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建时期,李纲和汪伯彦、黄潜善之间就存在斗争。

双方的阵营大家都很清楚,李刚是主战派,汪伯彦、黄潜善两个人都是当时的主和派。

在南宋初期的政治语境下,主和派基本上就约等于投降派了,这个大家都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纲是在靖康时期抵抗金军就已经成名的主战派,天下闻名。

所以,高宗刚一登基当皇帝,就马上宣布任命李纲为宰相,召他入朝。

李纲就到当时高宗驻跸的扬州去了,很快就和汪伯彦、黄潜善俩人斗起来了。

斗争的主题很多,比如要不要放弃河东、河北,李纲坚持寸土不让,汪黄认为能以黄河为界就挺好了。

还有定都在哪里的问题,当时比较激进的想法是回到东京汴梁,主持大局。

如果觉得汴梁残破,而且不安全,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去南阳,进可攻退可守。

而且,南阳在中原和南方的交界地带,定都南阳,可以表明自己不放弃中原的决心。

汪黄两人则认为,可以直接渡过长江,退到建康,也就是南京,这样比较安全。

这个事最后也没有决定下来,等到金军南下,高宗就直接匆忙渡江了,走上了偏安东南之路。

这些都是大义,李纲的主张都是没问题的,坚持了原则。

但在更多细节性的问题上,李纲提出来的办法就让人很难不吐槽了。

主要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怎么组建军队的问题,一个是财政来源的问题。

对于军队的问题,李纲的看法是,河北、京畿、河东地区都有大量的溃兵、散卒,收拾起来就可以用。

而且,李纲提出了一个历代一旦遭遇严重军事政治危机都会出现的提议,就是重建藩镇。

他认为,反正这些地方已经失守了,朝廷也控制不了,不如干脆就选择可靠的将领,把行政和军事、财政权都交给他,而且允许世袭,变成唐朝和五代那样的藩镇。

但他不想想宋朝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怎么可能采用这么分散朝廷权利的办法呢?

汪黄两位都是拥立高宗的元老,黄潜善去的时候还带了一万多人的军队。

他们俩也反对李纲的办法,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家真能干事,就静悄悄的帮高宗建立了御营五军。

也就是说,重建了禁军体系,统帅权都收归中央,皇帝自己直接掌握。

另一个是财政问题,因为原先的财政赋税体系随着北宋猝死就直接崩溃了,一个新建的朝廷,重建财政当然是首要的。

那么李纲给出的办法是什么呢?

也很常见,就是历代王朝万一没办法的时候都会常用的办法,卖空名官告,还有度牒、盐引等等。

也就是说,朝廷一直严加管制的东西,现在干脆就直接放开卖,给钱就能买。

这样能不能筹钱呢?确实能,但对重建朝廷权威来说,这是个馊主意。

汪黄两人实际上出自北宋末年五大奸臣的门下,虽然政治道德不那么纯洁,但能力不能不说确实是强。

他们手下的张悫和梁杨祖两个人,迅速重建了财政体系。

梁杨祖通过重建盐钞专卖,很快筹措到了上百万贯的钱,为高宗初立时期提供了经费。

张悫更厉害,没有怎么大动干戈,就很快恢复起来了北宋原来的财政体系。

张梁二人建立的这个财政体系,支撑了整个南宋初期的军事、政治体系。

所以说,在大义方面,李纲确实占理,但在实务方面,他就多少有点粗疏了。

寺地遵认为,李纲有一定的分权倾向,而汪黄一派则重在集权。

但对一个草创时期的政权来说,汪黄一派的人在实务问题上显然表现得更加成熟老练。

尤其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李纲身系天下之望,在最核心的问题上提出的意见这么不靠谱,也就难怪75天就罢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