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打更”,一件在古代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早就融入了老百姓的生活之中,然而这里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暗藏玄机,底蕴深厚,妙不可言!

比如发现常威打来福的人就是“打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好前一阵子有人质疑,提醒人们“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在大半夜的拿着锣敲来敲去,不会打扰到人们睡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今我们天就讲讲古代妇孺皆知拥有重要作用的打更,在今天看来似乎“没有必要”的打更在古代究竟有什么作用。

而更夫为什么要在人们熟睡的时候打更?更夫的存在又有着什么作用?难不成就是把熟睡的人叫起来看看有没有着火?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神秘的“工作”。

最早的公务员——“更夫”

打更,首先古代计时方式和我们是有一定区别的,我们用的是24个时辰的计时方式,而古代用的是12时辰的及时制度,每次间隔一个时辰,打更人就会敲锣,一个晚上总共敲五次锣。

更夫最早的是时候是在秦朝有过记载,但那时候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直到汉朝的时候人们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打更人也就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更夫”是直接由当地的官服在当地进行选拔的,更夫主要分为三类,一个是朝廷中的“御用更夫”,另一类是“民间更夫”了,还有一类是“大户人家的专用更夫”。

工作内容大差不差,但是这工资待遇就差得多了,宫廷中的更夫是朝廷内部推选的吃着官家饭,被朝廷直接任命是待遇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民间的传统更夫是待遇最差的,并且其中还有很多人是因为是贫困户没有其他可以做的生计所以才无奈当的更夫,被当地的官服聘用,同样吃官家饭,工资由官服支付,可以说“更夫”是最早的公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大户人家”的私人更夫,那就另说了,毕竟私人订制从古至今永远不好定价格。

而更夫的普遍选择都是年轻力壮的男性,因为打更是要在夜晚工作的,古代的夜晚可不像现在的这般太平,所以打更人一般是由两个人在一起行动,一个拿锣,一个拿梆,两人紧密配合边敲边走边吆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从太阳落山之后,大约晚上一点开始为第一更,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天干地燥,小心火烛”。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天干缔造,小心火烛”并不会是在深夜打的,而印象中在现在的电视剧中的打更人都是大半夜的出来敲锣,喊一更,明明才晚上7点,街上却早就四下无人,满城寂静,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因为古代人民,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拥有丰富的夜生活,他们忙完一天的活,吃了晚饭也就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了,只要天黑了,那就是到了睡觉时间了。

这第一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古代不是电灯,寻常人家照亮的工具又大多是一些没有什么保护措施的蜡烛、油灯照亮,这些都是一些明火,是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古代蜡烛的造价是很贵的,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所以就是更加危险的油灯了,以及冬日取暖的灶台,都是极易酿出火灾,再加上古代房屋连成片,多为木质或者茅草居多,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打更人的作用就是提醒百姓们睡觉的时候把“明火”灭了,防止发生火灾,防患于未然,又因为古代人民所干的活都是繁重的体力活,可能倒头就睡着了,所以打这第一更的提醒就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看来,打更人确实是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比一些不作为的官府不知道要好多少!

第二更:打工人专用“更”

而这第二更“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是敲给古代的打工人的,古代人也不全是早早睡下的,还有很多农妇持家,要在晚上将丈夫、儿子,不小心磨破的衣服进行缝缝补补,因为烛火灯光暗淡,所以这给农妇的修补难度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