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显

“谭鱼头”诞生于1996年,1998年走出四川,2003年进军香港,曾经是百亿企业,后来上市失败,陷入债务危机,2021年,连商标也卖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喜欢吃“谭鱼头”,但“刘一手”在铜锣湾开店时,我却是常客。有趣的是,公开说“火锅没有文化价值”的蔡澜却是它的代言人,店内不停重播蔡的广告影片。

后来因为疫情,这店关门了,疫情过后,它重开了几间分店,应该是换了合作伙伴,但我去得不多。

另一家有名的内地火锅品牌,是“小肥羊”,成立于1999年,曾经是中国最大的涮羊肉连锁店企业,也曾在香港上市,不过后来被“百胜中国”(9987)收购,并且私有化,除牌了。

根据《维基百科》的说法:“此次收购后小肥羊在中国内地出现连续关店的现象,市场更迅速被新近崛起的海底捞等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肥羊”我没去过,但是“海底捞”倒是常去,皆因好些年轻朋友都会在这里gathering(聚会)。事实上,且不去置评其食物水平,它的气氛极好,搞生日会,跳“科目三”,员工除了正常的餐饮服务之外,还提供了额外的娱乐,这应该是它的成功因素吧。

在以前,餐饮和娱乐是分不开的:70年代之前,香港有不少吃晚饭兼有歌星助兴的酒楼夜总会,如“喜万年”,今日的“喜万年”虽然搬到了英皇中心继续营业,但表演已取消了。

在中国内地,二千年前,许多吃饭地方,也有歌舞助兴,后来也像香港一样,渐渐取消了。歌舞助兴是老套,而且成本太高,打在顾客身上,影响了性价比。“海底捞”的做法刚好平衡了娱乐和成本,因此大受欢迎,也大有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想说的是,香港人惯性,认为中菜是老套的,年轻人搞gathering,很少会吃中菜,多是吃西餐或日本菜。然而,我感受到的是,在近两年间,“海底捞”“太二酸菜鱼”等从内地传入的中式餐厅,却快速攻占了香港的年轻人市场,新城市广场的“四面泰”也是内地品牌。我想,香港的中式餐厅的经营手法未免太过守旧,也许要急起直追,以免被内地势力所淘汰!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