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电影行业发展迅速,除了普通的影片备受观众关注以外,样板戏更成为了当时的特色。

而在上世纪70年代,有一位京剧演员便凭借参演的样板戏《龙江颂》迅速爆红,成为了当时红极一时的一位人气演员,她就是京剧名家李炳淑

在李炳淑当红的时候,她不仅深受观众的喜爱和支持,甚至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被毛主席给予了超高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红极一时的李炳淑,晚年却遭遇了不少糟心事。

晚年身体不佳的她,遭到了病魔缠身,在她62岁那年,和她相伴多年的丈夫更是辞别人世,永远离开了她。

经历过丧夫之痛后,李炳淑后来淡出了大众的视线,退休这么多年,她现在过得怎么样?她这些年经历了什么?

一、

李炳淑出生于1942年,是安徽宿州人,她在一个普通家庭中长大,父亲是一名京剧迷,闲暇时经常带着李炳淑去剧院看戏。

受到其父亲的影响,李炳淑也迷上了京剧,每次看到台上的演员在倾情演出时,她都忍不住在台下跟着手舞足蹈,回家后还经常学着那些演员在台上的动作在家人面前表演。

看到李炳淑这么喜欢京剧,而且颇有天赋,她父亲有意培养她成为一名京剧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李炳淑打下扎实的京剧表演基础,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父亲就送她去跟随专业的老师学习,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加上后天的不断学习,李炳淑很快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1956年,14岁的李炳淑考进了宿县京剧团,成为了一名职业京剧演员,但她并没有在这里待太久,很快她便离开这里,进入了蚌埠专区京剧团发展。

进入专业的京剧团后,拥有着超高天赋的李炳淑,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便学会了青衣和花旦的折子戏,成为了京剧团前辈们眼中的好苗子。

1959年,为了让李炳淑能够在京剧道路上走得更远,打下更好的基础,她被送到了上海戏曲学校。

值得一说的是,在参加该校的入学考试时,由于她表演的《玉堂春·起解》太过出彩,她还被京剧梅派青衣教师杨畹农相中,成为了对方的徒弟。

进入上海戏曲学校后,李炳淑接受了专业的“定向培训”,京剧的表演水平迅速有了明显提升。

那时候,李炳淑为了学习真的费尽心思,每天早上五点就早早起床练声,午休和课余时间都被她用来练习,每天晚上直到宿舍关灯后才抹黑回去,是同学和老师印象中最勤奋和最刻苦的一个。

经过在戏曲学校的系统学习,李炳淑无论是学识还是基本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这为她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在上海戏曲学校学习期间,李炳淑除了在学校安心学习以外,她经常参加校外的演出活动。

1960年,她跟随戏曲学校的同学一起前往北京,参演了《十二寡妇征西》这个作品。

在演出期间,她得到了京剧名家张君秋先生的青睐,开始跟随对方学戏,京剧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1年,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学习,李炳淑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戏曲学校毕业,获得了该校第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证书。

.同年,上海青年京昆剧院成立,京剧表演功底和水平都没得说的李炳淑进入了该剧院发展。

在上海青年京昆剧院发展期间,李炳淑经常跟着剧团到处演出,先后表演了《白蛇传》、《杨门女将》、《断桥》、《贩马记》等经典作品。

在《杨门女将》这个作品中,她扮演的角色要以刀马旦的扮相扎靠上场,难度非常大,但她每次都完整的演完,她还因此收获了一个“国戏后起之秀”的称号。

在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发展了一段时间后,由于李炳淑的舞台表现力非常好,她引起了很多剧团的重视,上海和安徽的两个剧团更是对她进行争抢,都希望她去自己的剧团发展。

经过再三考虑,加上领导的劝说,李炳淑最终去了上海剧团,成为了上海剧团的职业演员。

在上海剧团发展期间,李炳淑一如既往的活跃在京剧舞台上,参演了不少经典作品,其中最为人熟知和最受欢迎的便是《龙江颂》这个作品。

而让李炳淑没想到的是,这个作品不仅让她在京剧舞台上大放异彩,甚至还让她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著名演员!

三、

1972年,上海京剧院将《龙江颂》改编成样板戏,李炳淑成为了主角“江水英”的扮演者。

相比普通舞台上的表演而言,样板戏更受大众的关注,对于演员来说尤为重要,为了演好角色,李炳淑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角色。

她提前先后五次到农村体验生活,长期和当地深受群众喜爱的一位生产女队长一起参加劳动,细心观察对方的工作状态,揣摩对方的生活习惯等等。

在李炳淑的努力下,她最终完美驾驭住了“江水英”这个角色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将角色塑造得立体生动,将角色的形象完美展现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样板戏《龙江颂》推出后,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受到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除了普通观众喜欢这个样板戏以外,毛主席也非常喜欢这个戏,反复观看了数次,因为非常喜欢李炳淑,他还在北京接见了李炳淑。

为了鼓励李炳淑塑造出更多出彩的角色,毛主席夸赞道:“这个戏不错,我看了五次电视,八亿人民,去掉二亿半,五亿半农民有戏看了,代我向他们致谢,感谢你们为贫下中农创造了一个好戏!”

除了事业发展平稳以外,李炳淑感情上也拥有了收获,和她相恋多年的男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四、

李炳淑的丈夫名叫李永德,李永德和她是同学,两人在上海戏曲学校上学的时候相识。

在上学的时候,学习和生活中来往密切的两人,很快就对彼此产生了感情,奈何当时学校不让谈恋爱,两人并没有捅破窗户纸走到一起。

从上海戏曲学校毕业后,李炳淑和李永德迅速走到来一起,成为了恋人。

和李炳淑一样,李永德毕业后也成为了职业京剧演员,长期活跃在舞台上,还曾和李炳淑一起合作了《白毛女》、《南海长城》等作品。

在两人的事业都稳定下来后,情投意合的他们两人自然而然的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并在婚后生下了一个女儿。

相比李炳淑而言,她的丈夫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行业内都非常低调,名气也没有她高,事业方面和她有一定的差距。

不过,尽管“女强男弱”,但这些并没有成为影响两人在一起的因素,自从结婚后,两人一直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各种风雨,成为了彼此的依靠。

为了帮助丈夫发展事业,李炳淑还经常带着对方出席各种重要场合,以及为对方寻找各种演出机会,对此李永德一直心存感激,更加疼爱妻子。

而李炳淑虽然有了家庭,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事业,而是一直活跃在舞台上。

五、

自从1972年凭借《龙江颂》这个样板戏走红全国后,李炳淑便一直活跃在京剧舞台上,陆续参演了不少经典作品。

除此之外,她还经常跟着剧院到国外演出,在德国、卢森堡、比利时、英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表演了《杨门女将》、《火凤凰》、《秋江》等作品。

人气居高不下的她,一度成为了70年代红极一时的一位人气演员,深受大众的喜爱。

1981年,李炳淑受邀拍摄了京剧电影《白蛇传》,在片中扮演主角“白素贞”。

这部影片上映后,再次引爆全国,得到了大批观众的追捧,同时还接连获得了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和文化部最佳戏曲艺术片奖等奖项。

深受大众喜爱的这部影片,还一度创下了新中国成立后上座率的纪录,累计共有约7亿人观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李炳淑开始潜心研究梅派戏,先后参演了《宇宙锋》、《凤还巢》、《秦香莲》等作品,反响都非常不错。

那时候,因为京剧改革,员工工资只有70%,剩下的30%要靠演出来弥补,原本一年只演几十场的李炳淑,更加频繁的活跃在舞台上,有时候一天要连续演3场,条件非常艰苦,但她依旧没有放弃过对京剧表演的热爱。

让李炳淑没想到的是,除了事业走起了下坡路以外,她在生活中更是遭遇了一件疼彻心扉的事情,那就是经历了丧夫之痛!

六、

1999年,李炳淑的丈夫李永德突发脑梗,引发了糖尿病并发症,之后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差,需要有人在身边照看。

为了照顾丈夫,李炳淑只好放缓事业的脚步,陪在丈夫身边,照顾他的衣食起居。

由于那时候既要照顾丈夫,又要兼顾事业,频繁奔波,没有得到好的休息,李炳淑的身体也渐渐出现了问题。

2000年,身体不佳的李炳淑,肾脏出现囊肿,为了治疗,她进行了一次大手术。

虽说术后恢复得还不错,但李炳淑的身体状态已经没有之前好,加上她要继续照顾患病的丈夫,她的事业受到了进一步的影响。

2004年,尽管李炳淑一直在用心的照顾她的丈夫,她丈夫也在积极治疗,但对方最终还是因病遗憾离开了人世,年仅62岁的李炳淑就这样经历了丧夫之痛。

李炳淑的丈夫离世后,她一度陷入了巨大的丧夫之痛中无法自拔,好在她的女儿非常懂事和孝顺,一直在身边照顾她,在时间的治愈下,她慢慢从丈夫离世的痛苦中走了出来。

可能是因为经历了丧夫之痛,看淡了许多东西,从2004年开始,李炳淑不再向之前一样活跃在舞台上,而是转型到幕后发展。

她开始把重心放在培养新人上面,担任了上海戏曲学校的兼职教授,带出了一代代优秀的青年演员。

除此之外,她还着力于推广京剧等传统文化,促进京剧艺术的振兴发展,为京剧艺术的前行做了很大贡献。

2008年,66岁的李炳淑由于身体状态不佳等原因,正式宣布退休,此后她便淡出了大众的视线。

自从退休后,李炳淑很少再出现在大众的面前,她将心思全放到了培养新人上面,一直在为京剧的发展做各种努力。

在教学之余,她很少引起大众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彻底褪去了身上的明星光环,活成了普通人。

虽然现在距离她的丈夫离世过去了20年,但她依旧在想念着对方,每逢清明节和她丈夫的忌日等特殊日子里,她都会去丈夫的墓前看一看,和对方诉说自己的近况。

平时在生活中,她也经常会想起丈夫生前和她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观看丈夫生前留下的作品等等。

不得不说,看到李炳淑对她丈夫的坚持和想念,真是令人感动和泪目。

2024年,李炳淑82岁了,这些年来,她一直在低调的过着她的生活,鲜少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关注。

在女儿的关心和照顾下,如今把生活过得还不错的她,致力于培养新人,闲暇之余唱唱戏,约上老友一起聚一聚,日子过得非常舒坦。

友情提示:创作不易,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文章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