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儿庄大战和禹王山阻击战的伟大胜利,迟滞和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速亡中国”的企图和野心,为武汉保卫战赢得了主动权,正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凝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信心和力量,特别是与台儿庄一河之隔的邳州(原邳县)乃至整个陇海地区,是台儿庄抗战前线的大后方,是禹王山战役的主战场。富于革命传统的邳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全局动员,全力支援,前赴后继,英勇抗敌,与英勇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参战国军同生死,共患难,成为禹王山阻击战前线的坚强后盾,为保卫这片国土,为徐州会战的伟大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谱写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党旗在邳州大地飘扬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为领导全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毛泽东身居延安窑洞,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号召全党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抗战爆发,党中央在洛川会议上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山东和中原党组织根据这些指示,在各地先后积极建立和发展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抗日青年救国团”、“抗敌后援会”等抗日团体,在各阶层中间广泛进行救亡活动,为抗日武装斗争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毛主席党中央的声音,也直接影响到邳县这片土地。

“七七事变”、“上海失守”、“南京沦陷”的消息传到邳县后,邳县各阶级和阶层对抗日救亡持各种不同的态度和打算。他们在观望、彷徨,在民族危亡之时束手无策,在黑暗中盼望光明和方向。在这风雨飘摇、一片混乱的情况下,从地下和牢狱中走出来的共产党员栗培元、宋承尧、赵佑民等人,立志救国,抗日图存,挺身而出,毅然带领群众扛起了抗日救亡的大旗。他们日夜奔波在邳县南北数十个村庄,联络同志、好友、爱国青年、国民党左派、爱国志士等几十人,先后在邳城等地举行20多次座谈会,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商讨邳县民众抗日救国大计,取得了“只有抗战才能生存,只有全民动员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共识。他们利用《邳县周报》、《邳报》在各阶层广泛宣传抗日,传播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星星之火在邳县大地开始燃烧起来。邳城、官湖小学爱国师生联合组成抗日救国宣传队,深入街头、农村宣传抗日救国,募捐钢铁支援前线,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国运动很快在邳县形成声势。

为了使邳县的抗日救国活动能在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正确地进行,1937年10月,栗培元、宋承尧二人不辞劳苦远去延安找党,在西安学习游击战争理论。栗、宋去延安路经西安时,见到了中共西北特别支部成员宋琦云同志(邳县张圩村人),宋绮云向栗、宋二人介绍了全国抗战形势,并让他们阅读学习许多党的重要文件,其中特别是党的民族统一战线和敌后游击战争等文章。还学习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关于《游击战争战略地位》、《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性》、《论抗日游击战争》等重要讲话和文章。栗培元、宋承尧如饥似渴,手不释卷地抓紧一切时间阅读学习,找到了真理,看到了光明,树立了抗日救国必胜的信心。

西安一个月,胜读十年书,延安去找党,西安受教育。他们满怀信心地回到徐州,见到了时任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徐州文化总动员会委员郭子化(邳县郭宋庄人)。遵照郭子化的指示,他们立即回到邳县,组织群众,联络各阶层知名人士,开展统战工作,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方针。广大群众一致拥护共产党的抗日路线,愿为抗日救国出力。栗培元在《邳县人民八年抗战回顾》一文中说:“当时真是登高一呼,万众响应,抗日的烽火立即在陇海路南北、大运河两岸乃至全邳县熊熊燃烧起来。”人们抱着向往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心情,怀着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高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踊跃投入抗日的洪流。邳县人民抗日救国斗争,在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关怀和领导下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为参加徐州会战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参战国军的神经中枢

邳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北与鲁南重镇台儿庄接壤,西与徐州相望,京杭大运河与陇海铁路线在这里交织,台赵铁路贯穿南北,北到枣庄煤矿,东与连云港相连,它不仅是徐州会战前线的大后方,又是鲁南与华中联络的纽带,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1938年初,平津陷落,沪宁失守,凶穷极恶的日军矶谷、坂垣两师团欲合围徐州,打通津浦线,再挥师武汉,以实现其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这时,徐州会战势在必然。

据资料记载,当台儿庄战局确定之后,20万国军日夜兼程,开赴前线,邳县车辐山火车站,一度人山人海,非常繁忙。军饷粮秣、武器弹药、医疗器材、伤员转运、慰问团体、新闻机构,无不经过邳县境内再到台儿庄火线。当时,从徐州到台儿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简易公路,路基和桥梁早被日军飞机轰炸得破烂不堪,不复使用。唯一一条运输大动脉——台赵铁路,显得尤为重要。台赵铁路是陇海铁路线的支线,由邳县赵墩车站向西北,经宿羊山(沙庄)站、车辐山站,在燕子埠东北隅进入运河南岸的台儿庄南站(货运站),再到台儿庄车站,全长30.3公里,绝大部分地段处在邳县境内,由此可见邳县在战略上的重要意义。

邳县不仅是大后方的战略要地,而且是台儿庄大战的神经中枢。在大战期间,蒋介石曾两度到达车辐山前线视察。第一次是1938年3月24日,台儿庄大战爆发的第二天,他由李宗仁陪同到车辐山巡视。程思远在《台儿庄大捷》一文中这样写道:“1938年3月24日,蒋介石偕白崇禧从武汉飞抵徐州视察。行前,白崇禧特地去八路军办事处向周恩来、叶剑英两位将军请教作战方略。周、叶两位将军当即提出了‘固守要点,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周恩来还指出:要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消灭在台儿庄。这一围点打面的作战方针,在台儿庄大战中,得到了李宗仁的具体贯彻和实施。”

1938年4月,作为徐州会战第二阶段主战场的禹王山阻击战打响的第三天,蒋介石第二次来到车辐山前线巡查。第60军军长卢汉在《六十军浴血邳北》一文中回忆说:“4月24日晚,蒋介石来到车辐山车站,电话通知我前往谈话。蒋介石说,台儿庄得失,有关国际视听,必须以一个师坚守。我只得改变原计划,令184师以一部在原地,大部进入台儿庄,加强工事转移禹王山的命令则暂时不实施。”

根据抗战老兵徐一鸣回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台儿庄大战打响之后,指挥部由徐州搬到邳县燕子埠。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指挥部先是设在车辐山圩,为了方便调遣,后移到燕子埠的韩佛寺,再前移到杨楼村,与台儿庄隔河相望。孙连仲部原为西北军冯玉祥部下,武器不太好,多为“汉阳造”、“金陵造”(南京兵工厂)、“巩县造”(河南),士兵均有一把大刀,全会武术,能攻善守,勇猛顽强;第二十军团汤恩伯的司令部驻扎在邳县滩上镇,是中央嫡系部队,武器精良,一律“捷克式”,所辖第八十五军(王中廉)军部驻邳县四户镇,其第四师(陈大庆)师部驻邳县岔河镇,第五十二军(关麟征)军部驻邳县艾山,关军长指挥的连房山、虎皮山、艾山一线作战。

第六十军军部设邳县北部车辐山镇黄楼村,紧靠大运河,军长卢汉指挥禹王山、邢楼铺汪、火石埠一线作战。这支来自云南的部队武器好,一律法式装备,全军4万人,在邳县打最大的仗,死伤过半,12个团最后缩编为5个团。第五十一军(于学忠)军部驻邳县小良碧,原东北军张学良部下,装备一般,步枪、机枪、八二迫击炮均为汉阳造,官兵多是东三省人,对日作战坚决。第五十九军(张自忠)军部驻邳县呦鹿山,在展庄(邳县港上镇境内)与日本死拼,全军只剩下9000人。第四十六军(樊崧甫)约3万人,在展庄楼驻防。第二十二军(谭道源)驻扎邳县运河站、炮车站、毛儿窝,沿陇海路运河沿线堵拦日军西犯。第三集团(庞炳勋)部在临沂退下,边走边打,在邳县东北隅与郯城交界处打了一些小仗,已溃不成军。第八军(黄杰)第一四〇师系贵州部队,驻邳县北望母山,与胜阳山、禹王山一河之隔,属卢汉指挥,死伤也不少。还有军令部派来的炮七团,一个营的阵地设在车辐山、燕子埠交界处(军需站、医院都设在这里),向台儿庄北2公里远的刘湘日军指挥所开炮,命中率很高,日军损伤严重。

可以说,参加台儿庄大战和禹王山阻击的国军部队指挥机关几乎都设在邳县境内,邳县名副其实地成为参战国军的“神经中枢”。

栗培元与邳县青年救国团

1938年2月,徐州第五战区青年救国团成立。同时决定徐州所属各县都成立相应组织。栗培元(邳县四户镇上河头村人,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军事交通部副部长、总后勤部军交部顾问)受命徐州,办理在邳县建团的一切合法手续。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后,邳县青年救国团于3月中旬在邳城黉庙高级小学礼堂宣告成立。栗培元主持会议并向到会的各阶层爱国人士120多人报告建团方针和任务。会上,栗培元被选为主任委员,下设组织、宣传、总务等委员,由9人担任常务委员。青年救国团领导机构设在邳城北黄逸民家中。全县7个行政区均建立区团部,并设有专人负责。青救团有两大任务:第一,广泛开展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宣传工作,团结民主党派、各阶层人士,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抵抗日军、救亡图存;第二,发展壮大青救团组织,建立区乡团部。

青救会各区团部建立后,工作十分活跃,深入做好抗日救国的宣传工作,大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团结起来,打倒日本,坚决做中华优秀子孙,誓死不做亡国奴”的道理。广大群众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纷纷要求加入青救团。全县青救团员迅速发展到千余人,并有90多个乡、镇建立了青救团组织,全县青救团员以高昂的斗志积极参加救亡工作。

台儿庄大战和禹王山阻击战期间,国民党各级政权已陷入瘫痪状态。政令不通,对支援抗战更是束手无策。邳县青年救国团主动地承担起支援前线的任务。从1938年3月初至5月底,由白良玉、白景润负责,以一、五、六三个区青救团团员为骨干,组织起500副担架,冒着日军的炮火,先后奔赴台儿庄大战和禹王山阻击战前线,日夜活动在硝烟弥漫的大运河两岸,奋力抢救伤员。青救团还在各交通要道口设立了“战地服务团”、“民众驻军联合办事处”,负责接待过往的中国军队,当向导,送茶水,传信件,递消息,提供临时休息场所,修桥铺路,维持交通秩序,保证军队武器弹药过河畅通无阻。邳县青救团的支前工作在八县中最为突出,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还受到孙连仲将军和卢汉军长的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