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与事的交响曲

大乘三系学术思想论坛

对话沙龙

2024年6月23日下午,以性空缘起为主题的大乘三系思想学术论坛在重庆佛学院多功能厅举行三系对话沙龙。河北佛学院教务长、中国佛学院讲师明洽法师,峨眉山佛学院副院长隆藏法师,中山大学教授冯焕珍,四川大学教授哈磊,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覃江,重庆大学副教授邹小兵,西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爱林,以及重庆佛学院师生、善信居士三百余人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与事的交响曲

三系对话

张爱林教授:佛弟子如何看待佛陀的教化,契理契机在佛教的时空是开展的、发展的还是退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隆藏法师:从历史发展的观点去看待佛教思想的流出是对圣教神圣性的一种质疑,但这是学界的一种共识,佛教徒没办法去否认这种情况。根本佛教、部派佛教时,大乘经典并没有广泛的流出,但在2-3C时却突然大量的涌现,到4-5C时无著、世亲弘扬瑜伽行派。这种情况的出现成为后来人质疑大乘不是佛学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从佛陀的角度而言,其智慧与功德圆满具足,其教法自然也是六度万行具备,三乘只是度脱有情的方便,只是因众生根器有别而教法相异。所以佛法是在展开中呈现,是一个不断展开的过程,而非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经典中有相当的证据可以窥见,如在《异部宗轮论》中,大众部和大乘思想就很相似。佛说三乘教法,是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只是在不同的教派有不同的呈现。而佛教给人一种发展的现象,是佛法纯洁化造成的结果。从部派佛教时起,僧团为了传承就对佛法进行结集,而在结集的过程中,僧团对不符合自身的佛法就有所扬弃,对于四阿含,巴利语和汉语就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川彰和印顺法师都认为,大乘佛法的传承和守塔人的传承是相关联的;阿含经和大乘经典在某些表述上也是一样的。这就说明经过上座声闻僧团对佛法的纯洁化运动,大乘经典的隐而不彰是很有可能的。这也从一方面说明大乘佛法的合法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公元1世纪前后,佛法都是以记诵为主,天然限制了佛法的传播。1C后,佛法被记载在贝叶等可以复制的实物上,这种技术的进步使得过去被隐秘传播的经典大量涌现,这也造成了一种佛法是发展的假象。

佛法是向上圆满的,只有在佛陀那里是圆满的,展开说比发展说更为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爱林:谢谢隆藏法师,隆藏法师知识渊博,逻辑清楚,为我们详细地解释了佛法的展开。民国太虚大师也是持这种观点,但他认为根本佛教、原始佛教的称谓并不适合阿含经时期,能否展开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焕珍教授:以哪种法门去修行,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成佛,所以根本还是在于本佛宗经。换一个角度来说,从佛的角度去观察,佛有法、报、化三身,这是面对九界凡圣、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众生而言的,有三世佛,也有十方佛,但佛不增不减,随缘应化。佛陀是圆满的,故佛法是同时的,没有从低到高,从不完善到完善的一个发展过程。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针对不同根器的众生宣说不同的法门,以此来判断佛经真伪的标准与学术界是不同的,其标准有三:三法印(或四法印、实相印)、六事成就、传承有序。基于人本经验来考据而得出的结论,并不足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磊教授:学术界对宗教界的冲击很大,其研究成果多是语言学和历史学的方法。学术界认为佛是作为历史人物出现,已经死了,涅槃似的死亡,不接受轮回,其世界观和佛教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没有解脱、觉悟的说法,佛教只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肢解了佛教,并按其逻辑来重新构建佛教,以科学的名义重新定义佛教,可以说理论预设完全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洽法师:冯老师是从佛陀的角度来叙述,我的研究偏向藏传佛教,这里从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下。经典的阐释具有复杂性,其标准应符合“三重门”。一,佛教门,阿底峡有主见、主信论两说,如冯老师所说,要承许三法印。二,出离心,面对无明和业所困缚而导致的六道轮回,生出出离心。三,大乘门,即生起无造作的菩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覃江教授:这个问题的提出已经反映了现在的研究模式已经对宗教信仰产生了冲击。佛学的研究和学习是有一个预设,但现在正在被学术界那套历史实证主义所改变。从佛教的角度言,佛法的研究有权实之分,应以实来统御权,权可以是历史中各个大德、宗派等提出的各种理论、方法等,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佛法是进化的。但现在对佛法的研究,离“诸法实相”这个实越来越远,又可以说是退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整理 | 周志诚

大乘三系思想学术论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此,大乘三系思想学术论坛主题讲座圆满落幕。大乘三系法门圆通一味,皆以性空缘起为基理,以法空般若为入门之钥,以一切法缘起统摄世出世间两重因果为修行理则,以圆满无上菩提为究竟目标。两天来,大家围绕“性空缘起”的主题,对中观、唯识、如来藏三系的特胜进行了多维度探讨,交流思想,奏响了理与事的交响曲。

举办此次学术论坛的目的和初衷在于搭建一个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水平、增进学术友谊、相互切磋和共同成长的平台,以此开拓佛教研究的发展和进步空间,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共同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对话沙龙——大乘三系思想学术论坛第四场

▲点击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