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麦浪千层、机器轰鸣,又是一年麦收时。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集镇高标准农业示范田,金黄的麦田里,2024年安徽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阜阳赛区)现场观摩会在此举行。

小麦籽粒饱满,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隆隆机声里,十余台大型收割机正在一字排开,进行有序的收获作业,这也标志着颍州小麦机收正式开启,预计未来两天全区小麦进入收获高峰期。

比武结束,各裁判小组进场开始测损。“我们在联合收割机往返行程稳定作业区各选取一个测损样本点,每个点刚好一个平方米,找到的麦粒总数只相当于两三个麦穗籽粒。”正数着“战利品”的裁判员朱继侠说,其结果远低于损失率标准。

八个月生长期内,夏粮经历了重重考验,丰收来之不易。机收是粮食“落袋为安”的第一步。作为小麦主产区的颍州区,近年来通过装备持续更新、机手素质逐步提升,机收损失渐成下降趋势。

“以前开老式收割机,收获损失难控制,今年我购置了新型小麦收割机,功率更大性能更好,还好操作,机收损失率基本上可降到1%以内。”农机手邢金奎对新农机减损效果很满意。

“我们加装了北斗导航和监测装置,作业面积、产量、损失率等指标实时显示。”农机手刘怀红说,这些技术的应用给农机手收割作业带来很大的方便。

在收割现场,无人驾驶收割机的出现,让现场观众惊叹连连。

近看这些“大家伙”,驾驶室里空无一人,技术人员通过掌上设备远程发出指令,智能农机便开启了无人作业模式。据介绍,这些农机配置无人驾驶系统后,不仅实现了智能规划路径、机具自动控制等功能,还通过智能传感、远程通信等技术应用,实现了对田间障碍物的自动识别、自动避障,让“三夏”生产科技感十足。

现场技术人员李涛介绍:“即使我们人不在田间地头,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无人操作。用我们的手机设定好作业速度、作业路线等参数,就可以进行无人收割等操作。而且,有了智慧大脑做帮手,新机手也能很快成为‘老把式’。”

今年,颍州区小麦种植面积38.6万亩,为了让成熟的小麦颗粒归仓,颍州区农业农村部门加强联动,在农业装备、技术保障、减损培训、科技应用等方面加强服务,目前,当地各项机收保障工作已经全部到位。

“为确保机具机手以最佳状态投入‘三夏’生产,颍州区提前谋划,及时指导检修农机,又通过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引导购买新农机、加快农业科技应用。”阜阳市颍州区农机发展中心主任张庆才说,颍州区投入联合收割机1600台,其中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达到8%,同时在全区共组建6支农机流动维修服务队,14支农机应急抢收服务队,抽调农机、农技人员成立7个服务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机手、农户一线解决问题,全力做好小麦收割服务工作,确保颗粒归仓、丰收到手。(闫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