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当太阳刚刚露出笑脸,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高乐山头庄坝村一组烟农杨通军、舒明英夫妇走进烟田,蹲下身来管理绿油油的烟苗,心情愉悦地续写多业增收,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新故事。

年过五旬的杨通军、舒明英夫妇是对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庄稼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杨通军跟随父母亲种烟,在烟叶技术员的指导下,学到了一手科学种烟好手艺,成为了名声响当当的种烟好把式。

近年来,夫妇俩把烟叶作为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来发展,保持50亩种植面积,维持20万元左右的售烟收入。他俩不仅修建洋房、购置小轿车,过上了令人羡慕的日子,还多次被县、镇烟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表彰为“种烟能手”,成为了远近有名的勤劳致富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通军给烟苗除草

“这些年,我俩租赁乡亲们的好田好土轮作种烟,每年卖烟收入除了租地、买肥料、和请劳力的一些开支,只有10多万的收入,应付孩子读书、日常开支后剩不了几万块钱。”突然的一天,双眉紧锁的舒明英,坐在窗明几净,炉火通红的火炉旁,与杨通军开起家庭会,商量着找寻拓展增收渠道,让日子过得更加红火的出路。

杨通军用手捂着头,沉思了一会说:“哎,我也在想这个事,就是不晓得从哪里入手好呢。”

“杨哥,你活路做完了闲不住,不妨用以前学到的手艺去给人家帮忙?”正在他在为增加家庭收入发愁的时候,负责该村烟叶生产的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高乐山烟叶收购站烟叶技术员熊显刚走进了家门当参谋,点迷津,做起起了杨通军忙里借闲利用曾经学到的技术务工增收的工作,引导他俩将烟草部门鼓励、支持烟农走多元融合增收,稳定职业烟农队伍,推进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助力乡村振兴的愿景变成现实。

“嗯,这办法好,你不是会装模、拉钢筋和倒地坪吗?空闲的时候,就去给人家做吧。”“要得,你在换茬的地里种苞谷喂猪卖。”心里豁然开朗夫妇俩经过商量,拿定了种烟、务工、养殖多业增收的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烟技员向杨通军传授培土技术

说到做到的杨通军在紧赶慢赶忙完移栽、管理和采烤等各个季节农活后,就驾驶着装载着钢筋调制机的农用车,进农家、去工地调制钢筋、装模板、倒地坪、修筑道路……

春去秋来,夫妇俩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称心如意的好年景。

“你这几年,在卖完烟叶后的三个多月农闲时间,去帮人调制钢筋有15000多块钱的收入。”舒明英紧锁的双眉不仅逐渐舒展开来,收获的喜悦也尽情地洋溢在脸上。

“别急,还记不记得?每月农闲的时候我去帮人做零工有多少看头?”舒明英刚算完第一笔账,杨通军就催促她趁热打铁算算他一年到头的务工收入共有多少。

“装模板、倒地坪、……又有14000多呢!”舒明英如数家珍地倒出了心里的那本明白账

真是账不算不明,越算心里越敞亮,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夫妻俩要趁时将每年的收入来个大盘存。

杨通军、舒明英经过仔细盘算,算出了喜悦,算出了自信,种烟烟收入10万多,杨通军务工增收3万多,舒明英养猪收入近2万,其他收入1万多。每年近20万元的经济收入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加殷实。

开弓没有回头箭。尝到甜头的杨通军、舒明英夫妇前年2021年春天投入资金购进七叶一枝花种子,培育苗圃,计划发展名贵中药材种植,再增一条增收路。2022年冬天,他俩又以干待助的方式投入近2万元,请来挖掘机将两条约1.5公里长的生产路修进了烟田,鼓足信心,轻松种烟。

在孕育希望的季节,杨通军、舒明英夫妇躬身烟田、往返工地、饲养生猪……心情愉悦地绘就了多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新画卷。(周方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