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曹玲娟

5月17日、18日,上海昆剧团以“姹紫嫣红开遍”——“昆大班”从艺70周年暨“昆三班”入团30周年系列演出为主题,连续两天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推出主题晚会和折子戏集锦演出,由上昆“五班三代”为演出班底,致敬六百年昆曲,致敬昆曲人。

17日晚的“昆大班”从艺70周年暨“昆三班”入团30周年主题晚会分为四个篇章,每一篇章均以昆曲曲牌冠名。上海昆剧团的“熊猫级”老艺术家和“昆三班”表演艺术家登台亮相,“昆四班”“昆五班”年轻一代的昆曲人也登台展示传承自老师们的代表性唱段。18日晚的折子戏集锦专场演出以纪录剧场的形式呈现,以“昆三班”中生代演员为主体,“昆大班”老艺术家压轴,“昆四班”“昆五班”优秀青年演员代表参演,将折子戏、演出片段串联,为观众呈现一场昆曲艺术的瑰丽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大班”从艺70周年暨“昆三班”入团30周年主题晚会

“昆大班”1954年从艺学习昆曲。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昆曲人才,“昆大班”在中国昆曲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天,依旧名震昆坛的大师们都已步入耄耋之年,逐渐淡出舞台,潜心教育。1994年,“昆三班”进入上海昆剧团。30年来,他们肩负“昆大班”的期望与传承,凭借各自代表作品在昆曲舞台上熠熠生辉。其中一些人已成为当下上海乃至全国戏曲界的领军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先后有五名“昆三班”表演艺术家获得梅花奖,延续了剧团“梅开五福”的成绩。

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年是昆曲入选世界“非遗”23周年。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今年5·18恰逢上海昆剧团‘昆大班’从艺70周年和‘昆三班’入团30周年,可谓是喜上加喜。我们每一位昆曲人将怀揣赤诚初心,保护、传承、发展好这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让我们的昆曲艺术姹紫嫣红,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