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的一天,台北国民党的一所官邸里,蒋介石面色涨红,不断气愤地拍着桌子,骂声传到了整个走廊。

原本摆在桌上的文件散落一地,可以看出老蒋此时又在大发雷霆。

蒋介石面露狰狞,瞪大着眼睛,对着旁边的人疯狂地喊道“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我失去江山怪不得别人,罪魁祸首就是这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着蒋介石的狂怒,周围的人都低着头不敢出声。

到底是哪两个人,竟让晚年的蒋介石破口大骂,如此记恨?

蒋介石又为何会将“失去江山”的全部责任,都归在这两人的头上呢?

美国马歇尔

蒋介石晚年一直有着写日记的习惯,他坚持所谓的“每日每周每月的反思”。

从他的日记中可以看到,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的失败跟两个人关系最大!

一个便是被称为“中国通”的美国五星上将、陆军参谋长、美国国务卿:乔治·卡特里克·马歇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被晚年的蒋介石痛骂为“马下儿”。

在老蒋心中,马歇尔的欺骗是导致他失败的直接原因。

马歇尔是二战时期美国政治上的著名人物,也是美国军方与蒋介石联系的主要负责人。

马歇尔的存在,一度让蒋介石认为国民党已经攀上了“美国”这座靠山。

不过,虽然为了抱紧美国“大腿”,蒋介石在马歇尔面前礼貌有加,但其实在蒋介石心中,对马歇尔一直没有好感。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为了让中国死死牵制住日本,以便于全身心投入对德作战,给蒋介石提供了不少的武器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美国是通过租借法案对国民党提供武器援助的。

这就意味着,关于军火物资的调动分配,还完全在美国的掌控之中。

蒋介石不过就是美国在中国的一个提线木偶,根本抬不起头,也发表不了任何意见。

这对于追求政治和军事野心的蒋介石来说,是极其难受的。

这种情况下,老蒋不仅要背着巨额的租借费,还要憋屈的受美国人指使。

加上马歇尔在中美外交上又强词夺理,耍尽威风,老蒋自然对他十分不爽。

蒋介石后来也指出,马歇尔的援助实则就是变相的压迫和欺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没有将承诺给中国的武器全部运到,谈判上所说的一起承担机场修筑费和交通运输费,最后也全让蒋介石出。

蒋介石甚至气愤地的指出:就连美军在中国的伙食费也全由国民党承担,并且该费用还在逐年增加,居然由三亿上升到了五亿。

蒋介石后来在日记中痛恨地写道:“美国侮弱畏强,不论情理,竟如此也,殊为梦想所不及,抗战至此,悲痛至极!

这一切都与马歇尔的美国陆军部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是蒋介石对马歇尔的怨恨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马歇尔也并不喜欢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频频失利,美国对马歇尔的中国工作很失望。

马歇尔将一切源头都指向蒋介石,认为是蒋介石腐败无能,国民党才无心抗战,党内混乱,黑市、暗杀迭起,马歇尔甚至怀疑蒋介石手下和日本有勾结。

马歇尔曾表示,蒋介石和希特勒一样,是一个昏庸无能、暴戾嗜杀的。

此后,马歇尔来华与蒋介石商谈停止内战之事,各种言论不出意外,也让蒋介石对马歇尔的厌恶逐渐上升。

抗战胜利后不久,国共为了避免战争,进行了重庆谈判。

但是代表大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和代表人民的共产党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也不想看到中国再爆发内战,这会让他处理战后事务变得更加棘手。

但美国也不想共产党掌权中国,增加一个社会主义敌对国家。

于是马歇尔被派遣来华,不过马歇尔表面上是来帮助老蒋的,实际上却是为了提升美国在华利益,继续压榨中国。

在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国民党政府改组问题,成为了僵持不下的矛盾点。

国共双方都不妥协,此后蒋介石找到了马歇尔谈话,希望能得到支持。

但没想到的是,马歇尔给出的建议是,让他保留部分共产党军队。

蒋介石愤怒地说:“马歇尔不懂共匪的危害,恐误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在阅读了,马歇尔拟定的临时政府组织法后惊呼:“马歇尔的做法不仅误事,甚至还可能亡国!”

马歇尔的建议,无疑是想在吃下蒋介石军队后,也要吃下共产党的军队。

他多次提议,都是将共产党的军队保持在很高的人数水平。

马歇尔的意见就代表着美国的意见,蒋介石对于马歇尔的几次提议十分恼火。

但为了抱紧美国的“大腿”,又不敢发作,只有在日记中大骂马歇尔耽误他的大事。

最后,蒋介石还是固执地决定要用武力解决问题,发起了内战。

马歇尔此后八次上庐山,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并以美国与他决裂为威胁,这着实将了蒋介石一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十分恼怒,晚年在日记中痛骂马歇尔“神经错乱”、“顽梗自大”。

蒋介石不听马歇尔的建议,马歇尔也十分气愤。

在马歇尔回国后,美国援华变得十分冷淡,基本不再管落败的蒋介石。

蒋介石之后咬牙切齿地表示:“美国就是如此无信无义之国!”

蒋介石对马歇尔可以说恨之入骨,在晚年多次提到此人时都大发雷霆。

直到1959年,得知马歇尔中风去世后,才算出气。

“兄弟”李宗仁

另一个罪魁祸首,就是蒋介石的“手足兄弟”李宗仁。

李宗仁是早期桂系军阀的头号人物,与蒋介石成为兄弟后,共事了20多年。

最终与蒋介石分道扬镳,回到了大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宗仁和蒋介石,在当时都是国民党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军阀混战时期,李宗仁是桂系最有头有脸的人物,蒋介石为了拉拢桂系,欲与李宗仁结拜为兄弟。

其实在当初结拜兄弟时,蒋介石就一直咄咄逼人,表示出想拿下桂系。

那时李宗仁没有办法,实力有限,只能与蒋介石合作。

李宗仁明白,与蒋介石的“桃园结义”不过是逢场作戏,因此对于此事一直有意推脱。

最后在蒋介石的一再催促下,才写好了兰谱。

李宗仁基本上是,被迫与蒋介石拜了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结拜后,蒋介石甚至还说:“你我现在又多了一层亲切关系,我们要为了建党建国大业一起奋斗终身。”

实则就是告诉李宗仁,好好归顺。

可笑的是,蒋介石心胸狭隘。

在此后的党内派系斗争中,蒋介石对李宗仁不断打压,甚至想彻底消灭桂系。

1928年北伐战争刚刚结束,蒋介石就提出要把“新旧军阀”一起打倒,完成最终的“国民革命”,很明显的提出了自己的“削藩”政策。

蒋介石想裁减李宗仁和冯玉祥的军队,主持召开了几次会议。

但李、冯二人肯定不同意。

李宗仁意识到不对,甚至还提醒过蒋介石“党内的干戈千万不要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蒋介石最后还是取消了此次行动,但在他心里,一直都对李宗仁十分防备。

在此后,李宗仁得到了李济深的支持,新桂系在党内实行了广州分治。

广州分治严重影响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计划,他对李宗仁更加怀恨在心。

在抗日战争时,李宗仁治军有方,所带领的桂系军队,骁勇善战,得到了民心。

在1948年的选举中,尽管蒋介石一再打压,李宗仁还是当选为了国民党副总统。

这对蒋介石按照自己意愿,整治党内的意图相违背。

因此,他对李宗仁十分记恨,甚至将党内混乱归咎在了李宗仁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国共谈判失败,李宗仁看透了蒋介石的自负。

虽然挂着国民党副总统的职,但不再帮助蒋介石管理国民党。

他以疾病为由,从香港飞往美国就医,并在美国买了房产,留蒋介石一人收拾烂摊子。

蒋介石对此十分气愤。

蒋介石败逃台湾宣布复职后,专门再宣布废止李宗仁国民党副总统的职务,以此解恨。

在晚年,李宗仁一直不断地关注着报刊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建设。

虽然身在美国,但李宗仁始终想重新回到祖国的土地上。

1960年的秋天,他终于下定了回国的决心,开始多方面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在收到消息后,对李宗仁回国的举动也十分赞许,积极筹备。

对此,蒋介石大发雷霆,甚至下令台湾特务暗杀李宗仁,阻止其回到大陆。

不过好在周总理早就防备着蒋介石,在全力保障下,1965年李宗仁顺利回到了祖国。

蒋介石晚年在日记中,大骂李宗仁是“党内毒瘤”,每次提到此人也是火冒三丈。

他将自己失败的又一个原因,全部归在了自己的这位“兄弟”头上。

蒋介石的失败

可蒋介石的失败,真是马歇尔和李宗仁造成的吗?

并不如此,古往今来,历史一向都是公平的。

可以说,蒋介石的失败怪不得其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一,他所代表的大买办、大资产阶级,本就违背了历史的潮流,他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人民怎么会支持他?

他也完全没有搞懂中国社会的本质,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

就算蒋介石后面督促国民党减租和土改,因为阶级性质原因,国民党党内也不会赞成。

国民党建党的初衷就是为地主、为资产阶级服务,无论今后作何努力,本质问题也依然解决不好。

而共产党的初衷是向着人民,会将得到的土地分给农民。

农民为了保护自己来之不易的财产,自然拥护共产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党官员只知道做官、争权,不管人民的死活,变相压榨人民,失败是必然。

其二,就是蒋介石刚愎自负的性格,专权的思想,他对国民党的治理始终回不到正轨,就连他的属下都弃他而去。

蒋介石一直追求着绝对的权力,性格多疑、胡乱猜忌,导致国民党内始终不能团结一心。

最后便是党内腐败问题,蒋介石也想整治这种不良风气。

但一触碰到他们蒋氏家族的私人利益时,他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处理下去。

在孔祥熙美金公债舞弊案,以及孔令侃案中都可以看出,蒋介石在已经丢掉了最后的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在晚年经常痛骂马歇尔和李宗仁两人,不过是拿他们来当自己失败的挡箭牌。

蒋介石的自负,让他从不正视自己的错误。

历史既是客观的,也是有温度的。

党和国家只有站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为人民服务,才可能永葆活力,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参考资料:

《蒋介石败逃台湾后的心态扫描》,党史纵览,1999年第5期

杨雨青:《蒋介石为何对马歇尔积怨成恨》,《党员干部之友》,2012年第1期

周战生:《蒋介石与李宗仁的“深厚兄弟情”》,《文史春秋》,2020年第3期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