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编辑 | 史明君心

<<·——前言——·>>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红极一时的伊拉克蜜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几何时,它因价格便宜、样式新颖、口味独特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味道较甜,所以还常常充当孩子们的糖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后来的伊拉克蜜枣却“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从红极一时到“销声匿迹”,它究竟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来自国外、曾风靡一时的伊拉克蜜枣到底为何“销声匿迹”了?

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它的“消失”原来也在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椰枣与“伊拉克蜜枣”——·>>

说起这个,我们先来聊聊椰枣与“伊拉克蜜枣”。

椰枣,它和我们平常认识的枣不太一样,属于棕榈科刺葵属常绿大乔木,只是因为这种植物风干之后和枣类很像,再加上它的含糖量极高,所以人们也称它为“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椰枣

椰枣,中国并不是它的原产地,它最早产于中东、北非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半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满是荒漠的阿拉伯半岛上,绿洲数量和规模较少,小麦等农作物产量低,而且因为受到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产量波动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拉伯半岛

即便是务农的阿拉伯人有时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更不用提那些游牧的阿拉伯人了。

很多植物在阿拉伯半岛难以生存,唯有椰枣树不同,它的适应力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这样,椰枣自古以来成了阿拉伯人的主食,目前沙特阿拉伯的国徽上方就有椰枣树图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椰枣树

或许很多人觉得它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在中国的,但事实上,早在唐朝椰枣就被引进了我国。只不过那时的它还叫波斯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隋唐时,就有不少波斯商人前来长安,那时的波斯(现如今的伊朗)就和我国关系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中国的波斯商人

到了唐高宗时期,波斯帝国的萨珊王朝被大食国(唐朝时人们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侵占,波斯王子卑路斯组织力量进行反抗,并向我国求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那时的唐高宗以路途遥远为由婉拒了卑路斯,直到波斯王子卑路斯大败大食而逃,再次求援,唐高宗这才答应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他派特使王名远入西域,成立波斯都尉府,之后又将波斯王子敕封为波斯都督。

最终,在大食国的不断威逼之下,卑路斯只好选择带着家人投奔唐朝,而唐高宗得知这个消息后,不仅热情招待他们一家,而且还将波斯王子封为右武卫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怕是后来卑路斯回国,还和我国保持友好交往,可能就是这段时期引进了椰枣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引进的具体时间,我们不得而知,但按照相关资料显示,在唐朝确实有了“波斯枣”(又名千年枣、番枣)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按波斯语xurman将其译为了“窟莽”,只不过彼时它仅供达官显贵食用,所以大多老百姓对它不甚了解。

到了宋朝,波斯枣又被人译为“纥莽”,这点从《酉you阳杂俎zu》中记载的“树长三四丈,围五六尺,叶似土藤,不凋,二月生华,状如蕉华……熟则子黑,状类干枣,味甘如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括《岭表异录》记载的“广州有一种波斯枣,木无旁枝,直耸三四丈,至巅四向……彼土人呼为海棕木,三五年一着子……”都可以得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岭表异录》

只不过,比较遗憾的是,那时的它们只是在沿海地区种植,所以,其他区域的人们很少知道这种神奇的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伊拉克蜜枣”则是伊拉克的特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那时我国正处于特殊时期,很多东西供应匮乏,加上彼时只有在过春节时,每家才能得到一斤黑枣或红枣,所以相关人员为了解决困境,选择大量进口了“伊拉克蜜枣”、奶糖和精美点心等等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1年2月14日

当时我国的打算是试图用高价产品来稳定市场物价,不得不说,这种方法极具魄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行之有效的。“伊拉克蜜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在我们视线中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种食物味美价廉,并且不需要凭票供应,所以它一出现在市场上,就引起了购买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几乎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伊拉克蜜枣”,它可以与白米饭或者稀饭搭配,不仅如此,因为它的甜度极高,所以不少孩子们也会直接将其当成糖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句题外话,从以上信息我们也可以得知,目前我国广东、广西、新疆、福建等地产出的椰枣和曾经的“伊拉克蜜枣”原是一样东西,只不过两者的生长环境不同,一种算我国的本土食物,而另一种则是在阿拉伯国家长大的植物。这样看来,它们和猕猴桃、奇异果倒是挺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了解伊拉克蜜枣的人也知道,它大约到了70年代后期,突然不流行,甚至是“销声匿迹”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销声匿迹的原因——·>>

关于“伊拉克蜜枣”消失的原因,民间流传着各种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种说法是虽然这种食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但吃过它的人觉得这种食物齁甜齁甜的,如果吃几个还好,吃多了容易感觉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之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大家深知吃太甜的东西,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多多少少有影响,所以,渐渐的很少人去买“伊拉克蜜枣”,就此,它自然而然“消失不见”了。

另一种说法是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坊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有人说吃了“伊拉克蜜枣”,很容易患上肝炎,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再吃这种食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很多年来,政府和媒体都极力证实这个谣言是假的,但正所谓“谣言猛于虎”,很多人还是谈“伊拉克蜜枣”色变,再也不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它改名了,从原来的“伊拉克蜜枣”改成了原来的学名椰枣。

这点也正常,毕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们将其称为“伊拉克蜜枣”,是因为它形似枣类,又是从伊拉克进口的,所以才叫这个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事实上椰枣并不是伊拉克独有的食物,所以,为了避免尴尬,“伊拉克蜜枣”选择改名为原来的名称。

相比于以上这些,我倒觉得下面这个说法比较适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伊拉克蜜枣”风靡一时,是因为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食物层出不穷,尤其是甜品,我国也可以自己生产,“伊拉克蜜枣”不再具有竞争力,自然会选择“隐退”,由此看来,它的“消失”也在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或许它消失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视线里,但“伊拉克蜜枣”带给人们的乐趣和甜蜜,却是一代人难以磨灭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过如今椰枣的网友看法

在我的心中,“伊拉克蜜枣”早已超越食物的范畴,和麦乳精一样,成为了那个阶段的历史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于百度百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如果从世界角度来看,这种食物还是很受欢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新闻报道

大家现在还吃过“伊拉克蜜枣”吗?对于它,各位有什么想法?欢迎各抒己见!

本文内信源来自(百度百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1年2月14日发布,官媒(杭州日报)2007年8月27日发布,(39健康网郭医师)2021年7月28日发布,官媒(环球网)2020年9月24日发布,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