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于是前有顾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过上世外桃源的生活,4年后把老婆砍死在了岛上。

后有先锋派作家马原在西双版纳承包了2000多平米盖了一片城堡,10年后儿子因心脏病得不到治疗死在了城堡。

所谓诗意的避世生活,到底是文人的浪漫乌托邦?还是偏执自私者为满足私欲,在文明社会之外占山为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马原出生于辽宁锦州。

中学毕业后,马原去了农村插队,在沈阳学机械制造,又去了阜新当钳工。

1978年恢复高考,马原考上辽宁大学中文系,也是在那里认识了第一任老婆皮皮。当时马原已经大四,皮皮大一,两人在文学写作上都颇具才华,是旁人眼中的“金童玉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马原

毕业后,马原迫切想离开家乡,一心想寻找“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体验”,于是便主动分配到了西藏,做记者和编辑工作。

去西藏前,他鼓起勇气向皮皮表白,皮皮欣然接受了马原,从此两人通过书信保持联系。

刚来到西藏,马原就被这里吸引了。

草原雪山、神山圣湖、蓝天白云,不同于平原的独特地理环境加上丰厚神秘的历史文化,使得马原的文学灵感大爆发。

1984年,马原凭借一篇《拉萨河女神》轰动文坛,之后在拉萨陆续写下了《冈底斯的诱惑》、《西河边无帆船》、《虚构》等,日后都成为了先锋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当时,文学写作注重的还是内容题材、精神内核的发掘,但马原的写作“重形式,轻内容;重叙事,轻故事”,把文坛长久以来探讨的“写什么”转向了研究“怎么写”,给文学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锋文学五虎将

与此同时,皮皮一大学毕业,就奋不顾身踏上了去西藏的火车,与异地了三年的恋人会合,迫不及待在西藏举行了婚礼。

1987年,两人结婚一年多,皮皮生下了马原的第一个儿子马大湾。

在马大湾两岁时,因家庭缘故,两人需要回到故乡辽宁,然而,离开了西藏,马原的灵感瞬间枯竭,怎么写都写不出来了,勉强写了几篇,但都不尽人意,这让马原很是苦恼。

“心里有失重的感觉,不知道怎么面对。”

写作上失意,两人的感情也出现了裂痕,两年后,二人和平离婚。之后皮皮嫁给了德国人,并在德国定居,马大湾则跟了祖父母,马原又恢复到了独身一人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3年,马原40岁生日那天,和几个朋友喝酒,醉后大哭了一场。他说,自己想走,离开东北,去遥远陌生的地方。

这次,他选择了海南。

马原到了海南,没有立刻投身文学创作,而是下海做影视剧、搞房地产,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赚了不少钱。

但对于马原来说,金钱带来的快慰并不足以消弭文学灵感逝去的痛苦。

折腾了几年之后,2000年,在余秋雨的引荐下,马原到了上海同济大学教中文、教写作,又回归了“文学的日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同济大学

在马原看来,去当中文老师实际是给自己恢复写作留了后路,“我当时希望能回到小说,对我而言那依然是最有意义的生活。在少年时期,我就把自己许配给小说了,我甚至对非虚构写作都没有兴趣。”

2007年,马原打算在海南再购下一套房子,去海口看房的时候,一个高挑漂亮又个性淳朴的售楼女孩吸引了他的眼球。单身了十六年的马原,老树开花了。

她就是马原的第二任妻子,李小花。

小花出生在万宁农村,比马原小20多岁,原本是省田径队的运动员,主动退役后,辗转广州、深圳、海南打工,做一些不需要文凭文化的杂活儿。

遇到马原时,她正在海南的一家售楼处做接待,两人聊着聊着房子,马原突然出神地望着她,问,你的孩子多大了?小花有些窘迫地说,自己还没结婚。

即将回上海的前几天,马原心烦意乱,便托了自己在海口的朋友去找小花试探。朋友直截了当问小花,愿不愿意接受一个比你大很多的男人。小花明白了这人代指的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与妻子李小花

出身农村的小花,生平第一次遇到这样高文化、高社会地位的男人的追求,小花先是惊诧,但随即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当时的马原经济十分殷实,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拥有两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因为早年做房地产生意,自己在全国各地也拥有多处房产。

小花随马原来到上海后,两人相处十分融洽,小花虽不懂文学,但也愿意跟着马原去大学教室,坐在最后一排认真听他讲经典小说和电影。

冥冥之中,这段爱情从开始,就带着自下而上的仰望和自上而下的俯视。

2008年的元宵节,认识仅7个月的两人就在上海领了结婚证。

可好景不长,结婚半年,马原查出来6公分多大小的肺肿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

这是马原炸裂的三观第一次很直观地表现在小花面前。

在上海胸腔医院做第一次穿刺显示“未见癌细胞”,本来还应该做第二次、第三次穿刺,确认是否为癌细胞,可马原却拒绝了给自己的生命做剧透。

“如果它是良性,我需要开膛破肚把它取出;如果不是,就意味着我的生命进入倒计时。留着这个悬案,充其量我是个肺癌疑似患者。”

马原辗转反侧了几晚,决定离开医院,不治了。

在马原朴素的生命观中,水是生命之源,那么给身体“换成好水”或许就能“把坏东西带走”,不必开膛破肚,只需把肿瘤“恭恭敬敬清出身体”。

于是,他不听医生和亲友的劝阻,辞掉了文学教授的职务,离开了繁华都市上海,搬到了自然环境更好的海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搬到海南之后,马原戒掉了烟酒,每天沿海骑行锻炼两小时,再泡一小时温泉,喝当地的一种矿泉水,严格事实自己的“换水”计划。也许是生活作息健康了起来,不久他的带状疱疹结痂脱落,体能和气色也改善许多了。

结婚后一年多,小花生下了马原的第二个儿子马格。

马格出生时,医生检测出他的心脏似乎没有愈合完全,小花想要继续在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观测,马原则不以为意,或者说和自己的病一样——掩耳盗铃,直接带儿子离开了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与儿子马格

2011年,马原应诗人朋友之邀,去了趟西双版纳的南糯山游览,一见钟情。

“那里细雨温柔,暮霭沉静,夜色清幽,空气里都是水的味道。怎能不一见钟情?”

南糯山是普洱茶新六大茶山之一,有着大面积的古茶园,能出好茶的地方,山好,水也好,马原决定了,搬来这里继续“换水”。

那年他跑了8躺南糯山,勘地勘景,最终在南糯山的姑娘寨买下了2000多平米的宅基地。

在之后长达七年的时间里,他把自己的积蓄、每年都会收到的一些版税、稿费等都投入进来建房子,融合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和马原个人的审美,建造了九栋房子,有圆形的、方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钟楼状的,并取名为九路马书院,也就是“九路马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格城堡

“九路马堡”尚在修建的时候,马原就带着妻子小花和儿子马格住了进来。

南糯山海拔高,其实从医学上讲并不适合心脏有问题的马格生活,但对马原来说,自然、诗意、神性向来高于科学和逻辑。他觉得好、觉得美,便足够了。

在南糯山,马原重新提笔写作,或许受这些年下海经商经历、疾病侵扰的影响,马原的写作风格一改往日的先锋实验,转而偏向现实主义。

2012年末,离开小说创作领域近20年的马原带着《牛鬼蛇神》重返文坛。

在书里,马原描绘了李德胜和大元两个少年的故事,从大串联写到现代,一个是山民,一个是大学老师,演绎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牛鬼蛇神》 | 上海文艺出版社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故事里藏着马原自己和小花的身影。

当然,人不可能一直活在书里,但马原希望如此,他精神中的空想属性,被他复制到了南糯山上的城堡里。

在马原的城堡里,分叉的小路通向很多房间,马原一家住在八角楼里,其他楼栋的房间被马原设计成了文学大师们的藏书。

“加缪屋”“福克纳屋”“卡夫卡屋”“托尔斯泰屋”“雨果屋”等等,每间房屋都用一位文学大师命名,用马原的话来说“好像给了这些逝世的文学大师们一个家”。

但马原的城堡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避世,他经常在城堡里招待一些文人朋友做客、举办一些作家活动。

同时,因为马原身体不好,2000多平米的城堡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妻子一人打理,十分辛劳,妻子实在忙不开的时候,夫妻俩就会在网上招募一些“志愿者”,只需提供免费的住宿,这些人便可以免费帮忙打理自己的城堡、整理自己的海量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家的书房《文学的日常》

到后期,马原甚至还把空出来的房间改造成特色旅游民俗,用每晚七八百乃至上千的价格接待一些来南糯山旅游的游客,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可无论是民俗的经营打理、客服咨询,还是对文人墨客、志愿者的招待,这些世俗之事,基本都是妻子小花在背后操劳,马原只需当好门面招牌,惬意享受自己“文学的日常”就好。

繁忙的家务琐事之外,小花也想有自己的事业,她看到马原的好友洪峰的妻子开网店买东西,也想试试,可马原却坚决反对,理由是一旦生意做起来,便会影响到家庭的宁静。

说白了,妻子有了自己的事业,还怎么尽心伺候自己的生活?

在他拍摄的系列短视频《九叔训老婆》里,妻子似乎成为了他的私有财产,日常大大小小的事情,马原说一,妻子便不能做二,极端大男子主义昭然若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糯山好山好水,对马原来说是天堂,对儿子马格来说,却远非如此。

搬到南糯山后,马原的病情似乎有所好转,但高海拔并不适合心脏病患者的生存。

马格一年级时,学生们在学校进行常规体检,测出马格的心率超过每分钟130次。有很长一段时间,站在旁边都能听见马格的心跳声。

小花想带孩子去医院进一步检查,但马原觉得没有必要。

不知情的马格对父亲却非常崇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与儿子马格

在他的作文《我的爸爸叫马原》里,马格这样写道:

“我爸爸的优点就是知识很广博,不管问爸爸什么,他都能答得上来 。”

和相熟的亲友在一起,马格喜欢说,“我爸爸最厉害”“爸爸是作家,是教授,什么都知道”,语气之间,骄傲万分。

面对儿子的崇拜,马原毫不谦虚,以博学者自居,甚至不愿意让儿子上学接受教育。

山上没有学校,如果孩子要上学,马原就得离开他所喜爱的南糯山,迁到市区。马原觉得以自己的能力,在家里就完全可以教他,上不上学无所谓,有见识就够了。

“我家里书挺多的,我能教他,他也可以自己学习......”

然而,马原给马格指定的书多半是童话,在马格眼里“无所不知”的父亲,是这样向他科普自然知识的:

“星星都是幻想,太阳也不是物质,火星是不存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子二人在阅读

因马原的不重视,马格几乎没怎么系统上过课,一有事就停学,课业断断续续。

马格到了四年级时,南糯山脚下办了小学,离九路马堡只有十几分钟车程。小花给儿子转了学,每天开车接送。上了半年后,马原身体不好,要到上海看病,又让马格中断了学习。

小花希望他正常读书、接受正常的教育,考大学,和同龄人相处,找一份正常工作,但她拗不过丈夫。

在这个家里,向来以他为中心。

“马格以后就在这里做一个茶农多好。为什么要去当律师、当医生、当记者?我觉得这些职业都不好。”

然而,马格并不想当茶农。

马原在后山有几千株茶树,采茶的工作几乎都是由小花一人承担,马原只需坐等新鲜的茶叶茶水。品茶充满诗意,采茶则万分辛苦,得一直弯着腰,长时间忍受风吹日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一家

一次马格帮小花采春茶,采完后说,“妈妈,我这辈子都不想当茶农,太辛苦了”。

因为得不到正规治疗,后期马格常常运动一会儿就心慌气短,脸色发青,胸部不正常的凸起也日益明显。

小花提出搬去海拔低的山下市区住,马原不同意。

有一次,马格去找在南京工作的哥哥玩,马大湾发现了马格的异样,带他去医院检查,诊断为心脏二尖瓣膜闭锁不全,需要做微创手术。

而马原坚信现代医学无用,强硬反对手术,反对治疗。“心脏怎么能动?不能动的除了心脏,还有脑。”

之后,手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

2022年6月1日,儿童节这天,马格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微博发文

这天马格起床后照例和爸爸贴了贴脸,然后去了趟洗手间,很长时间没有出来。小花进去的时候,马格倒在地上已经不省人事,因为地理位置偏僻,救护车过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

马原曾说过一句话:“这个城堡,就是为马格建的,是一个理想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马格会一直活在童年中。”

确实,马格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13岁的童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马格的去世,马原拒绝承认这是疾病造成的,与他人聊起,只说是“寿数到了”“没出意外,没去医院,没有伤痛”“为什么一定要归结到是心脏病?”

相比难过痛苦,马原感到的,更多的是遗憾。

“有时候看到马格的遗物,我也会掉眼泪,但我难过的是那么好的孩子以后不能陪我了,仅仅是这件事。他去了没有烦恼,没有苦恼的地方,不在我们这个充满不幸的世界里。他走了我不难过,我难过的就是他不能再陪伴我。

“他连被女孩骗都没经历过。不经历被女孩骗,被朋友骗,被别人欺负,他的生命里没有丝毫这些东西。你说多美好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原一家

马原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儿子的死亡在他的世界里也是逻辑自洽的,甚至是“充满诗意的”。

只是他不曾想过,这一切对于一个母亲而言,实在是过于残酷了些。

而小花只是念叨:“我儿子没活够。”

刚失去孩子时,小花吃到什么东西,常会恍然蹦出一句,马格还没吃过呢。

马格出事那晚写作业用的课本还放在原处,小花不让人动。

每天早晨,小花就到马格的房间把窗帘拉开,晚上再拉上。

她每天读《地藏经》《金刚经》,读完后就把经书放到供桌上马格的照片前。

李小花甚至想过出家。

“我就是一个普通女人,儿子没有了,我活得像行尸走肉似的。”

马格的死亡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马原在一起的日子,她终于意识到,这14年来她的人生几乎都是在围绕着马原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叔训老婆》片段

小花说:我后悔跟马原一起上山,我其实并不喜欢南糯山。

“他喜欢的那些东西,都是别人做出来给他喜欢的。欣赏和美都是要代价的。”

马原的世外桃源背后,是妻子小花十几年如一日的繁重劳作、如奴仆般对马原的照顾,以及孩子马格的献祭。

马原所谓的“把生活过成小说”,不过是文人的自恋与自私罢了,那所谓过上了小说般虚构的生活,却是通过身边人切实的牺牲得来的。

马格能不知道吗?小说家虽异想天开,但也不傻。

城堡不美?当然美。

血与汗铸造的乌托邦,当然美。

审核丨编辑:翟晨旭

排版丨编辑:立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物篇

░ 观点

░ 杂志

《读者》丨 丨

░ 征稿

其他征稿合集

转载、商务、作者招募合作丨请后台联系,凡本平台显示“原创”标识的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未经授权转载视为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