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大山里,也能养殖海鲜了,或许,不久的将来,身处贵州也能实现“海鲜自由”。去年,贵阳乌当区实现南美白对虾“海鲜陆养”稳定量产。目前,可年产37000余斤南美白对虾,年产值13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7月,我们又一批南美白对虾即将上市。”5月20日,贵州启帆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升强,在位于乌当区羊昌镇平坝村的“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地内,通过水下摄像头实时查看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情况。

乌当区地处我国西南的苗岭山系中段,属贵州高原中部,贵阳丘陵盆地东北部,距东部海岸线1000公里左右,没有海水,何以养殖海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经过多方调研、考察,贵州启帆农业科技最终将南美白对虾“路基养殖”项目落户乌当区羊昌镇平坝村。

该公司董事长李升强介绍说,平坝村区位优势明显,距贵阳市区仅半小时。此外,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平坝村,基础条件好,能减少建设成本和运输成本,所以选择了在平坝村从事南美白对虾的“陆养”研究与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传统虾塘养殖不一样,基地是通过改造淡水水体,增加其盐度和微量元素,以模拟海水来养殖南美白对虾。”李升强说,基地采用自动化养殖,通过自动投饲、自动集污、自动净化等,最大程度保证了水质、水温的稳定,以及减少人工的干预。目前,产量稳定在每立方米生产15斤南美白对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李升强带领技术团队,仅用2年时间就攻克了南美白对虾的“陆养”技术,并自主改良了水循环系统。改良后的水循环系统可以自动收集南美白对虾的排泄物等污染物,通过微滤机进行筛滤,再由微生物处理系统对水体进行净化,不仅有效保证水质,还实现养殖水体重复利用,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我们平坝村基地只有2亩地,但它起到了示范的作用,未来将辐射到更多地方,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帮助养殖户增产增收,助推乡村振兴。”谈到未来,李升强自信满满,他说,内陆地区的海鲜主要来自沿海城市,因距离远,运输成本、耗损率高,导致其价格居高不下,实现“海鲜陆养”后,将为市民带来更实惠的价格,市场广阔。目前,该项目已经推广到了湖北、云南和广西等地,预计5月底前开始建设南美白对虾示范养殖基地。

记者 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