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还在修建大运河吗?有,而且规模还不小。

从广西南宁到北部湾的平陆运河正在热火朝天修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陆运河工程投资超过700亿。工程建成后,贵州、云南、广西等省的船舶将不再需要沿着蜿蜒的西江,长途航行到广州西江出海口出海,而是可以通过平陆运河到北部湾直接出海,缩短了航程500多公里。北部湾将成为西南诸省最大的出海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十四五时期,我国在长江以南规划了另外大运河:赣粤运河、湘桂运河,将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贯通南北水上运输。时隔千年再修建运河,有何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运河究竟有多重要,我们来看看历朝历代对运河的重视。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中国古代有两大工程壮举,长城和大运河。相比较而言,大运河的重要性比长城还重要。

中国的两大天然水系长江和黄河的流向都是自西向东,那么,一个幅员辽阔的王朝,修建一条沟通南北的运河就显得非常重要。

隋代凿成和疏通了以国都洛阳为中心,北抵河北涿郡、南达浙江余杭的大运河。隋朝因为修建大运河而激起民变,导致亡国。但是,“隋朝开河,唐宋受益”,这种开创性的壮举却让历朝历代受益。

自此隋唐以后,中国大一统王朝没有不下大力气修整大运河的,这是历朝历代的共识和基本国策,因为大运河是决定王朝兴衰的命脉,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为了方便皇帝“下江南巡游”。

元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已经移到了南方,而统治中心又位于北方,大运河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元朝世祖忽必烈时开凿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等运道,改变了隋、唐、宋等朝以中原城市洛阳,开封等为中心的运河体系,让大运河直接贯通南北,奠定了此后南北京杭大运河的基本走向及其规模。

虽然,元朝因为“开河变钞”,亡国了。但是,随着南方经济进一步发达,明、清两朝对大运河的依赖更加大了。北方的军粮,北京城居民的粮食大多是从南方通过运河运来。明朝修建故宫时的木材,也是湖广、四川、贵州等地大山中砍伐的,全部是通过大运河运到北京。明清两朝,中国南方包括江浙、江西、湖南、湖北、福建、两广的士子进京赶考,都要经大运河北上。为了加强对运河的管理,明朝设立的漕运总督,专职管理运河运输。清朝把漕运总督的品级提到了从一品,与其他八大地方总督地位平等。如果运河中断,王朝基本也就玩完了。

直到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清朝才下令停止各省河运漕粮,从此南北航运中断,清朝也走上衰亡的道路。

随着铁路,公路建设日益完善,京杭大运河的经济价值日益消退,文化、旅游价值更为明显。

但是,近年来,国家又重新认识到大运河的重要性。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对京杭大运河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整治,恢复了京杭大运河的航运功能。目前,大运河承担了华东地区大部分电煤运输任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航道之一。

起始于隋代,历朝历代承担沟通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京杭大运河重新修建好了,我们为什么不再修建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大运河呢?如此一来,我国三大内河水系不就实现了全面互联互通了吗?

而且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都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两端分别是我国最重要的两大经济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三角洲。如果打通则两大水系,其作用功绩不言而喻。

相比于公里、铁路和航空运输,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运行成本低,所需投资较少,环境污染低等优势。因此,我们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呢?根据交通部的统计报告,就内河运输量占国内运输总量的比例而言,德国内河占28%,美国内河占15%,而我国仅占8%。与之向对比,德国内河占28%,美国内河占15%,我国的内河航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也敏锐注意到了这一点,目前,湘桂运河、赣粤运河这两条连接长江和珠江的水上大动脉,正在规划论证。

规划建设的湘桂运河,将联通湘江和西江,相当于一个放大版的“灵渠”。

湘桂运河北到湖南永州萍岛,南到广西桂林平乐,全长约300公里。这条运河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该项目的投资大约为1500亿元,仅比港珠澳大桥多300亿元。

2023年3月3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湖南代表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7件全团建议,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关于支持加快推进湘桂运河建设的建议》,看来湖南方面已经迫不及待了。

还有一条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大运河正在规划论证,这就是“赣粤运河”。

赣粤运河运河全长为1301公里,将连通赣江和北江,其中江西境内为767公里,广东省境内为533公里,从江西南昌至广东清远,规划投资匡算约1500亿元。

赣粤运河如果建成,江西、湖北、安徽等省到珠三角的船,就不必再绕走上海的长江出海口,再经过东南沿海地区抵达粤港澳经济区,可减少1200多公里的航程,还可以避免因台湾海峡,东海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航路中断。

目前,赣粤运河已被列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内河航运发展纲要》,相关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这两条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大运河,能不能通过论证,会不会上马?让我们拭目以待。

敬请关注,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