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到“留量”

一碗“小龙虾”

为何这么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喝啤酒、“尅”龙虾、嗨劲玩,上海、合肥、宿州等多地游客组团享受“尅”虾快乐,95岁老太也来赶场,香港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陈瑞东率香港旅游业界代表到访蚌埠……5月17日,2024蚌埠市第二届龙虾啤酒嗨玩节启幕,当日淮河文化广场人山人海,游客云集,一晚吃掉一万五千斤小龙虾。

“流量”到“留量”,一碗“小龙虾”为何这么火?

来自全国吃虾名城的底气

麻辣龙虾、油爆龙虾、十三香小龙虾……一盘盘新鲜出炉的龙虾和一杯杯冰爽的啤酒,满足着八方来客的味蕾。

“六个人,开两个车来的,去年就听说了蚌埠的龙虾节,当时没空过来,今年有时间就赶来了。”来自宿州的赵先生说,“吃得非常开心。”

“我们在快手直播上看到蚌埠的‘龙虾节’,和朋友一起来吃过以后,果然不负众望,味道杠杠的!”来自滁州的韩先生说,“吃龙虾,还得是到蚌埠!口味绝了。”开幕当天,一位蚌埠市民带着95岁的母亲来赶场,其乐融融的氛围也感染了身边的游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家的虾一晚上卖了1000斤,当年蚌埠龙虾的盛况又回来了!”2024蚌埠市第二届龙虾啤酒嗨玩节开幕当晚,经营者高军销售龙虾约1000斤,颠勺胳膊都肿得粗了一圈,他笑得灿烂。

相比高军的高兴,当年蚂虾街“三巨头“之一的孙信亮更加从容。“要说龙虾口味,我们蚌埠‘龙虾人’底气十足!我们想得更多的是‘留量’。”孙信亮的摊位前,一串串装饰的小彩灯,像星星一样。他热情地招呼着往来的游人,自信地推介着不同口味。

街以虾得名,虾以街兴市。一条街,一盆虾,一扎啤酒,开启一段蚌埠传奇。“蚌埠‘蚂虾街’上的龙虾,说是国内龙虾业界的‘鼻祖’一点也不为过。”蚌埠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汤二红说,1979年,这里自发形成了全国第一个烧卖蚂虾的露天市场。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蚂虾街已经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小龙虾集散地和消费市场,高峰时期虾壳更是整车整车往外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的蚌埠蚂虾街 (资料图片)

游客来蚌埠市第二届龙虾啤酒嗨玩节,“吃掉”多少小龙虾?

辗转多处,未得到相关统计数据,暂时也无法考证。然而,我们从一组数据和游客的话语中也能窥出一些端倪。仅5月17日当晚,参加蚌埠市第二届龙虾啤酒嗨玩节的22家小龙虾商户销售小龙虾近15000斤,当晚现场接待人流量约7.2万人。5月17日晚通过快手平台进行的“2024蚌埠市第二届龙虾啤酒嗨玩节”直播,最高同时在线164万人,当晚累计共吸引6656万人次观看,平台定制话题“来蚌埠吃龙虾”吸引3178万人次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蚌埠小龙虾“出圈”,今年蚌埠小龙虾持续火爆,“流量”到“留量”,让蚌埠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一程多站”城市

有“热度”有“看点”

“第一次来蚌埠,没想到收获那么多惊喜。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传统与时尚结合得非常好,作为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现在又焕发青春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城市,处处体现着城市管理者的魄力和能力。”近日,香港中旅社董事总经理、香港国旅董事长,香港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陈瑞东率香港旅游业界代表到访蚌埠时说,来蚌埠后,还参加了龙虾啤酒嗨玩节,于人山人海中体验了小龙虾自由、啤酒自由,畅快又尽兴。

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中国南北分界线雕塑、垓下遗址、“靓淮河“工程、蚌埠市博物馆、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蚌埠)传感谷、宝兴面粉厂阁楼、华润雪花啤酒(安徽)有限公司……陈瑞东一路参观,一路感受着这座城市婉约柔美的独特气质。

“龙子湖、古民居博览园、宝兴面粉厂、靓淮河……都是我非常期待能带着家人来体验的旅游目的地,来到这里以后不仅能感受到城市的活力,同时还有一种慢节奏的放松感。”蚌埠“一程多站”式旅游服务和产品的开发,给陈瑞东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自己一定还会再次来到蚌埠,作为一名普通游客,带着家人来蚌埠度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晚准备住在蚌埠,明天再到周边景点逛一逛。”“专门从上海到蚌埠,连续吃了2天小龙虾,没吃够,打包了不少带回家……”热情好客的蚌埠,因地制宜做优做强小龙虾产业链,以大型龙虾主题活动为契机,持续提升龙虾产业吸引力,同时创新“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吸引了八方宾客的关注和好评。

新媒体的高频有效传播,也传递出这座城市新兴的文旅体验与玩法,好评如潮,推动城市的“热度”始终“在线”。

快手直播大舞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将大舞台与 “2024蚌埠市第二届龙虾啤酒嗨玩节”相结合,搭建起集“小龙虾节、舞台表演、招聘服务”于一体的繁华夜市,还通过“虾闹集市”带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地特色小吃,让游客流连忘返,感受“舌尖上的蚌埠”;同时,传播展示蚌埠本地手工工艺品、文旅文创产品、农产品、土特产、非物质文化产品和生态旅游推荐等名优产品,《虾街十年》《印象蚌埠》、《靓淮河》、《最美蚌埠》《融通南北 山水蚌埠》系列城市推介视频的战鹰,让更多游客直观了解到蚌埠的城市文化和烟火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蚌埠久久为功,不断补短板,除了加大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质量、道路交通等,不断探索将富有地域资源禀赋的文化IP进行年轻化、个性化、时尚化的创意表达,创新开发“一程多站”旅游产品。正如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张廷海所言,既要抓住“流量密码”,集聚短期消费主体,更要从长计议,打造全国“叫得响”的“蚌埠小龙虾”区域品牌,让“流量”变“留量”。

(来源:蚌埠日报社 融媒体记者:周芳林 通讯员:黄杰 编辑:周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