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伪军汉奸的数量远超过侵华日军,原因是什么呢?

抗日十四年,日寇先后扶持了多个伪政权,并组建收编了多支伪军。

据不完全统计,全部汉奸和伪军的数量加起来就有350万之多,这个数字接近了侵华日军的三分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图片

到日本投降时,全国境内的伪军依然还有百万之众。

其中仅被国军改编的伪正规军就有238996人,被整编的伪地方部队有779116人。

根据1944年中共晋鲁豫边区调查伪军来源和参加目的时发现,这些伪军,也就是汉奸里有2/3是贫苦的农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伪军

他们根本就谈不上是伪军,不过是在日军的高压下,按人口数字、年龄、拉人头的苦力。

只有不到1%的人有步枪,其他80%的人连长矛,大刀都没有,全是空手。

其实就是一个按人头,摊派性质的组织,连古代农民暴动的武器水准都没有。

也就是个花名册上的把戏,啥作用也起不了。

作用就是可以收点壮丁保安费的。

日军拉这些人不是为了战斗的,而是收治安费的,所以他们的绝大部分都算不上是伪军,就是个被剥削的对象。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因为家庭的生计困难,自愿参加的,并非被日军强迫。

但也并非是所有的人都丧失民族意识,而是被形势所迫。

1938年5月,为防止日军沿陇海线西进,蒋介石下令炸开郑州以东花园口的黄河大堤,此举不仅造成了一场人为的巨大灾害,也改变河南的地理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饥荒时期的老百姓

1942年春季开始,一场罕见的旱灾开始在黄河中下游两岸地区蔓延,并扩展至晋东南、鄂北及皖北等地。

其间夹杂着风灾、雹灾与蝗灾,直至麦收之后,百余天未有降水,形成数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不断的战火和天灾使人变得不是人,在饥饿状态下,老百姓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为了果腹,老百姓不得不以一切可入口的东西充饥。

草根、树皮、瓜蔓、豆、山芋茎叶、花生壳、谷糠都被用来充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树皮充饥

在尉氏一带更有吃红蓼子的,这种有毒的野草多吃就会让人遍身发肿,但灾民为果腹起见,也就急不暇择了。

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造成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饿死。

1942年八九月间,蒋介石接到河南军政官员的灾情报告,但他不相信或者置之不理。

他关注的一是征兵,二是征粮,至于老百姓的死活,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老百姓不仅要面对天灾和战火引起的颗粒无收,还要面对政府苛刻的征粮。

每天都有人饿死,饥荒重灾区河南,几乎死得路断人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出逃荒饿死在路边

鲁山白果树村还发生人吃人的惨剧。

逍遥(镇)、许昌、襄县各地市场,任何物价都比人价贵,长成的少女,只要几个烧饼便可以换来。

至于路旁的饿尸,街头的弃婴,也是数见不鲜。

侥幸不死的儿童,也都饿得满脸尽是皱纹,两眼泛作灰色,使你不敢相信这是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饥饿的儿童

殊不知,在抗战的前五年里,河南出粮全国第一,出兵全国第一,四川也是在河南大饥荒之后,成为了出兵第一的省份。

曾经是修武县最红火的集市——西关,变成了灾民抛弃儿女的弃儿场,最多的时候一天扔了18个小孩儿。

那些抛弃孩子的父母,原本希望孩子能被好心人收留,逃个活命,却不想孩子被其他饥饿的灾民偷偷的抱走,煮了吃掉。

陇川县有对夫妇外出乞讨,因为下大雪迟迟没有回来,他们七岁的儿子大晚上的跑出来寻找爹娘,幸好被保安处的人发现,把孩子安置到了村里的另一户人家,嘱咐那家人先看管几天,几天后这个排长又来给孩子送膜的时候,却看不到孩子了。

一番追问下,对方支支吾吾答不出来,结果他发现屋子里有血迹,还搜出了孩子的衣物和鞋子,才知道这对夫妇饿得受不了,就把孩子杀了吃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饿死的孩子

这种事情在1942年——1943年,那段时间屡见不鲜,很多被遗弃的孩子都被别人捡去吃了。

1943年2月底,美国记者白修德进入了大饥荒后的河南,他亲眼目睹了大饥荒下河南百姓的惨状。

他曾在中国的《惊雷》中写道“有个妇人煮自己的孩子吃时被捕,但她并不苦恼,因为她坚持说,这孩子在开始煮之前就已经死掉了。”

“另一个女人在割掉他死了丈夫的肉吃时被捕,可这些是被认为是正当的,理由是那男人已经死掉了。”

在山区里,人们在偏僻的路上抓难民,把他们杀掉,吃他们的肉,卖儿卖女的事更是常见。

一个九岁的男孩标价400法币,相当于现在的26块人民币,四岁的孩子也只能卖到13块钱。

在方城城外,有一个可以买卖人口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