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5月22日电 题:山东临沂:让小微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新华社记者叶婧
  在沂蒙革命老区,今年54岁的陈建国最近有了一份新工作:乡村保洁员。除了做好村内街巷的日常保洁,他还要兼顾村庄周边河道责任段的漂浮物清理。
  “像这样的公益性岗位,在村里是个‘香饽饽’。村里一公布岗位调整信息后,就有四五名村民去报名。”陈建国说。
  过去,公益性岗位人员调整等小微事务,往往由村两委班子讨论决定,甚至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自行拍板决定。但在陈建国居住的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古泉村,这类事项有严格的公开、决定程序。
  古泉村党支部书记刘元华告诉记者,前任乡村保洁员由于家里孩子考上了公务员,已不符合公益性岗位帮扶条件,他们先在村内公布公益性岗位人员调整计划,对自愿报名的村民进行条件审核,并于4月18日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产生了新的人选。
  “有了公开透明的调整过程,村干部和群众心里都敞亮。”刘元华说。
  农村的事务细碎微小,但不少都关乎村民切身利益。通过调研梳理,临沂市将群众普遍关心关注、小微权力寻租频发、信访问题集中的重大决策、党建政务、资金管理等7大类、20项基本小微权力列入1张清单,将村级党务、财务、村务公开在阳光之下。
  为了保证清单可落地、易执行,临沂市还对办事依据、操作流程进行了具体明确,帮助村干部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避免村干部暗箱操作,减少群众对村干部的猜疑和误解。
  “光有清单还不够,还要避免小会议室里的‘面子举手、人情决议’问题,所以我们配套推行了村级重大事项票决制,用一张阳光票,把民主和民心连得更紧。”临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段东青说。
  如今,无论是费县东蒙镇武家汇村约2亩地的景观荷花池经营权变更,还是罗庄区小山后村集体土地承包费用标准提升,亦或是郯城县马头镇南园村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用工、工期、花销等都“走出”村两委,走在阳光下,由党员、村民代表共同投票决定。
  对于39岁的罗庄区罗庄街道后村村民代表房欢欢来说,村里开会表决用人、用钱、议事等事项已经成为常态,她几乎每周都要参加类似会议,充分了解村内事务,行使自己的权利。
  “大到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小到水电费、办公经费开支,都在俺们的眼皮底下运行。原来可能不理解村干部一天天都忙活啥,现在可知道他们不容易了。”房欢欢说。
  不仅群众受益,基层干部们也卸下了许多心理负担。“小微权力有了清单,村内重要事务投票表决,百姓明白,干部清白。”武家汇村党支部书记林清柱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