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第一家三甲医院的名头尘埃落定。

撰文 |汪航

开办医学教育20多年后,清华大学终于有了第一家附属三甲医院。

据清华大学官网今日消息,清华大学玉泉医院近日被确认为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原为北京玉泉医院(电子工业部402医院),2003年4月划归清华大学。目前,该院是清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编制床位500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官网

相比北京其他知名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旗下仅有4家附属医院,受限于附属医院数量少且长期无三甲附属医院,清华大学在医学领域的存在感一直不强,医学院排名甚至不如新疆医科大学。

清华大学官网显示,学校现有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4所附属医院。

其中,北京华信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和垂杨柳医院均为三级综合医院。玉泉医院曾因床位数不能满足三级医院要求,主动由“综合医院”申请转为“中西医结合医院”,此次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三级甲等医院。

尽管玉泉医院率先晋级三甲,但其综合实力并不是清华附属医院中最强的那个。如由董家鸿院士担任院长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是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共建共管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从2014年11月28日开业以来,已开展国内外领先的医疗技术百余项,创下多项世界纪录,并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获得A+。

直属附属医院数量少和附属医院实力不足,是制约清华大学医学发展的两大短板。

清华大学也早就意识到了此点,因此早在2019年,就曾传出“清华大学第一家三甲医院”的消息。当年10月,青岛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签订了共建青岛西海岸新区医疗机构合作框架协议,在西海岸新区合作共建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

该项目于2020年9月开工,依托北京长庚医院建设,是清华大学在北京之外设立的第一家附属医院,也有望成为清华大学的第一家三甲医院。不过,因资金等问题,该项目曾停滞3年之久,直到2023年10月19日才正式复工建设。

在新公布的规划方案中,建成后的清华青岛医院总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总投资47.6亿元,规划建设“一区域(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一基地(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教学基地)、两中心(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中心、智慧医疗研究中心)”。

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长赵英民去年曾公开回应,清华青岛医院预计于2025年建成。

作为我国顶尖的985高校,清华大学的综合实力毋庸置疑,但在临床医学领域,尤其是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相比,清华大学则落后了“一大截”。

在“医学界”推出的2023中国医学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清华大学医学院位列全国第45名,远落后于同在北京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全国第1)、北京大学医学部(全国第4)、首都医科大学(全国第5)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全国第14)。

2000年前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医科院校迎来合并潮,原卫生部直属的11所医科类院校中,有9所并入985高校,如北京医科大学并入北京大学等。也有不少医科类院校选择与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合并,比如浙江医科大学合并到浙江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

清华大学也于此时开始重点推动医学学科建设,并于2001年正式成立医学院。此后几年内,原国家信息产业部的直属医院(华信医院)和原电子工业部402医院(玉泉医院)相继被划归给清华,成为其附属医院,并于2004年启动建设长庚医院。

自建医学院的同时,清华大学也一直在积极争取与协和医学院合并,以谋求强强联合。《北京晚报》2002年的报道显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将更名为“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不再单独办医学院。

直到2006年,双方才正式签订《清华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关于落实两部协议的实施意见》。一年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

教育部发布的更名公告显示,同意其同时使用“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名称。更名后,学校原隶属关系、人员编制、资产关系和经费管理体制保持不变。

很多人都将这一名称调整看作是协和和清华的正式“联姻”,然而十几年过去,协和医学院仍然保持独立的办学状态。

合并遇阻的清华大学,转而继续发力自建医学院。从2009年起,清华设立了“生命科学与医学药学实验班”,这是一个8年制的招生计划,包括医学和药学方向。2012年,清华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成立。

至此,清华大学医学院已有基础医学系、药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但在随后几年内,药学系和公卫相继从清华医学院中独立建院。

2021年2月,巴德年院士在《中国科学报》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如果将清华大学医学院放在中国医学院校之中,其医学学科评估只能排在B类。

这一评价加剧了清华的“医学焦虑”。第二年,清华大学在一次师生沟通会上提出了自己对于医学学科的愿景——“十年内全国前十,三十年内全球前十”。

转折出现在2022年6月。当时,清华大学高调宣布,拟建立医学部(本部)。不过,随后几日,筹建仪式并未如期举行,原因至今未知。

目前,清华大学官网对医学院的介绍为“致力于培养既掌握临床技能又具备科研能力,能在医学领域从事研究、医疗服务、教学管理、技术创新的医学科学家、高级临床医生、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大健康产业技术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医学院现有基础医学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和临床医学院,涵盖了基础医学(包括免疫学、肿瘤生物学、微生物与传染病学、神经科学、分子与生物学等方向)、生医工程(包括医学影像学、神经工程、微纳与组织工程等方向)和临床医学三个一级学科。

其中,基础医学学科的免疫学、微生物与传染病学、神经科学、分子与生物学四个研究方向的ESI全球排名前1%。官网写道,“(医学院)已逐步摆脱跟踪追随的科学模式,建立了引领新方向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而言,跨学科交叉融合,医、工结合是清华大学医学院建设的鲜明特征,这得益于生命科学学科、生物工程学科与医学院早期的密切合作基础,因而清华大学医学院的发展重点也顺势放在了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等交叉领域。

但这还远远不够,在北京周边地区,清华正在不断筹划更多的临床布局。

2023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军、校长解军等一行13人到访清华大学医学院,双方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实践基地等问题,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山西医科大学有20所附属医院和大量非直属附属医院,坐拥巨量的医疗资源。对山西医科大学来说,大而不强是制约其向世界一流医科大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双方一拍即合,2个月后举行了一场规格颇高的签约仪式。

会上,“山西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医学院前沿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启动,它将发挥清华大学医学院科研引领作用,并依托山西医科大学的优势,联合开展新医科专业人才培养等工作。《清华大学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细则》同日签约。

在签约暨启动仪式前,清华大学医学院还与山西医科大学共同植下了一棵“友谊树”,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清华医学院的综合实力也会随着树苗的成长而逐渐壮大。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