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能作出如此气冲霄汉诗词就是大明第一硬汉——杨继盛。自杨继盛之后,明清两代士子无不以杨继盛为楷模,曾国藩就是杨继盛的头号铁粉。严嵩父子后世骂名千载,很大程度上在于在害死了杨继盛。

“明二百七十年,无如杨继盛者”,这句话是顺治皇帝用来夸赞杨继盛的话,同时他还号召满朝文武大臣要向这个大明朝的忠臣学习,要不畏生死,敢于谏言。并且,他还御制了《褒忠录序》、《褒忠录论》两篇文章刻碑立于祠内,来表达自己对杨继盛的欣赏。杨继盛不仅征服了大明的文人志士,还成为了一个敌对方的皇帝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殿试中,被判定为二甲第十一名。杨继盛被吏部HR任命为南京吏部主事,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法。后官至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右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大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号称大明科举第一榜,这一科出现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大明政坛牛X人物。甚至超过有天下第一龙虎榜的宋仁宗嘉祐二年丁酉科科举媲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科的状元是李春芳,后来是大明隆庆朝内阁首辅,有明一代状元当首辅的就两个。一个是商络,一个就是李春芳,这一科还有“后七子”之首的大才子王世贞,他被认为是《金瓶梅》的真正的作者,抗倭第二名将汪道昆大明第一宰相张居正,有意思的是张居正考的的二甲第九名。隆庆朝内阁次辅殷士瞻。崇祯朝内阁首辅,大科学家徐光启平定广西的叛乱的殷士瞻,真的是群星璀璨。实际这些人都不如杨继盛,可以说,丁未科正是因为有了杨继盛才光彩照人,彪炳史册。

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军进攻大明九边之一的大同。嘉靖皇帝让爱吹牛皮的仇鸾接任大同总兵,授其为平虏大将军,节制诸路兵马抵御俺答的武力侵犯,而作为抵御外敌的最高军事统帅,仇鸾居然私下贿赂俺答汗,意思只有一个,只要绕开大同,不从他的防区经过,您老人家随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俺答汗很讲信用,随即掉头向东,进军京师去了。这下京师慌了,嘉靖皇帝赶紧让回京勤王。兵部尚书丁汝夔对此无可奈何,而内阁首辅严嵩对此不闻不问,任由俺答汗在京师周边劫掠,俺答汗在绕着北京城旅游了八天之后,那是满载而归。史称“庚戌之变”。事后,严嵩对此隐瞒不报,仇鸾大受嘉靖褒奖。

就在“庚戌之变”的第二年,仇鸾上疏请开马市,意图与俺答汗达成经济和军事上的妥协,满清文武无人敢言。此时刚刚担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的杨继盛实在是气不过,上书《请罢马市疏》,力言仇鸾之举有“十不可五谬”,意思就是,这时候互开马市是滑天下之大稽,就是资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就应该把提议互市的朝臣全都抓起来,广发明诏,大举选将练兵,不出十年,就能荡平俺答。杨继盛也许是书生意气,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互市绝对的错误的。这就是有名的仇鸾与杨继盛的“马市之争”。严嵩庇护仇鸾,杨继盛坐贬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典史。

贬到了一个叫做狄道的地方,当时狄道可谓是蛮荒之地,文化极度落后,这里的人民不识诗文,也不懂得礼义廉耻这种道德观念,经常出现争端,在这里做官无异于流放。杨继盛却立马开始了工作,而且做得极好,他帮助这里的人民疏浚了河道,他的妻子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纺织技术,同时开设了学堂教化这里的百姓,渐渐地杨继盛便深受人们的尊重与爱戴,人们给他冠以“杨父”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仇鸾死后,他暗通俺答汗的事,被人曝光。于是杨继盛弹劾仇鸾的事情又被人提及,在这种情况下,嘉靖为了表彰杨继盛,调其前往南京任户部主事,到南京仅三天旨意又下来了,再升刑部员外郎。

一个月时间,杨继盛升了五级。杨继盛之所以受到青睐,很大程度上在于内阁首辅严嵩。严嵩提携杨继盛一是为了堵他的嘴,二是为了和仇鸾做切割,毕竟当年仇鸾可是铁杆的严党骨干。说白了就是,严嵩迅速提拔杨继盛,是想把他变成自己的“政治资源”,用杨继盛的声名给自己涂脂抹粉和掩饰自己的无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过了一个多月,严嵩又将杨继盛调往北京改任为兵部武选司员外郎。这个职位是主管大明所有武官的升迁调转的,真的是兵部第一肥缺,一般人碰到这种情况,都要感激涕零了,但在杨继盛这儿,严嵩打错了算盘。杨继盛对于严嵩父子更为痛恨,刚刚抵任,就即刻弹劾严嵩。

在杨继盛的眼里,严嵩就是大明第一奸臣,大明的李林甫和秦桧。杨继盛不是不知道弹劾严嵩要付出的代价,毕竟此时内阁次辅徐阶还是“忍者神龟”,即便如此,杨继盛为了大明天下要死劾。虽然杨继盛妻子对此哭劝,但杨继盛不为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继盛知道,他是孑身一人,仕途不顺,不出意外他这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入阁拜相。眼看着严嵩拜相、倒行逆施、祸乱朝纲,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振臂一呼,唤醒畏首畏尾的满朝公卿,尤其是唤醒徐阶。

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沐浴斋戒三日,毅然入朝上疏,以《请诛贼臣疏》弹劾严嵩,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在奏疏的最后中他说:“愿陛下听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问裕、景二王,或询诸阁臣。重则置宪,轻则勒致仕。内贼既去,外贼自除。虽俺答亦必畏陛下之圣断,不战而丧胆矣。”《请诛贼臣疏》,对于严党来说无疑是催命的前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道奏疏无疑先打了嘉靖的脸,尤其“二王”那一段触及了嘉靖最敏感的神经,毕竟嘉嘉靖的“两龙不相见”没有不知道的,杨继盛这一段话让嘉靖大为不满。再就是大明的皇太子平时仅限于参加各种礼仪性活动,一律不得参与政事。而杨继盛的上奏在嘉靖看来就是干预皇帝家事,在这种情况下,嘉靖把杨继盛入诏狱,严刑拷问,问问他到底有何图谋,是受何人指使。

在诏狱杨继盛被廷杖一百,别小看这一百廷杖,有的人受刑不过被活活打死,而杨继盛却没有。他的大腿有的地方被打烂了,为了活下去,他选择了一种残忍的方式,叫来了狱卒点燃油灯,自己亲手用碎碗片将烂肉剃掉,你可以想象他的痛苦至深了,狱卒拿油灯的手都在颤抖。大明第一硬汉真的毫不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严嵩就以便“诈传亲王圣旨”为由治杨继盛的罪。但朝中的同僚都在积极营救杨继盛,杨继盛的直系上司、兵部武选司郎中周冕两次上疏抗争权臣,后来虽然被远谪变地,但终究是气节不改。负责审案的刑部侍郎王学益,意欲阿谀严嵩,便拟定以“诈传亲王令旨”,把杨继盛定为绞刑。

刑部郎中史朝宾,指出奏疏中并没有亲王令旨,指责王学益知法枉法。严嵩就把史朝宾踢出了京城。刑部尚书和鳌由此畏惧严嵩的淫威而妥协,好在嘉靖帝并不想杀了杨继盛,杨继盛也得以侥幸存活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锦衣卫首领陆炳也在积极营救杨继盛,但严嵩绝对不能让杨继盛活,因为他要杀一儆百,于是严嵩在两个将死之人的名单后加入了杨继盛的名字,他预料到嘉靖帝在盛怒之下必定会忽视这些小细节。事实证明,他赌对了,嘉靖愤怒地下了批示:秋后处决。在狱中坚持三年,瘦骨嶙峋,完全凭意念活着,最终英勇赴义。

杨继盛在给两个儿子的遗嘱中要求他们“发奋立志做一君子” “读书若中举、中进士,思我之苦,不做官是也;若是做官,必须正直忠谏,赤心随父报国”。透过遗嘱,使人感受到一个正直忠勇之士的磊落胸襟和浓浓亲情,今人读来仍能从中受到教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息传出天下冤之,中外痛惜。杨继盛的妻子伏阙长跪,请求代丈夫一死,上奏嘉靖皇帝:“臣夫继盛误闻市井之言,尚狃书生之见,遂发狂论。圣明不即加戮,俾从吏议。两经奏谳,俱荷宽恩。今忽阑入张经疏尾,奉旨处决。臣仰惟圣德,昆虫草木皆欲得所,岂惜一回宸顾,下垂覆盆。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夫虽远御魑魅,必能为疆场致死,以报君父。”(王世贞代写)。但被严党扣押。嘉靖三十四年十月,杨继盛被押往西市处斩,年40岁。妻子张氏不久后便殉夫自缢。

嘉靖四十一年,在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倒台,其子严世蕃被斩首。隆庆元年,即杨继盛死后十二年,明穆宗为抚恤直谏诸臣,以杨继盛为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予以祭葬,并任命他一子为官。第二年为杨继盛立旌忠祠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继盛之所以被称为第一硬汉,第一就是精神硬,敢弹劾严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第二是骨头硬。受“廷杖一百”后没有死,而且能碎片刮去腿上腐肉,刮得干干净净,吱吱作响,就像关云长刮骨疗毒一样,杨继盛是个理想主义者,看不到严嵩倒下,他宁愿自己去死,因为活着对他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杨继盛代表大明的气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