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之后,新中国的开国少将有一千多位,有一位开国少将十分特殊,他曾在东北战场上指挥8万余人,之后却是陆续遭遇5次降职,最终被降为旅长,仅授少将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走下坡路的开国少将就是曾克林,他是江西赣州兴国县人,1929年,16岁的曾克林就成为了红军战士,在红军时期参加了第一次到第五次的反围剿作战,最高担任过红军28军第3团的参谋长。

在抗战时期他担任过平西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照此看曾克林的职务并不算高,不过在解放战争中他却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他这分区司令距离东北很近。

抗战胜利之后,毛主席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随后派兵入关解放东北,由此冀热辽军区的官兵成为了第一批进入东北的正规军,此次事件也被称为“曾克林入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足见当时曾克林的名气之大,毛主席也牢牢地记住了曾克林的名字,进入东北之后曾克林贡献突出,他把两千人的队伍,收拢当地游击队,还包括伪军等,逐渐发展起了一支8万余人的队伍。

率先抵达东北的曾克林获得许多精良的日军武器,以至于后进入东北的,来自山东的部队都没有拿到像样的武器,以至于还闹出过矛盾,后来拿着精良武器的8万多人,反而吃了不少败仗。

这一下司令部对他们的意见更大了,不久之后曾克林被调任第3纵队司令,这也是他第一次降职,由分区司令降为纵队司令,指挥的兵力也大幅减少,遗憾的是在后来的新开岭战役中,曾克林再次失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三纵和四纵一起作战,曾克林因指挥不力被调离,换上了胡奇才和四纵的副司令韩先楚,这才取得了新开岭战斗的胜利,林彪对曾克林的指挥能力产生了怀疑,对其再次降职。

不久之后曾克林被调往辽南军区司令,不仅是曾克林被降职,就连他的老上司李运昌,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也被调离了东北战场,幸运的是曾克林被继续留在东北战场,后来还担任过七纵的副司令。

之后在东北战场上,曾克林参加了辽沈战役,以及后来的平津战役,部队改编之后曾克林被任命为第44军副军长,后来由于部队需要,曾克林又被调去担任战车师师长,这是第四次降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当时战车师是新组建的,在军队中的地位很高,所以曾克林这个师长比一般的师长要高一点,后来又组建了空军混成旅,曾克林又被调去担任旅长,第五次被降职,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

正是在他担任空军混成旅长的时候,参与了大授衔,被授予少将衔,老战友开玩笑说他的官越当越小,曾克林对此官职高低并不在乎,他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我的,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曾克林还担任过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海军航空兵部司令员等职,曾克林后期的发展还算不错,他一直到2007年3月12日病逝,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