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伍子胥在吴国已经待了四五年。复仇的计划似乎都还没有进展,楚平王倒是自己死了。公子轸继承了王位,号为楚昭王。这人是当初间接导致子胥父兄被害的秦女与楚平王生的儿子。吴王僚想趁他们发丧之时袭击他们,便派出主力军队,全面进攻。谁想前脚出门,后院就起火了。公子光趁国内兵力虚空,暗杀了吴王僚,自立为王,人称吴王阖闾。

虽说阖闾当初对伍子胥劝吴王僚攻打楚国这件事有异议,那是因为他要先安内后攘外。如今他称王的目的实现了,便把子胥这个宝贵的人才召了回来,官拜为行人,任他专管朝觐、聘问等事。子胥不愧是名臣后代,他给阖闾帮了大忙。从法制,经济到军事,人事等方面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春秋战乱时期,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显得尤为重要。子胥向阖闾举荐了早年认识的朋友孙武,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的作者。他们两个好朋友一起选练兵士,整顿军队。没过几年,吴国便成为东南地区的一大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宇宙完善了,便忍不住膨胀起来,向外扩张势力范围。伍子胥与孙武等人商议好了,觉得楚、越两国对自己的威胁最大,便制定了先西破强楚,再南服越国的计划。这份文案的标题就叫做“称霸天下”。而在伍子胥与孙武共事得很愉快的期间,楚国大臣伯嚭因爷爷伯州犁被楚王杀害而到了吴国。吴国也用了他,聘他为大夫。按理伍子胥对伯嚭会有一份亲切感。他们有着相似的遭遇,同为楚国后代,又同与楚国结仇。但是,伯嚭跟他不是同一类人。伯嚭成了吴国的大臣以后,便贪图享乐,完全把爷爷的死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为此,子胥与他互相看不顺眼,这可给子胥埋下了祸根。

好在子胥在阖闾面前吃开了,伯嚭想对子胥下手也无处可下,便表面上与他维持着和平的同事关系。阖闾自立为王的第三年,他们还共同合作讨伐楚国,而且战绩还不错。阖闾便想乘胜追击,攻入楚国的都城。孙武说:“我们已经打过一次胜仗,百姓已经十分疲惫了,还是等等吧。”吴王便收了兵。

按理说,连阖闾都要出兵楚国了,伍子胥没有不答应的理由。那可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他当时也同意孙武的提议,以等待更合适的机会。他们观察到楚国内部执政者不和,而且一遇事情就互相推脱。针对这种情况,他们想出了一个很调皮的主意,和楚军玩起了躲迷藏。他们把吴军分为三支,轮番袭击楚国。楚军被引出来之后,他们自己就躲起来。等楚军气恼地回去了,他们又开始出动。此为伍子胥的“彼出则归,彼归则出”策略。楚军被玩得团团转,战斗力大为削弱。这样的战术,简直就是恶作剧。一般恶搞的人都能从中得到快乐。旁观的人也是如此,看着亚垃楚国的傻样,吴国的君臣笑成了一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最初想要攻打郢都已经过了五年了。吴王笑够了,便问小伍和小孙“我们是不是可以攻打郢都了啊?”小伍和小孙说:“当然可以了,只是我们如果能联合唐国和蔡国一起作战,胜算的把握就更大些。因为听说楚国的将军囊瓦很贪财,曾与唐、蔡两国结怨。若说攻打楚国,唐、蔡两国一定会帮我们出兵的。”吴王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和唐、蔡两国商量好了,便出动全部的军队,加上唐、蔡两国的援军,气势汹汹地向楚国杀将过去。楚国于汉水两岸迎战。两军对垒,兵戎相见,于一片刀光与血影之中,郢都濒于失守。

都城保不住,楚昭王最终连同家室夹着尾巴逃了。他们渡过汉水,找了一个地方露宿。谁知当晚便遇到了强盗。昭王差点被杀了,幸而一个随从及时护驾,扑在了昭王身上,替他挡了一刀。昭王毫发未伤,倒是苦了那随从,因肩部受重伤而昏迷不醒。昭王一行于是在慌乱之中逃到了郧国。郧国的公子想要杀他,他便又逃到了随国。谁叫昭王以前常灭人之国,夺人之地呢。一个四处结仇的人,一旦落难,就可怜了。

吴兵跟随而来,包围了随地,要求随人交出楚昭王。随人还真迷信,就这事还得算一卦。结果卦上说交出昭王是不吉利的,他们便拒绝了吴军的请求,将昭王藏了起来。吴军也就作罢,反正他们要的是郢都,而不是昭王。就他那龟孙子,还怕他有东山再起的时候?吴军想通了,便集中火力攻打郢都,结果一举攻破。

子胥毕竟有私怨,容不得昭王还活在世间,便四处寻找,欲杀之而后快。然而多时未果,他便把怨气撒在了已经死去的平王身上。你昭王藏得没踪影,可是你老爸的尸体总逃不掉吧?便跑去挖掘楚平王的坟墓。要知道在中国,人们一直以来视掘坟盗墓为大逆不道,是要处酷刑的。子胥则顾不了这么多,他挖出了楚平王的尸体,还鞭打了三百下。

子胥原来在楚国有一个好友,名叫申包胥。很可惜因为命运的不同,二人的理想背道而驰。一个发誓要让楚国灭亡,一个赌咒要使楚国存在下去。从他们个人的立场上来看,他们俩都是对的。走到这一步,只能怨天意弄人。申包胥得知好友鞭尸、便派人去说:“你这样做也太过分了,简直是丧心病狂!”子胥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那时他的神经绝对正常,就算派医生去鉴定也是不怕的。他还告诉申包胥,对世界绝望的人,往往采取倒行逆施的方法。

子胥总算报了仇,十七年的担子终于卸了下来。然而申包胥接下来又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