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认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应该多帮助别人,但又有人说不要随意介入别人的因果。请问师父,对此应该怎么理解?

这首先要取决于你是何种发心。我们常说的发心,要看你是一种凡夫境界的发心,还是一种菩萨的发心。我们以何种发心去“介入”,这个很重要。

比如,同事张三跟李四之间正在竞争同一个职位,而“我”恰恰拥有某种影响力,让我可以选择帮助张三或李四。如果我希望通过帮助张三并从他那里得到某些好处,或者与其建立某种特殊关系,让他能为我所用,那这就是凡夫的发心。

如果我们是以度化众生的发心去介入,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佛法倡导我们要以菩萨发心去积极度化众生,因为度化众生正是我们成佛的途径,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在介入别人的因果。

我们努力去影响他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甚至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其产生积极正向的内在动力等等,这种介入是更有深度的介入。

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他的弟子们又将佛法代代弘扬传承下来。这种介入,使得我们现在有佛法可循,进而让更多人有机会获得善缘,成为一名佛弟子。这也是过去那些佛菩萨介入了我们生死轮转的因果。

所以,不 论从因果的角度还是佛法的角度看,我们的介入应该是一种向上向善的价值引领。

因此,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

首先,我的发心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去介入,我是带着何种目的去介入?

然后,我们用什么样的形式和方法去介入?当我们要去介入时,内心要清楚,我介入这个事情中,是要把它导向人天乘善法的结果,还是要导向菩萨乘教法的境界。

有时,人们总抱着一厢情愿的老好人想法,却忽略了他人当下的处境和需要。明白了这些,我们才会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和方法去介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整理|妙供 图片|传媒中心

美编|妙能 编辑|梦觉

来源|空林文教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川(2022)00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