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是强盗都喜欢诗歌,而且还有崇尚佛教的氛围,这就催生了一个诗僧群体,他们既是世外修行的高人,又是善于吟咏的诗人,其中,最著名的三大诗僧分别是皎然、齐己和贯休。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今浙江吴兴人,江东名僧,诗人,茶学大师,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颇有造诣。
皎然结交广泛,用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话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与当时的名士颜真卿、高僧灵澈上人、茶圣陆羽等均有往来,常常聚在一起坐而论道,互相唱和,可见其品行高洁。
皎然是真正的修行之人,不仅诗、书俱佳,而且修身养性,品德高尚,其品行通过这首《答李季兰》可见一斑:“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李季兰也就是唐朝著名的三大才女之一的李冶,她曾苦苦追求皎然,而皎然最终守住了禅心和底线。
皎然暂住法华寺期间,曾经多次游赏西溪,西溪清幽的景色使其体会到佛境的空寂,于是,即兴写下一首《西溪独泛》。诗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诗的大意是:
修道之人讲究道德义理,这份情感和追求能够寄托在哪里呢?
只能寄托在没有装饰的简陋的小船上,随波逐流,自由飘荡。
保持真实的本性,始终对高飞的鹤鸟予以同情和赞美。
虽然寂寂无名,却羡慕自然山野的宁静和自由。
经历过寒冷后,茂密的竹子会变得更加美丽。
当人们安静的时候,稀疏的云朵也显得格外悠闲。
漫无目的地随意飘荡,谁是最好的伴侣呢?
唯一的选择,只应该是与月亮为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皎然这首《西溪独泛》是一首述说禅悟感怀的五言律诗。
这首诗首先写自己追求道义的情感寄托在山水之间,不断地探索寻觅,其本质就是追求自由。
接着,写修炼的基本宗旨就是要保持真实的本性,对自然界高洁的生物保有一份悲悯怜惜之情,对自然山野保有一颗羡慕爱惜之心。
然后,用类比手法,通过竹子和云朵两个具体意象来作比喻,以此说明修炼的重要性,只有经过不断的修炼,当内心安定下来,才会有所收获。
最后,得出结论,修炼之人讲究自由随性,只有月亮才是最佳伴侣。
全诗语言质朴,清丽简淡;语浅意深,字字脱俗;既有禅机,又有妙悟;富有诗情,诗趣盎然;禅意深远,耐人寻味。
突出特点是由浅入深,通过独自泛舟西溪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透着一股生活的宁静致远,字字不离俗世,却又字字超凡脱俗,朴实中有妙悟,禅机中有诗情,故而读来既有诗趣之美,更有禅思之深,读之让人忘俗。
总起来看,皎然这首诗清淡闲适,简洁明快,颇有几分王维的清新之风,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情,隐居世外,犹如闲云野鹤,在山溪间漫游,不羡功名,无世俗打扰,唯有青山相伴,吟诗松竹间,月伴而还,妥妥的就是人间的活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