《权力的游戏官方食谱:从君临城到多斯拉克海》则是采用了一种非虚构与虚构结合的叙述方式,全书以大学士 Alton 伪自传的形式展开,先是回顾了一番这位大学士的生平和志业,然后笔锋一转,讲述了他偶然间在学城图书馆,发现记载了柠檬蛋糕做法的羊皮手卷的故事。通过补全前史,食谱书成功地创造出一个新的人物,借其之口丰富了冰与火之歌的历史,构建起一个迷宫一般的文本宇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食谱书读起来像是游记、风土志与私人回忆录的集合,穿插着大学士个人的个人逸事与犀利吐槽,比如在描述 “燕麦粥配白奶酪” 这道平民美食时,Alton 学士就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在前往北方长城的路途中的一家小酒馆里,尝到这道菜的味觉感受:“简单却香甜,配上一口火腿简直万金不换”;食谱书的“面包专区”也记载了他第一次来到旧镇学城,闻到早晨新鲜出炉的面包时的陶醉。这一切都有很强的历史指涉,在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世界中,旧镇学城的原型就是中世纪欧洲的城市,正如纽豪瑟的《中世纪感官文化史》中描绘的集市那样,“热烘烘的甜馅饼,水果蛋糕与马其他的无花果,烘焙面包的气味,构成了一场密集纷杂的感官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谱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对于七国地理风物的描绘。以朴素的,搭配新鲜面包的调味黄油为例,这种黄油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可以享用,不同的制作方式反映出地区独特的品味。拥有平原和发达农业的河湾地喜欢在黄油里加上蜂蜜和香料,西境喜欢莓果味的黄油,而在海岸线绵长的铁群岛,黄油则是和盐与海藻混合食用。位于南部沙漠气候的多恩盛产热带水果,食谱书甚至还考虑到了水果的保存和运输成本,因此加入了一道 “水果凝乳” 的食谱,让 “南境的阳光进入维斯特洛的千家万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包也是同理,君临(首都)的淑女会将蜂蜜滴在面包上,而寒冷的北境则会用黑面包和乳酪就这啤酒冲下肚,游牧的多恩人直接在烧热的石头上烤扁面包,回想起之前看过的伊朗地区游牧民专场生活的影像,这些游牧人群的确是以这种方式制作每日主食,这种地理风土的精准对应可以说是在幻想与现实之间跳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底,食谱书提供的是被原作省略的细节,它试图唤起多元的感官,给予读者一种沉浸式的体验。粉丝通过复刻食谱也当了一回皮格马利翁,只不过不是从大理石中雕刻出象牙少女,而是用胡萝卜、蜂蜜和香料烤鸡使自己的弗兰肯斯坦复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食谱书是一份驯服异世界的秘密指南。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文化工业总是爱给每一个大火的IP出一本食谱的原因,品牌经理有时会雇佣二流的美食作家,从犄角旮旯里扒出普通的食谱,冠上角色或情节的名字,用来培养粉丝的忠诚,培养一种浅薄的品味。

但在另一些粉丝文化中,出于对那个异想世界的真切热爱,粉丝自发地在社群中研发食谱,把分散在文本和图像里的线索一点点拼合起来,像博物学家一样分类与编排异世界的风土与风物,把握现实与幻想间的微妙平衡。

而另一些真正依照食谱书,用巧手把食物带上餐桌的人则更令人佩服。在备菜时他们可以是厨子和女仆,在完成之后又摇身一变为宴席上的宾客。通过想象和创意脱离文本的限制,这些粉丝以更真切的方式构建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群体感,他们是真正对食谱书的撩拨做出回应的那类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食谱书处理了两种现实之间的关系。一种是闻觉品触的物质世界,另一个是波涛汹涌的心灵风景。

//作者:Idril

//编辑:caicai

//设计:冬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