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克尔-纽曼黑洞

号角鲸藤壶是鲸藤壶科 Coronulidae 号角鲸藤壶属Tubicinella的唯一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号角鲸藤壶 / 图源见水印

号角鲸藤壶和号角鲸藤壶属由拉马克(Lamarck)于1802年首次描述。他除了建立了这一新属外,还同时描述了两个新种——Tubicinella major和Tubicinella minor。1854年,达尔文通过详细分析确定这二者其实是同一种,拉马克认为的种间差异实际上只是单纯的个体变化。达尔文认为,拉马克同时使用了“major”(更大的、较大的)和“minor”(更小的、较小的)两个词,因此保留任何一个而废除另一个名字都不合适。于是,他同时废除了两个名字,并将这一物种定名为Tubicinella trachaealis(Shaw, 1806)。但是达尔文的这一行为违反了当时(和现在)的命名规范,因此在1916年,皮尔斯布里(Pilsbry)将本种名称恢复为Tubicinella major(Lamarck, 1802)。

拉马克发表号角鲸藤壶的原始文献的插图

号角鲸藤壶属曾还有另一个物种——Tubicinella cheloniaeMonroe & Limpus, 1979。它由 Nilsson-Cantell 于1932年从斯里兰卡的玳瑁身上发现并定为刺王冠藤壶Stephanolepas muricata的大个体。1979年,Monroe 和 Limpus 证明其为新种并归入号角鲸藤壶属。2007年,Ross 和 Frick 根据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标本,认为其不属于号角鲸藤壶属并立新属Chelolepas。新属仅Chelolepas cheloniae(Monroe & Limpus, 1979) 一种,但仍属于鲸藤壶科。

目前,号角鲸藤壶仅在南露脊鲸Eubalaena australis和北太平洋露脊鲸Eubalaena japonica身上被发现,不过皮尔斯布里在1916年声称 Olas Worm 报告了在法罗群岛之一的 Syderoe 海岸的一只搁浅的北黑露脊鲸Eubalaena glacialis上发现了号角鲸藤壶,但此后号角鲸藤壶再未出现在北大西洋。北黑露脊鲸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几乎灭绝,这可能导致号角鲸藤壶Tubicinella从北大西洋消失。另外,1975年 Mitchell 和 Kozicki 报告了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一条搁浅的北瓶鼻鲸Hyperoodon ampullatus身上发现了号角鲸藤壶,但这一记录未经证实。

和其他鲸藤壶一样,号角鲸藤壶也面临鲸蜕皮导致的附着问题。但和之前讲过的桶冠鲸藤壶通过将壁板底缘刺入鲸皮肤,将皮肤挤入壁板的板管的方式来固定不同,号角鲸藤壶在初期钻入鲸皮肤并长至直径1~2厘米后,就停止增宽,只向下增长,使壳变成一个圆柱形管道,管道底部持续向下延长。同时,顶部在周围鲸皮肤脱落后会随之自然磨损破裂,肉体则向壳深处退缩。通过这种方式,只要号角鲸藤壶延长壳的速度大于鲸皮肤脱落的速度,它们就能停留在鲸身体里。另外,号角鲸藤壶身上规律分布着环形膨大部分。这一部分作用有二:增大摩擦力,以及使因鲸皮肤脱落而露出鲸体表的部分脆弱、易断裂。

不过,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就有原住民一样,早在拉马克描述号角鲸藤壶之前,西班牙北部距今约13500年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中就发现了号角鲸藤壶的碎片。有时这些史前遗迹的鲸藤壶碎片会成为当时人们能获得并处理鲸的唯一证据——当地人只会从搁浅的鲸身上割下肉和鲸脂回营地处理,而抛弃沉重的骨骼,以至于只有嵌在鲸皮肤里而一并带回的鲸藤壶能在营地中留存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班牙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号角鲸藤壶

文中部分图片版权来源不详,无法与著作权人一一取得联系,未能及时支付稿酬,在此表示由衷的歉意。有关著作权人可与我们联系。