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夜晚,幕天席地,约上三五好友,在街头巷尾的夜宵排档,来上一盆油焖小龙虾,几扎啤酒,一把烤串,是许多江西人最具烟火气的记忆。作为“夜宵顶流”的小龙虾,已逐渐成为江西各地的富民产业和网红产业。

近年来,江西通过永修、彭泽、余干、吉水等16个小龙虾产业集群核心县区,培育出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1500余个百亩以上种养大户、200余个千亩示范基地、12个万亩示范区,逐步形成了以环鄱阳湖区、吉泰盆地、赣南片区为主的三大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经济区,实现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变为“集群发展”。

日前,江西商报深入九江永修小龙虾产业基地、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万亩稻虾轮作区,以及新余、吉水、抚州等地的小龙虾养殖基地,一探江西“夜宵顶流”火爆背后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建区小龙虾在各种活动中出圈

探访小龙虾的一天

凌晨

小龙虾新鲜上市

进入农历五月,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斜东分场的小龙虾养殖户潘保珊便忙了起来。每天凌晨1点左右,潘保珊都要带领全家人,对下午打捞上来的小龙虾进行装箱,打包。

凌晨的气温有些低,鄱阳湖上吹来的风甚至有一些微微的凉,潘保珊一家人却忙得满头大汗。一辆中型的依维柯车辆上,已装好了满满一车的小龙虾,潘保珊的儿子潘剑起身开车,把这车小龙虾送到50公里外的南昌市水产市场。

“今天的虾子蛮新鲜嘛,给我来100斤!”一位老顾客熟络地和潘剑打着招呼。由于是本地养殖,又生长在鄱阳湖边上,水质良好,潘家的小龙虾肉质紧实,口感Q弹,往往是一送到市场就被选购一空。

“提前放好虾笼后,凌晨三点就来到虾塘起虾,差不多要天亮才能结束。”在铁河乡小龙虾养殖户万怡智的养殖基地,虾塘星罗棋布。为了更好地捕捞,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前一天便在虾塘里放置了多个地笼,经过一夜的沉淀,此时正是起笼收虾的好时候。工作人员熟练地将一个个地笼取下,解开笼结,再轻抖几下,一只只色泽鲜亮的小龙虾便落入船中,不一会儿便装满了运虾小船。

“我们基地主要是养中青4-6两的龙虾,目前每天出虾量保持在6000斤左右,主要销往本地农贸市场和江苏、浙江。出虾的时间会持续到6月25日,预计今年产量在30万斤左右。”万怡智说。

万怡智的南昌市朝气蓬勃农业发展公司是铁河乡两户养虾大户其中之一,他流转了2000多亩低洼地作为小龙虾的养殖场,不仅养殖出售成品虾,还培育养殖虾苗。“只有自己培育出来的虾苗才能确保小龙虾的品质。”万怡智在接受采访时说。

上午

小龙虾销往全国

把孙子们送到学校后,九江市永修县三角乡的戴小平和自己同村的姐妹们,骑着小电瓶车赶往位于永修县幸福大道与昌九大道交叉口的江西小龙虾交易中心,开始分拣小龙虾,赚取一份额外的收入。

“我们除了种庄稼和照看孩子,抽空就来这里打工,这里离家里很近,也不影响接送小孩。”戴小平笑着说。

在小龙虾交易中心记者看到,一辆辆货运车停在各自的上货区,等待着装车。高大的停车区里清晰地标志着地区名称,北上广深,黑龙江、青海、广西、云南,从一线城市到边远省份,都能在这里找到小龙虾货运专线。

“目前我们已经打通了100个城市、800个站点的小龙虾货运通道,这个线路还在不断地扩张。”江西虾谷总经理周鑫这样说。

时值正午,江西小龙虾交易中心依然人头攒动。在相邻的江西柳伍小龙虾加工厂,工人们熟练地将小龙虾清洗、分类、加工、包装,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据介绍,江西柳伍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调味整虾、虾球等预制菜产品,是对小龙虾的深度加工企业。

走进这个无菌加工厂,透过巨大的透明玻璃,可以看到一排排现代化的深加工设备正在隆隆作响。一箱箱小龙虾经过传送带,送入厂房,经过智能化的筛选,分成大虾、中虾、小虾、次小虾、大口虾、小口虾等不同的等级和类别,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制作成各类预制小龙虾,销售往市场。

在南昌市新建区铁河乡小龙虾预制菜生产基地内,一只只个大肥美的小龙虾经过提炼分级、两次清洗、高温蒸煮、急冻冷却、真空封装等标准化流水作业之后,通过冷链物流以订单的方式发往市场。这是南昌市首条小龙虾预制菜生产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昌首条小龙虾预制生产线

“目前我们每天可以生产1万余斤小龙虾预制菜品,市场订单依然供不应求,铁河龙虾正在申请属于自己的品牌。”铁河乡常务副乡长罗飞在接受采访时说。

据介绍,铁河乡稻虾养殖面积已从2020年的2000亩增至现在11000余亩,全年龙虾总产量预计达到308万斤,年产值预计达6160余万元。为了发展小龙虾产业,铁河乡专门制定了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小龙虾产业链纵向延伸,促进小龙虾产业与文化、餐饮、电商、旅游等多元领域的深度融合。

下午

小龙虾玩出新花样

下午三四点,是比较适合钓龙虾的时间。当永修的虾贩们忙着把当天小龙虾运往全国的时候,在距离永修200公里外的新余市水西镇珍田村,家庭农场禾中塘小龙虾垂钓基地的老板刘栋正在忙着招待前来垂钓小龙虾的客人。

水西镇珍田村有很多小龙虾养殖基地,大部分都开发了小龙虾垂钓业务,如强盛农庄、一亩乐、禾中塘小龙虾垂钓基地等等。这些小龙虾垂钓基地都有一个特点,老板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他们更懂得用时下流行的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吸引客人。

“我们95%的客人都是通过抖音来的,所以我选择在抖音上对自己的小龙虾基地进行宣传。”刘栋这样介绍。

以小龙虾为切入点,推出“沉浸式”钓虾体验、钓虾比赛和免费品尝美味龙虾等趣味活动,同时流转村内空闲房屋,建立龙虾基地,打造乡村休闲、观光、体验生态农业新场景——这是年轻人的大胆创新和新农人的别样致富途径。随着知名度越来越高,珍田村又新增了小龙虾垂钓项目,每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探究“稻虾共作”新“丰”景

黄昏时分,落日的余晖斜斜地洒在湖面上,九江市彭泽县的农户们正忙着在稻田里投喂小龙虾。

“我今年在200多亩的稻田里养殖了小龙虾,每亩产量在150斤到200斤之间。”彭泽县稻虾种养大户朱永健说。

稻虾共作,不仅让农民增加了一笔养虾的收入,而且因为小龙虾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再加上小龙虾生长对稻田水质的要求较高,虾农采用原生态的方式防病治虫,出产的稻米品质也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稻虾共作模式是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稻田的生态环境,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收。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在稻田中活动,可以松土、除草、吃掉害虫,减少水稻的病虫害发生;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还可以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这种生态循环使得农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九江市永修县农业农村局水产工程师邵徽禹对于稻虾共作的好处如数家珍,“经过近两年大规模扶持发展,永修县小龙虾养殖基本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当前全县稻虾连作面积已突破26万亩,总量全省第一,全县连片万亩以上稻虾养殖基地5个,千亩以上稻虾养殖基地30余个,全年小龙虾产量达4万吨,稻虾产业综合产值20亿元。涉渔专业合作社400余个,自主种养农户超2000户。”

近年来,江西多地探索稻虾共作产业。上饶市在广信区应家乡、鄱阳县乐丰镇、万年县石镇镇等多个地区建立了稻虾共作基地,鄱阳县乐丰镇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万年县石镇拥有4000亩稻虾种养基地。抚州市南城县全县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稻鱼共作”“稻蛙共作”“稻虾共作”12000亩。此外,在吉安、赣州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稻虾共作基地。

江西商报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近年来,江西省抓住小龙虾这只市场“顶流”,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江西鄱阳湖小龙虾产业集群,全省养殖面积已达270万亩,养殖产量28.5万吨,综合产值330亿元。目前已扶持培育小龙虾相关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建成年繁育亿尾以上的小龙虾苗种繁育中心6个,培育各类小龙虾加工企业20余家,科学布局小龙虾综合性交易平台和产地交易市场20多个,基本形成了集繁苗、养殖、加工与流通、餐饮于一体的小龙虾全产业链,小龙虾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已达30万人。江西省相关企业成功打造的“海浩”“峡江”“鄱湖”“柘林湖”“湖家妹”等小龙虾品牌获省级著名商标。(文/图 张宇)

(来源:江西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