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程世才奉命到达沈阳。未几,担任新组建的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同时兼任辽东军区司令员。

当时到东北的部队特别杂,山东部队最多,其次是从江苏远道而来的新四军三师(黄克诚),还有邻近东北的晋察冀、晋绥部队。东北人民自治军草草拉起子,101手里连电台都不够用,下级找不找总部,总部指挥不到师、旅是普遍现象。更遑论进行整编呢,乱之极矣。

从编制上看一团乱麻,既有师,也有旅,还有纵队,实际三种单位基本相当。团一级作战单位,既有团,也有支队,也基本相当。

担负作战任务的,既有军区部队,也有野战部队,东西南北满各成立了军区,军区指挥下面的旅、团作战,分不清谁是主力谁是辅助。

101着急也没办法,只能先捡着相对成熟的部队组建成主力部队。

1946年3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为东北民主联军后,成立了新的三纵,程世才以军区司令员身份兼任三纵司令。在此之前还有一个老三纵,那是山东3师改编的部队。新的三纵是老三纵与冀东16军分区部队合并组建的,16军分区三个旅都是程世才带出来,程世才资历又远远高于老三纵司令胡奇才,故而由他出任新三纵司令。

大概到1946年9月,东北初代主力纵队一共组建了4个,分别是一纵、二纵、三纵、四纵。

一纵、四纵是山东八路军部队改编组建,二纵是黄克诚三师改编组建。司令员依次是万毅、刘震、程世才、胡奇才。

程世才的本事无疑是个中佼佼,但佼佼未必就能引出好结果。

我们先说过程,程世才任第三纵队司令员并未多久,1946年11月,辽东、南满两军区合并,程世才地位急剧弱化,南满军区来了两个大佬,陈云南满军区第一书记、政委,萧劲光任南满军区司令员,这两位都是兼职,原有其本职,陈云是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萧劲光是副司令员。

程世才无论如何也不能与这两位比肩,只能专任副司令员。另一位年轻的大佬萧华则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这样一来,程世才在南满实际上只能排到四号。

更甚者,程世才还免兼三纵司令员,其缺由曾克林接任。

所以后来我们看各种关于四保临江战役的记录,高光人物是陈云、萧劲光、韩先楚,而主要负责作战指挥的副司令员程世才几乎隐身。《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卷37《程世才传》极力为程将军多记点功劳,四保临江之战也只有可怜的一句话:“程世才参与指挥军区部队进行了四保临江作战。”

再其后,时间忽忽而过,程世才一直在军区工作,从南满调到安东军区,又调到辽西军区,东北野战军发气气势恢弘的辽沈战役,程世才只能敲敲边鼓,打的最大的仗,乃是国民党军主力就歼后,率军区部队清扫沈阳战场。

三、迟来的补偿

当年红四方面军数一数二的能征惯战之将,怎么在东北越走越低、路越来越窄了呢?

关键节点就是1946年5月的四平保卫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联主力在四平坚守,三纵奉命打开原、昌图一线,截断新六军等其他国军主力来援的通道。

结果打着打着出现意外情况。

廖耀湘率新六军猛攻,正与三纵迎头撞上。新六军抗战新胜之师,武器全美械,而且兵力较强,除了本军三个师,还指挥七十一军一个师,兵力比三纵多。

廖耀湘起初准备硬攻,发现三纵全纵主力集中于此,不太好冲得过去,便改变战术,以少量部队继续进攻三纵,其余主力分左右两路,乘坐600辆汽车准备绕到三纵侧背,直插四平外围。

三纵一个纵队断然抵挡不住,如果把新六军放到四平外围,那东联主力就顶不住了。

这时发生了比较有意思的情况。

面对危局,三师师长黄克诚和三纵司令员程世才同时向101发电。

黄克诚建议,不要与敌硬拼,适当抵抗一下,赶紧撤出,我们应该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程世才则建议,敌人猛攻,且改变战术,我三纵部队也应改变战术,放弃原定阻击计划,以机动迂回对机动迂回,也绕到四平侧翼,在运动中打击敌人。

101对两人的反应耐人寻味。黄克诚的电报虽然方向是正确的,后来东北我军确实执行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策略,但客观地讲,当大军交争、炮火连天之际,首要解决的是我军生存问题,最好能争取战术上的胜利,而后才能去讲长远战略问题。

所以,101对黄克诚的电报既不回应,也不撤兵。黄克诚急的没办法,只好再次越级给中央发报,向毛主席强烈建议放弃四平。这是另一段故事,不多说。

对程世才的电报呢,101却态度激烈地说,让你就地阻击你就得执行,不要搞别的。

程世才很不理解。敌情已经发生较大变化,阵地战死守战又非我军之长,为何不发扬我军善于机动的优势呢?

多年后,在北京功德林改造的廖耀湘撰文回忆迂回四平之战,说到当时他的指挥心态,说进攻当面不需多虑,需要高度关注的是侧翼,这是解放军最擅长的运动战打法。他给各师长官反复提醒,一定要注意侧翼注意侧翼。

各师做了充足准备,但一反廖氏预测,解放军主要抵抗方向一直在正面,反而是侧面基本没有什么骚扰。这一度令廖耀湘百思不得其解。其文载于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42辑《蒋军新六军迂回四平街的经过》,有心人可仔细看一下新六军战斗情况。

当年和程世才搭档的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后来亦曾在回忆文章提到此事,说程世才的意见莫名其妙地令林氏不快,这大概就是后来程世才职务困难的主要原因。

寻其根本,林氏的军事才华不需怀疑,如果在平时发生这样的争论,当不会有太大动静。偏生这时乃是林氏军事生涯中从所未见的困难局面,他那时需要的是绝对服从。程氏与他从无渊源,你在红四幸得大名,与我有何?再者,大家都是23岁当军长,莫不是你我好有一比?林氏收拾不了黄克诚这种大佬,暗里对程氏的军事地位施加一些影响,当不难办到。

这些脉络虽不见于书纸,但明事理者都知道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程世才1945年抗战前就准备到中原与新四军五师会合,程李准备再度合体,李先念对程世才关心备至,在东北这档子事,他老人家虽目不见之,心里是清楚的。

当然,对美质良材被浪费最痛彻心扉的,自然是解放前夕在太原前线病骨支离的徐向前。

建国后,中央有人看到程世才的委屈,从二级军区司令员位置上,越级提拔为新成立的公安部队副司令员,给罗瑞卿大将当副手,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不过这补偿来得,未免有些晚了。

本文完结。点击链接看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