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在汉灵帝死后,皇帝不再如当初那样有着足够的权势,而是沦为了傀儡。无论是汉献帝,还是只当了几个月皇帝的汉少帝刘辨,他们都只是没有实权的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个时期,各地的州牧或者郡守纷纷拥兵自重,只是名义上听从朝廷,实际上就是当地的土皇帝。这样的形势,就如同当初春秋一般,诸侯林立。

为了能够占据大义,号令群雄,因此就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在当时,董卓最先如此做,结果遭到关东诸侯的联合讨伐,最后董卓不得不避其锋芒,迁都长安,更是死在王允的算计之下。这之后,董卓的旧部李傕和郭汜也掌控过朝廷,但是也没有什么成效。而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战略用的最为成功的就是曹操,他掌控天子几十年,以天子名义号令天下,势力不断扩张,基本完成北方的统一。如果不是在赤壁折戟,说不定他真的能完成统一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同样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曹操可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而董卓却失败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董卓是武夫,曹操具有世家背景。

在当时那个时代,出身是非常重要的。董卓是一个良家子,出身并不高贵,凭借自己的勇武在军中闯出名堂。后来得以进入大将军何进的看重,才能在外统兵。

在十常侍之乱后,董卓依靠军队强行控制了朝堂,那些朝堂大臣基本都是出身世家,一向高高在上,看不起董卓这种来自边关的武夫,因此对于他掌控朝廷十分不满,总是阳奉阴违,更是在暗地里谋划铲除董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董卓,曹操的出身就要好的多,曹家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开国功勋曹参,虽然在当时不算太过显赫,中间还出过曹腾这个大宦官,虽然很多人都称曹操为阉宦之后,但是不管怎么说曹操也算得上是出身世家。

而曹操掌控朝廷,阻力就要小的多,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世家子弟愿意出仕,包括颍川荀家、钟家、河内司马家等等。因此,曹操的政策施行阻力就不算太大。

其二董卓对皇帝不尊重,曹操对皇帝十分尊重。

董卓对于皇家十分不尊重。自从他掌控朝廷以后,没多久就废立皇帝,将少帝刘辨废黜,还暗中将其杀害。不仅如此,还霍乱后宫。完全可以说,董卓的举动将皇家的脸面狠狠摁在地上摩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曹操一直将权力牢牢把控在手中,后来甚至还除掉了伏皇后和董贵妃,但是他对于明面上的尊重是一直保持的非常到位的。

其三董卓在破坏朝政,曹操在重建朝政。

董卓作为一个武夫,其实没有多少政治头脑,他掌控朝廷后,就将自己的亲族全部进行封赏。为了能得到士族的拥戴,因此大肆提拔这些人到各地做官,这也就导致了他们拥兵自重。后来为了夺取财物,还发行劣质五铢钱,无论朝廷还是民间,对董卓都是恨之入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他在迁都的时候,放纵士卒对洛阳富户进行烧杀抢掠,最后更是一把火烧了旧都洛阳,可谓是罪大恶极。

曹操就完全不同,他一直在对朝堂进行重建,不断恢复民生,重整河山,这才能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成功。

其四董卓只知道享乐,曹操立志统一。

董卓虽然成功掌控天子,但是迅速沉迷在洛阳的繁华之中,开始了日日笙歌。上行下效,因此,董卓的军队也是如此,开始享乐。这也是造成各地诸侯能够拥兵自重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曹操就完全不同,他很好地利用天子这面大旗,东征西讨,消灭了一个又一个割据的势力,如果不是在赤壁折戟,相信一定能够完成统一的大业。

由此可见,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会失败那是一件必然的事情,他的所作所为遭到天下所有人的反对。曹操无论是才能还是志向就不是董卓所能比的,而天子到曹操手中那就更是如虎添翼,他就完全明白天子的真正价值,当然能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