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冠心病感到焦虑,甚至吃很多无关紧要的药物,带来不少副作用。这里告诉您用药的6个注意点,观察2个变化,能让冠心病更加稳定。
一是他汀类药物是防止斑块破裂和长大的药物,它能够降低血液、肝脏、主动脉中的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降血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能够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不破裂。只要没有禁忌症,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终身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汀类药物使用关注1个指标,注意3个副作用。一个指标指的是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对于超高危险人群,像急性心肌梗死、近期反复心绞痛等,最好控制在1.4mmol/L以下。注意观察3个副作用:一是转氨酶升高,二是肌酸激酶升高,三是肌肉酸痛。
哪些情况需要联合用药呢?指南要求,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可以加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每天吃10毫克,如果合并甘油三酯高,医生会予以非诺贝特或者烟酸类药物,但要注意肝功能。
经常有医生给患者推荐打降脂针来控制血脂。哪些情况需要注射降脂针呢?对于他汀类不耐受,副作用很大,肝酶升高,或者肌肉酸痛、肌酶升高;对于他汀类效果较差,联合治疗也不能达标;对于严重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人,可以考虑降脂针治疗。
二是阿司匹林这类是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只要有斑块,并且不稳定,容易形成血栓,都建议吃阿司匹林等。不稳定的表现有:近来新出现的心绞痛,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安静状态下发作的心绞痛,以上这些都说明血管斑块不稳定,随时有破裂形成血栓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选择哪个好?根据指南要求,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冠心病的首选,如果阿司匹林患者不耐受,吃了胃部明显不适,甚至有胃溃疡等的存在,可以用氯吡格雷替代,但不建议用替格瑞洛替代治疗。记住,这些药物都非常关键,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三是洛尔类药物能够改善心肌缺血,预防心律失常。研究显示,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长期吃洛尔类药物,能够降低死亡率24%。洛尔类药物首选四代的盐酸贝凡洛尔片,其次是比索洛尔、美托洛尔。注意心动过缓、哮喘发作、男性功能障碍的副作用。
四是夜间发作的心绞痛,首选地平类药物。有的冠心病总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发作心绞痛,我的一位朋友夜间连续发作,经常被疼醒,做造影并没有发现严重病变,给他吃了一种药之后再也没有发作过,这个药就是地尔硫卓,钙离子拮抗剂的一种。指南建议,对于夜间发作的心绞痛,大多属于夜间冠脉痉挛引起,要用地平类药物,尤其是地尔硫卓这类药,能够缓解夜间冠脉痉挛,预防心绞痛的发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是吃点中成药促进血管再生。冠心病是慢性血管病变引起的,因此,还需要用中药从根本上进行调理,铲除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根源。指南推荐的麝香保心丸,就是具有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的功效,对于冠心病的急性发作以及稳定型冠心病的长期调理,都有很好的效果。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解读,麝香保心丸能够改善血管内皮,移抑制血管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且能够促进毛细血管的再通,血管虽然堵塞了,通过它能够让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重新建立血管,这就是所谓的“药物搭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是其他需要使用的药物。当然,根据病情的变化特点,医生还会辅助其他药物的联合治疗,包括硝酸酯类的药物、改善心肌重塑的普利类或者沙坦类,以及预防心衰的药物等,具体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冠心病患者平时需要观察2个变化:
一病情是否稳定。病情稳定才能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效的治疗要能让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间隔达到一个月以上,每次发作的时间较短,症状相对较轻。否则就是不稳定的表现。
二是否有紧急情况。如果冠心病经常有心绞痛发作,每周至少发作一次,甚至每天发作一次以上,很可能是心梗的先兆。如果突发心前区疼痛,伴有压迫感,呼吸困难,甚至有濒死感,这就是急性心梗的征兆,随时有心跳骤停的危险。
一旦出现上述的变化,说明冠心病很危险,需要立即平躺休息,含服麝香保心丸、硝酸 甘油等,紧急拨打120求助,千万不能自行骑车或者开车前往医院就诊,防止意外情况发生。#得了冠心病真的可以吃中药治好吗##麝香保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