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衣袖究竟有何“机关”??

若说现代最能装的是哆啦A梦的百宝箱,那以前最能装的一定是古人的衣袖。

徐志摩的诗中曾写道“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有人说得亏徐志摩没生在古代,不然挥一挥衣袖可能得掉出一大堆东西。

这话虽是开玩笑,但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古人的袖子里确实很能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时候就有“两袖清风”这个词了,而且多是用来形容当官的。

因为那时人的衣服袖子都很能装,而且能被放进袖子里的基本都是重要东西。

“两袖清风”这个词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字面意思: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还有一个就是比如做官廉洁或者穷得一无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具象化解释就是衣服袖子里什么也没装,可不就是一心为民的好官。

不过好官不好官这个问题不是我们需要讨论的,大多数人对衣袖“机关”的好奇还是远高于“两袖清风”的。

虽然我们没有在古代生活的经验,但是很多人都看过古装剧。

这些古装剧不管是导演还是编剧都是会去查阅史料记载的,所以很多内容还比较可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人在掏银子或者银票的时候,都会把手伸进自己的袖子里。

他们把银子装起来的时候也是差不多的步骤。

若光是把银子这样的小东西放在袖子里就算了,关键他们有时把大物件也往袖子里放。

这不免让人感到奇怪:万一动一下东西掉了咋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科技虽然不如现代发达,但古人们的智慧还是不容小觑的。

虽然都是古代,不过不同朝代的衣服特点是不同的,他们的衣袖自然也不相同。

在古代,穿得最多的便是下面这六款袖子的衣服。

箭袖(窄袖)、琵琶袖、直袖、垂胡袖、广袖和短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古代大多数袖子都有储物功能,但是有段时间广袖因为袖口太大还是放不了什么东西的。

不过后来经过改造,广袖的袖口稍微变小了,也慢慢能放一些东西了。

广袖能储物后虽然看着与以前并无差别,但是它内里的变化可就大了,而这也正是多数古装袖子能藏东西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袖子表面看着十分宽大,其实胳膊自由活动的空间比较少,而其他地方都能放东西。

至于放东西这个位置的出口,早就被缝到不会把东西掉落出来的程度了。

这样的设计还有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保暖。

改变以前因为袖口太大,一到刮风天或者温度降低的时候,冷气就会从这里钻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修改以后,袖口变小了,风和寒气自然也就不容易进去了。

光听文字解释有网友可能还不太明白,那看看下面这个图应该就能明白大半了。

如图所示,这个称为“袂”的地方就是古人用来放东西的。

“袂”的开口朝上,即便是来回抬手东西也不会轻易掉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放胳膊的地方,袖口其他部分都会被缝起来。

这样一来,只要不是剧烈运动或者故意把东西弄出来,衣袖这个储物袋是很难出现问题的。

虽说古人的袖子里能放很多东西,但是布料的承受能力毕竟有限。

一般没有人会把超重的东西往袖子里塞的,所以袖子裂开的情况也是鲜少发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衣袖的典故和多种用途

每当在古装剧中看到演员们穿着戏服的时候,观众都会被它的华美给震撼住。

虽然古代的衣服看上去美丽无比,但若是生在普通人家,就没有穿这种衣服的福气了。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就是做衣服的布料,肯定是质量越好,款式越好看越贵的。

一般家庭能解决温饱就够好了,更别说穿昂贵的衣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就是普通家庭都是要干农活的,这种广袖衣服虽然好看,但是对干活的人来说着实不方便。

所以这种袖子宽大的衣服一般都是有钱人家才会穿的。

不过上面提到过,广袖款衣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方便的袖袋用的。

真要追溯起袖袋的来历,还要说到战国时期的信陵君魏无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无忌让门客去窃取魏国的兵符,以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只是在门客出发之前,魏无忌让他带一个十几斤的铁锤。

暂且不论铁锤拿着有多费力,关键是它不好隐藏。

不过门客将魏无忌的话看得很重,他想尽办法去完成这个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上路的时候,门客为了避免被人发现,灵机一动用宽大的袖子挡住了铁锤。

虽然他一路上胆战心惊地,但好在没有被人发现,这便是袖袋最初的模样。

随着广袖衣服的不断演变,它的作用也在逐渐增加。

刚开始可能只是放一些银子,到了后来,基本什么东西都会往袖子里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手帕和简单的吃食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了。

很多人还会将小猫、小狗甚至蟋蟀和小鸟放进自己的袖袋里。

不过他们完全不会担心袖子脏了,因为能穿这种款式衣服的人家里都非富即贵,一件衣服对他们来说就算扔了也无伤大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的智慧——不同的随身储物方式

既然这往袖子里装东西的多是有钱人,那古时候的普通人在出行的时候是如何储物的呢?

这时候就不得不感叹一下我们伟大祖先们的智慧了。

我们如今的斜挎包、双肩包其实都是从老祖宗那儿流传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很早的时候人们的衣服几乎都没有口袋,出行的时候为了让钱和东西有地方放,他们会专门准备一个包。

这些在史书和相关文物上都能找到答案。

古人那时会准备一个袋子,出行的时候往手臂上一挂,虽然不如袖袋方便,但也很好用。

当然了,有些人用不起这种包,也有些东西不适合放在这里面,这时篮子就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的篮子多是普通百姓用的,他们一般都是自己手工编织。

虽然款式不如包包洋气,但胜在实用。

后来这种手提篮也渐渐传到了上流社会,不过像这种有身份的人用的篮子自然要区别于老百姓。

他们的篮子看上去会精致很多,有盖子也有花纹,很多还是彩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这些,他们还有可以挂很多东西的腰带,这些大多是男子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还有一种“半成品行李箱”,它外观和如今的行李箱很像,但就是没有轮子。

虽然它的容量大,但是重量也很大,所以用起来相对不太方便。

不得不说,如今在衣服储物容量这方面是越来越退步了。

且不说古代人的衣袖里能包罗万象,就说几十年前的衣服口袋还能装不少东西,现在衣服上的口袋却越来越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点在女性的衣服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男装上衣外套一般至少有两个口袋,很多里面也会有一到两个超大口袋,裤子则一般有四个口袋。

反观如今的女装,很多一个口袋都没有,即便是厚一点的外套,口袋也是小得可怜。

为了装下东西,女性们不得不背个包,这样一来就又增加了一笔费用,不过商家的业绩倒是上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