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潮由来已久,举世闻名,银线相交,浪翻如雪,拍岸而起,恢宏壮观。钱塘江涌潮的产生与海洋潮汐、河口地形等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至八月十八,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涨潮现象最显著。
钱塘观潮,现在的最佳观景点是浙江海宁。但在北宋,观潮胜地却在杭州。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潮汛的高潮期,当时的北宋朝廷把这一天定为“潮神生日”,地方州府要举行观潮庆典,仪式非常隆重。北宋词人潘阆就有一首专门描写钱塘潮的词。
潘阆(làng)是北宋初年人,字梦空,号逍遥子,诗词俱佳,为人疏狂放荡,一生经历极富传奇色彩。他曾开过药铺、当过僧人、密谋过宫廷政变、逃亡流浪过江湖,还曾与寇准、林逋、王禹偁等人相交唱和,还扮鬼吓唬过当时的名士,可谓是历经世间百态,潇洒如仙。
潘阆因言行狂妄而招来祸端,不得不漂泊江湖,卖药为生,曾流浪到杭州。涨潮的盛况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于后来经常梦见涨潮的壮观景色。在此背景下,他写下一首回忆观潮盛况的词作《酒泉子·长忆观潮》。词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词的大意是:
钱塘潮盛况空前,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
每当潮神生日那天,满城的人争先恐后地向江上望去。
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
潮声像一万面鼓一起擂响,响彻云霄。
江边有许多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他们面向潮头,站在波涛上踏潮献技。
他们技高胆大,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
自从那次观潮以后,我又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
每次从梦中醒来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阆这首《酒泉子·长忆观潮》是一首回忆钱塘观潮盛况的词作。
整首词一开始就表明自己对于杭州观潮盛况永志难忘,经常回想,乃至于很多当年的观潮情景多次在梦中出现。接着,回忆了大潮来时的气势和声势,不愧为天下奇观,表现了钱塘江的宏伟壮观。然后,回忆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表现了弄潮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了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最后,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自己虽然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塘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于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全词纯用白描,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炫目惊心,气势豪迈,笔触劲健,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匠心独运,别具神韵,突出特点是采用了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一方面,通过回忆全城人们争相涌向钱塘江边观潮的情景,从空间角度烘托了钱塘潮的壮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另一方面,通过回忆弄潮儿勇立潮头的情景,以及自己从梦中醒来仍心有余悸,进一步深化潮水的雄壮意象,笔触细腻地刻画了弄潮儿的英勇气概,表现了其大无畏的精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