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7日,一则吸引眼球的新闻从延安传向全国。

红军26岁的旅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第六队队长黄克功,追求陕北公学16岁的女学生刘茜不成,恼羞成怒开枪杀人。这样一桩恶性案件,发生在全国进步青年心中的圣地延安,本身就是一则爆炸性消息,恰巧还有一个中外记者代表团在这里访问,消息不胫而走。

很快,一些报纸就以“黄克功逼婚杀人事件”等为标题,对延安的“桃色案件”大肆渲染,更有一些攻击和诬蔑。一时间,抗大和陕北公学卷入是非之中,边区保安处侦察部长陈湖生更是压力山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里的黄克功

一、延河岸边现女尸

1937年10月6日上午,一具青年女子的尸体在延河边被发现。

此时,抗日军政大学的校长林彪已带领115师东渡黄河,并在山西前线打响了振奋全国军民的平型关大捷。副校长刘伯承也带领129师出征。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出现了一桩恶性案件,主持抗大工作的副校长罗瑞卿和教育长刘亚楼接到报案,不敢怠慢,立即上报边区。

边区保安处立即派侦查部长陈湖生赶到现场,发现女尸连中两弹,肋下一枪,头部左耳背一枪,面目全非,满是血迹。经陕北公学几位女学生辨认,死者是她们的同学刘茜。通过现场2颗勃朗宁手枪弹壳和一颗弹头,证实开枪者是有配枪资格的干部。

事发前一天晚上,和刘茜一起散步的董铁凤、刘青证实,当晚刘茜男友、抗大三期六队队长黄克功带走了刘茜,到延河边谈话。与黄克功同行的抗大训练部教员黄志勇也证实了这一说法。随后,抗大管理员徐松林向刘亚楼反映,自己从摩托学校回来进城时,二人还在河边溜达。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判断,刘茜的男朋友黄克功都具有最大的杀人嫌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抽丝剥茧见真凶

10月6日下午,侦查部长陈湖生抓捕了黄克功。

董铁凤、刘青等人反映,事发第二天,看到刘茜一夜未归,几个女同学曾一起到抗大询问黄克功,他支支吾吾,非常慌乱。但是黄克功解释,他是因为担心刘茜的下落才慌张。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他还拿出了10月4日刘茜写给自己的情书,案情一下子陷入了僵局。

但是,勤务员张海如的到来,彻底坐实了黄克功杀人的事实:自己从不洗衣服的黄克功,与刘茜见面回来后,没有麻烦勤务员,而是主动换洗了衣服和鞋子,张海如还发现手枪有射击的痕迹。

在战争年代,各级干部的警卫员(勤务员)并不是由干部自行选配,而是由组织统一安排。换句话说,一个优秀的警卫员(勤务员)在保护和服务首长的同时,如果首长有了异心,必须向组织汇报。张海如的回报,让黄克功的侥幸心理彻底崩塌,承认了逼婚不成杀人的事实。

刘茜是4个月前才来延安的大学生,原名董秋月,山西定襄人,父亲是第二战区阎锡山手下一个旅长,父母安排她和一个连长定了亲。但是在友仁中学读书的刘茜,放弃了优越的家庭,和同学一起奔赴延安。而黄克功通过江西老乡了解了刘茜的情况,两人陷入热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茜与黄克功

三、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董铁凤、刘青等人眼里,队长黄克功高大英俊、和蔼可亲。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因为追求逼婚不成,这个从江西苏区参加红军、走过2万5千里长征路、一步步凭战功升任旅长,又在抗大第二三期担任队长的青年才俊,居然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而黄克功杀人的唯一理由,是刘茜的分手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当时延安男女比例八比一,结婚条件是“258团”,即25岁以上、8年党龄、团级干部,黄克功都已具备。但是,刘茜转入陕北公学后,与黄克功的差距拉大。而从第一次见面就希望结婚的黄克功,风闻刘茜在陕北公学有了新的男友,妒火中烧,再次求婚被拒,遂拔枪杀人。

侦查部长陈湖生和黄克功同岁,陈湖生是江西泰和人,黄克功是江西南康人。被捕后不到半小时,黄克功就和盘托出。陈湖生估计,老黄也就判5年的样子,加上是抗大干部,最多判3年。

事实上,抗大副校长罗瑞卿和教育长刘亚楼一向爱才,私下向主席求情,认为黄克功很可能是“走火”。哪知主席洞若观火,呵斥:“走火难道会连打两枪?”罗瑞卿和刘亚楼就没话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大副校长罗瑞卿

四、延安不能走重庆的老路

罗副校长和刘教育长被主席训得脸红脖子粗,没话说了。

边区高等法院,审判长雷经天和工作人员也发生了激烈争吵,赞成判死刑的认为,一个旅级干部强迫不到结婚年龄的少女并枪杀,实在罪不容诛;但反对者认为,黄克功参加革命战功赫赫,因为“激情杀人”,但罪不至死,应该到抗日战场戴罪立功。

此时,被关押的黄克功也彻底清醒了,他给主席写了一封信,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忏悔,并请求上前线戴罪立功。10月11日公审这天,黄克功还是带着很乐观的心态接受了审判。

一年前轰动全国的“张钟麟杀妻案”,当事人让妻子吴海兰割韭菜包水饺,在背后突然开枪。但由于他是黄埔四期“天子门生”,尽管于凤至和宋美龄亲自出动,还是只被判监禁10个月,在狱中还写字赚了不少“外快”,出狱后改名“张灵甫”,又到了王耀武的51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当时是合作抗日期,很多人自然就将黄克功案与张灵甫案相联系。作为公诉人的陈湖生,在公审大会上宣读完案情,抗大政治部副主任莫文骅宣读了主席的亲笔信。台下的黄克功和台上的陈湖生还都是满怀希望,认为主席对抗大精英一定会手下留情。

五、主席的远见十年后才见

主席给边区最高法院审判长雷经天的信,可以简单归纳为几点:

一,对黄克功处以极刑表示惋惜,如赦免便无以教育他人;二,从红军纪律出发,黄克功不同于普通人;三,国家危急革命紧张,一切红军指战员都要以此为戒;四,对刘茜的家属,给以安慰与抚恤。

等莫文骅读完了主席亲笔信,台上台下一片寂静。公诉人陈湖生和当事人黄克功,好大会儿没缓过神来。主席的决绝出乎很多人预料,从江西苏区就追随主席的黄克功,完全没有享受到一点点“抗大骄子”和干部的特殊照顾。

但是,黄克功还是表现出了男子汉的一面,他一边高喊“万岁”口号,一面坦然走向刑场。反倒是陈湖生有些失魂落魄,嘱咐行刑的战士不要打头,留一个全尸。

十年之后,当年杀妻的张灵甫和“御林军”整74师在孟良崮被粟裕、陈毅全歼。2个月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彻底改变了双方攻守态势,新中国的诞生已经势不可挡。

1955年,黄克功当年的好友黄志勇被授予开国中将,而他的老乡陈湖生也改名为“陈复生”。由于一直战斗在公安战线,没有参加评衔,但是老人非常高寿,2013年去世时,享年10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