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南宋初年,有一位少年英雄。文,能比肩苏轼,写的词流传度极高,本人号称“词中之龙”;武,能比肩岳飞,其身手了得,始终坚持在抗金的第一线。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文武全才——辛弃疾。但是他这一生,虽然在文坛声名赫赫,但是作为一名武将,他是不得志的。

那他为什么没有被南宋朝廷重用呢?原因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因为他杀人如泥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少年英雄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济南人。在他出生时,济南已经被金国统治,祖父辛赞为了保全全家人的性命,不得不给金人做事。但辛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始终挂念着南宋朝廷。

辛赞给辛弃疾起名“弃疾”,就是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和西汉的大将霍去病一样,驱除外敌,保家卫国。因此辛弃疾从小就被安排就习武,熟读兵法,但没想到的是,他后来文坛成就会如此高。

辛弃疾从小就看多了汉人被金人奴役的惨状,这就为他以后励志抗金埋下了一颗种子。

1154年,辛弃疾去参加金人的科考,不为当官,只为近距离了解金人统治下的环境,收集情报,第一次科考辛弃疾以失败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隔三年,辛弃疾再次参加科考。这次仍然失败了,但是他收集到了重要的情报,给了他祖父辛赞,然后辛赞又传给了南宋朝廷。

1161年,金人彻底不再装了,举兵入侵南宋,而此时的南宋已经没有了岳飞这样的抗金名将,任人宰割。

朝廷虽然软弱,但是百姓都是有血性的,各地义军揭竿而起,助力南宋朝廷抗金,守护汉人江山。

此时,21岁的辛弃疾也在当地集结了2000多人,组成了一支义军,加入到抗金的队伍中。

辛弃疾的武将天赋自此展现,虽然仅仅带领2000多人,但是他多次在济南城抗击金人的进攻,经常以少胜多,实乃少年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始终是人数太少,后来金人大规模入侵,义军损失惨重,有不少人也退出义军队伍。辛弃疾不得不退出济南城内,另寻出路。

那时,各地义军属耿京的队伍强大,辛弃疾思索再三,带着剩余的兄弟去投靠耿京。而这次决定,改变了辛弃疾的一生。

耿京队伍很大,虽然惜才,接纳了辛弃疾,但是要知道,一个庞大的队伍里面,总有几个鼠目寸光的人身居高位。这几个人就非常看不上辛弃疾,处处为难他们。

辛弃疾急需立功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他在等一个机会。没多久,这个机会就来了。

一天,金军一支5000人的队伍再次来骚扰,耿京决定派兵清剿。当耿京询问谁出战迎敌时,辛弃疾自告奋勇。其实除了辛弃疾根本就没人应答,大家都在等着看这个新人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耿京大喜,决定给辛弃疾5000人,让他迎敌。但是辛弃疾只要了500人,因为他知道,领着5000人对去对抗金人的5000人,就算赢了,也难以在义军中立威。

辛弃疾带着500人去迎敌,义军内部都很不看好他,都觉得他这是以卵击石,辛弃疾的队伍肯定会被金人杀的一个不剩。

但是辛弃疾早已成竹在胸,他以斩杀金军主将为目标,让其余的500人给他掩护争取时间,自己单枪匹马杀入敌军内部斩杀了主将,金军被这个英姿飒爽的少年英雄震惊了。

顿时金军大乱,不得不撤军,此战让辛弃疾一战成名,自此在义军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后来,辛弃疾跟随耿京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抗金战役上百次,成为耿京手下最厉害的大将,也成为那个时代的抗金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辛弃疾的助力下,耿京的军队规模迅速扩大,辛弃疾建议耿京与南宋的军队汇合,对金军形成两面夹击,胜利的话,山东就能又回到朝廷手里,耿京欣然同意。

于是,辛弃疾单人一骑,赶往临安,劝说宋高宗。宋高宗本来就很犹豫,加之南宋朝廷的那些腐儒们跪习惯了,也不敢答应抗金,辛弃疾悲愤交加。

他痛恨这群软骨头的人,国仇家恨不思雪耻,反而拼命的偏安一隅,于是他大声的吼出:“九州归一,山河一统!”这八个大字。

这八个大字狠狠的打了那些大臣的脸,也唤起了宋高宗的一丝骨气。于是宋高宗答应了辛弃疾的请求,决心与耿京队伍一同抗金,并且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封辛弃疾为右承务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弃疾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赶紧快马加鞭回去,向耿京报告这个好消息,但是在路上,一则消息,让辛弃疾再度陷入悲愤和绝望。

返程之路走了一半,辛弃疾在路上听闻耿京被杀,而杀死耿京的就是耿京的手下大将张安国,他杀死耿京之后带领一部分人马降金。

辛弃疾悲痛万分,赶忙回去悼念耿京,并且带领50人向金军的营帐奔去,要为耿京报仇,并且在出发前他当着全军将士的面立下承诺:“此行我一定会成功!”。

辛弃疾去的时候,金军正在和张安国在营帐里庆功饮酒,不料几个壮汉突然闯进来,手起刀落,几个金兵的脑袋就落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弃疾一招就把张安国打翻在地,他们迅速的把张安国绑起来,堵住了他的嘴,一个壮汉夹着张安国飞身上马,没等金军反应过来他们就都跑了。

辛弃疾一行人没有损失一人,他们回去之后,当着全军的面,斩杀了张安国,为耿京报了仇,也为辛弃疾立下了军威。辛弃疾凭借这一战,直接封神,义军全军上下都很佩服他,自此辛弃疾为义军统领。

宋高宗也对他赞赏有加,但是收复山东,联合抗金的事就此搁浅。

二、杀人如泥沙?

自此之后,辛弃疾的事业本该一帆风顺,但是却一直在走下坡路,未被南宋朝廷真正的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朝为官之后,同僚总是鄙视他,因为辛弃疾是北方人,当时的朝廷是在南方,所以在南方的土地上北方人被称为“归正人”,带着很严重的歧视色彩。

一群酸臭软弱的文人成天批评他,并且为了赶走辛弃疾,还给他按了一个“嗜杀”的名头,造谣辛弃疾杀人如泥沙。

这些都传到了宋高宗耳朵里,因此宋高宗只封辛弃疾为江阴签判,把他放到了地方县城。

加之宋高宗骨子里就懦弱,杀了岳飞之后,他更加的不想抗金。而辛弃疾让他看到了岳飞的影子,他的抗金理念与南宋朝廷背道而驰。

皇帝自然他不想再重用辛弃疾,他只想用辛弃疾牵制北方的金人,以让他在南方做个逍遥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弃疾壮志难酬,只能在江阴老老实实的待着,但是抗击金国的那一团火仍在他心里难以熄灭。

后来宋孝宗上位,主张北伐收复失地。这让辛弃疾重新看到希望,但是宋孝宗没有启用辛弃疾,而是任用符离为主帅,结果符离大败,宋孝宗也就不敢再提北伐,辛弃疾大感失望。

于是,辛弃疾就这样在各个地方轮流做官,这一做就是几十年,尤其是在信州时,这时候的辛弃疾已经英雄迟暮,他壮志难酬。

于是赫然写下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回忆了自己的往昔,表达了自己渴望杀敌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虽然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但辛弃疾为官的几十年,不仅把当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也一直观察着金人的动态,就希望有朝一日重新被启用抗金。

1203年,权相韩侂胄重新任用主战派,为了自己在位时能够立下不世功勋,他开展了“开禧北伐”,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辛弃疾,尽管此时辛弃疾已经64岁了。

但是宋军的北伐之路并不顺利,任命的主帅并无军事谋略,以致宋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于是韩侂胄又重新议和,这一举动让辛弃疾大失所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连串的打击让辛弃疾身心俱疲,逐渐病重。1207年,朝廷终于记起有他这么一位军事奇才,准备重新任用他时,他已经病重无法下床,无奈只能拒绝这一个等了几十年的机会。

同年10月,辛弃疾病逝,据《康熙济南府志》记载,辛弃疾去世之前还在大喊“杀敌、杀敌”。

三、结语

壮志未酬身先死,辛弃疾的武将生涯虽然不顺利,但是他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冠绝古今的诗词,诗词里面的爱国情怀激励着后人不断地学习、报国,后人永远铭记他。

参考资料:
中国作家网2021-12-07:八百里分麾下炙——辛弃疾的英雄泪与烟火气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1207/c404064-32301489.htm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