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荣,这个名字不一定有很多人熟悉,但却有千千万万的人见到过她那张乐滋滋的笑脸。她站在毛泽东主席身边的那帧合影照片,在中华大地,甚至五洲四海广泛传扬。她亲手为毛主席洗过衣服,毛泽东还亲切地和她交谈,她是女性中的幸运者,也是女中强人。

1956年,马保荣担任湘潭县花石区的妇女主任。这一年撤区并乡,区干部要改作乡镇工作。这里的区委书记和区长都是韶山人,他们见马保荣干事风风火火,泼辣大方,正是韶山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抱着“私心”向县委组织部推荐她去韶山招待所工作。

马保荣得知组织上决定她到韶山工作,心里乐开了花。她想:韶山是毛主席的家乡,说不定还可以见到他老人家哩!尽管家有老母亲要照顾,离家又有100多里地,但是,她那砝码的重心还是放到了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韶山

马保荣迅速赶到县委组织部报了到,她谢绝了组织上安排休假的好意,打起行装,第二天就到了韶山。

50年代的韶山,全然一副农村风貌: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穿梭如织的人流,没有文化娱乐设施,只有一个不带档的招待所,几个农村供销社。毛主席旧居的盛名,可亲可敬的韶山人,山冲里郁郁葱葱的树木,却使马保荣心头充满了慰藉和荣幸。

马保荣被分配在韶山招待所工作,她的岗位是服务台值班员。服务台的工作很艰苦,一天24小时离不开人,半夜三更接电话,天未破晓喊开门,这是常事。当时招待所只有七八个工作人员,马保荣还要负责拖地板、打开水、登记住宿、安排房间。外宾来了,首长来了,她总是要陪到客人就寝时才能离开。

马保荣和廖述民结婚刚几天就分别了,爱人在长沙工作,两人很久才能会一次面,但这对年轻夫妇,都以工作为重,没有半点怨言。

马保荣到韶山工作,她日夜思念的是见到毛主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欲望愈来愈浓烈了。每当首长到韶山时,她总要问一句:“您晓得毛主席几时回来吗?”她还经常和身边的朋友说:“解放这么多年了,毛主席为什么还不回来一次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韶山

一天,马保荣接到一个电话:一个重要客人要来韶山,要安排一张硬板床和韶山风味的饭菜。

啊!一定是毛主席要回来了!马保荣欣喜若狂。她听人家说过,毛主席历来不睡什么沙发和席梦思,要睡硬板床,而且保持了家乡风味的饭菜。她自言自语:“没错,这回准的是毛主席!”于是,她的同伴们有的擦地板,有的抹玻璃窗,有的采购韶山土特产,忙得不亦乐乎。

马保荣心里着急那张木板床,所里没有怎么办?这时,她突然想起,不是我也喜欢硬板床吗?拿我的来行不行呢?

经过所长同意,马保荣从自己家里取来木板,迅速地架起了一张硬板床。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马保荣高兴极了。就在这个时候,电话铃响了,马保荣拿起听筒,对方传来消息:这位重要客人途经长沙,没有下车,直往广州了。她那双颤抖的手放下了电话,心里像泼了一盆冷水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1959年6月,新建的松山一号楼装饰一新,厨房里,“韶山风味”装入了食品柜,领导们忙忙碌碌,马保荣推测:毛主席真的要来了!

6月25日下午4点多钟,几辆小轿车直接驶入松山一号院内,毛主席回来了。真不走运,马保荣所在的值班室与松山一号隔着一条韶河,值班室又不能离人,她急得团团转。她多么想找一个人代代班,跑去看一眼毛主席,可是身边没有人。不过她心里有数,这回一定能见到毛主席。

这一夜,马保荣没有睡好觉。

26日清晨,韶山冲还在沉睡,马保荣拉开路灯,在招待所的大坪里打扫起卫生来了。忽然,她好像听见前面有走路的脚步声,走近一看,啊!那不就是日夜思念的毛主席吗?她一个箭步跑到毛主席跟前,连连喊道:“毛主席,毛主席,您好!”

说到这里,她又不知道讲什么话了。毛泽东笑了,和她亲切握手,答道:“小姑娘好!”

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了她叫什么名字,什么地方人,马保荣一一恭敬地回答。这时她才发现毛主席身边只有一个贴身警卫,连忙跑去叫睡在招待所的罗瑞卿等首长和随行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韶山

毛泽东没等随行人员到来,便径直朝他的老家——上屋场方向走去。罗瑞卿等起床以后,迅速跟在主席的后面。

马保荣见到了毛主席,并和主席握了手,心里那股高兴劲,真是无法形容,她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调。她又想,要是能和毛主席一起照个相,不是终身的幸福吗?她忍不住了,立即拨了个电话给保卫科:“请你们帮我找个人值值班,我要去看看毛主席!”

幸好,搞保卫的首长通情达理,准了她十分钟假。马保荣两腿像耍流星似地跑到了韶山学校石桥边,只见毛主席正朝这边走来,她浑身的热血沸腾了。

她随着人流,挤进了韶山学校的大门。毛主席在韶山学校接受了少先队员敬献的鲜花和红领巾后,正准备和师生合影。马保荣使劲挤到毛主席身旁,毛泽东记忆力很强,一眼就看出了她,笑着说:“小鬼,你又跑到这里来了!”

毛泽东这一句话,给了她一张特殊身份证,她变得高大了,又使劲向主席靠近一步。就在这一瞬间,摄影师按下了快门,留下了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与韶山学校师生在一起

这张被署名为《毛主席与韶山学校师生在一起》的照片,在国内外流传盛广。人们知道,紧靠毛泽东右边的女学生叫彭素清,左边的男学生是蒋含宇。蒋含宇后背的那位姑娘又是谁呢?她就是马保荣。其实,她不是韶山学校的老师,也不是韶山学校的学生,她是一个特殊的“使者”。

就在26日的下午,所长对马保荣说:“你跟主席照了相,现在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

马保荣一切都感到满足了,她没问是什么任务,只是坚定地回答了一句:“我保证完成好!”

“你给主席洗套衣服好吗?”所长说。

“好!好!太好了。”马保荣高兴得跳了起来。她知道,为毛主席洗衣服是对自己的信任,也是人生的一件幸事。

马保荣立即找来了一个大搪瓷脚盆,用酒精消过毒,拿来香皂,浆湿衣服,一边小心翼翼的揉搓,一边值班。衣服洗好以后,她将其晾在自己看得见的走道铁丝上。她生怕别人弄脏,两只眼睛老是往衣服上打量。招待所没有熨斗,这倒难不倒马保荣。待衣服半干时,她将衣服取下来压在一块干净的玻璃下面,当衣服显出了明显的棱角后,又取出来再晒。衣服全干了以后,马保荣将其叠得四角分明,郑重地交给所长。所长高兴地说:“谢谢你,衣服洗得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韶山

毛泽东离开韶山后,马保荣的心情一直没能平静下来,她日夜盼望着毛主席再次回韶山。自从见到毛主席后,她愈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她深深感到:当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务员同样是非常光荣的,而且还具有别人不能享受到的幸福。

后来,马保荣担任了韶山管理局机关幼儿园的主任,这是韶山管理局最基层的一个股级单位。马保荣不论职位高低,不分工作贵贱,把浑身的爱倾注在天真可爱的孩子身上,在这里一干就是七八年。在幼儿园,孩子们没有入睡,她不离开;孩子们没有起床,她就和阿姨们一道作准备工作;谁家的孩子吃不下饭,她还要叫厨房弄点什么好吃的,她就是一片这样的慈母心。

1980年,马保荣被调到韶山宾馆担任副经理,分管接待工作。韶山宾馆的前身就是韶山招待所,她又回到了接待服务行业。这时候,她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副科级干部。几年以后,韶山宾馆升格为县团级,老马被安排到该馆当接待科长。长期的接待服务工作,使她养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她总是一刻不停地劳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又过了几年,马保荣已进入副处级行列,可她仍然以一个老服务员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凡到韶山宾馆住宿用餐的,只要打听一声马保荣大姐,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她虽然超过了退休年龄,但组织上考虑到工作需要,硬是把她留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保荣

马保荣的丈夫廖述民,原是韶山工程公司的汽车司机,退休后,韶山宾馆人手紧张时,他还要代一下班。马保荣的母亲晚年时也被接到了韶山居住,看来,这一家子已经在韶山生根了。

如果把毛泽东比作一轮太阳,那么韶山沐浴的阳光是最多最充足的。韶山人当然知道这一点,他们一时一刻也忘不了毛主席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